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8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40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32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渤海海域和滩海勘探工作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抗 《石油学报》2002,23(5):1-6
渤海湾盆地是陆海统一的大型裂谷盆地 ,陆地和海域有共同的油气生聚规律。但其沉积中心有序地向海域中部迁移 ,生储油层系向东增多、变新 ,含油气性更好。海域的渤中凹陷和滩涂-极浅海是近期内增储上产的两大领域。它们的进展说明 ,随时间推移 ,在我国新生代东部近海盆地和陆架盆地普遍存在沉积中心向外转移的现象。因而建议同时强化对渤海两个领域的勘探 ,开拓南黄海和南海北部上陆坡地区及加强东海陆架盆地东带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2.
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根据热压模拟实验分析 ,进一步阐明超压抑制液态烃高温裂解 ,使深部液态烃成藏成为可能。论述歧北地区下第三系深层超压与深部油气分布的关系 ,认为深部油气的分布与异常超压带的分布密切相关。纵向上 ,油气分布在具有相对高过剩压力泥岩段的下伏具有相对低过剩压力的砂岩层中 ;平面上 ,异常压力的高低分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流体自超压区向相对低压区流动 ,油气的富集区与烃源岩的大量排烃期及断裂活动期密切相关 ,油气富集在“低”压区内的相对高压区及压力变化密集区。鉴于压力预测已成为目前寻找油气聚集区的有效途径之一 ,依据“等效深度”原理 ,开发研制了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压力的软件 ,并对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压力预测。图 3表 2参 2  相似文献   
93.
埕岛东斜坡下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的浅海、极浅海海域 ,其东斜坡地区是拓展勘探的新区带 ,主要勘探目标是东营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的非构造型圈闭。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东三段、沙一段的砂体分布规律 ,对东斜坡的继续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根据对地震、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结合邻区的研究 ,将东斜坡地区下第三系划分为 2个层序和 7个体系域。该地区发育 5套含油砂体 ,层序边界附近的低水位体系域、下降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上部沉积砂体最为发育 ,主力含油砂体位于层序Ⅰ与层序Ⅱ之间的层序界面附近。埕岛东斜坡地区下第三系广泛发育在斜坡背景上形成的岩性尖灭型、不整合面遮挡型、超覆尖灭型油气藏 ,层序界面附近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层段。图 4参 7  相似文献   
94.
北塘凹陷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构造演化、油源、圈闭、砂体展布与储集层条件、成藏关键时刻的配套、异常地层压力等方面,阐述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主要存在3种含油组合以塘沽、新村、炮台等构造为代表的自生自储型含油组合,以新港构造为代表的古生新储型含油组合,新港南—海河断层下降盘中浅层含油组合。该区油气分布规律是油层纵向分布受储盖组合与构造活动共同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受烃源岩控制,生油凹陷区油气富集程度较高;古构造倾没部位油气富集程度较高;海河、塘北等大断层控制构造形成与发育,控制油气富集与高产;北西向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育,对北西轴向的油气藏平面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图4参3(邓荣敬摘)  相似文献   
95.
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机理及勘探实践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依据上第三系的石油地质条件,设计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实验,深化了油气运移,聚集机理,明确了馆下段块状砂岩及馆陶组内部次级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疏导体系的作用,指出了馆下段顶部低幅度构造油藏的馆上段,明化镇组以岩性,地层为主控因素且与次级断层相连通的隐蔽油气藏是胜利油区今后上第三系油气勘探的重点,且在勘探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系沉积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裂陷和裂后拗陷两大阶段,形成了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早第三纪的多幕裂陷沉降使区内沉积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东二段下部(东下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裂陷—拗陷阶段的3次主要构造沉降导致了3套区域盖层的沉积,短源沉积—内源沉积—远源沉积的沉积充填演化造就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所发育的深层、中深层和浅层3套储盖组合为渤中坳陷及其邻区油气的聚集成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7.
碱石山-落雁山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进行上第三系勘探的一个新领域。通过对常规地震剖面上地震异常信息的分析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中东部(即碱石山-落雁山构造带)上第三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8.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形成与勘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演化具有早第三纪断陷,晚第三幼坳陷的特点,烃源层位于下第三系,上第三系为河流相沉积,受盖层控制,上第三系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黄骅,渤中和济阳坳陷),多数上第三系油藏位于凸起上和凹陷内大断层下降盘逆牵引构造中,大量勘探实践表明,小规模的低凸起比大规模的高凸起更有利于油气富集,凹陷内聚烃条件差,则利于凸起上聚集油气,断层的运移条件决定了上第三系逆牵引构造油气富集程度,与主断层相交的次数断层晚期活动强,断层密度大且断至层位深,有利于油气运移至上第三系富集成藏,地层与断层的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部位,海域内的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边缘大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是上第三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9.
新构造活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新构造活动的研究以辽盆地第三系地层构造变表的椭球体应变分析,发现在老第三系地层沉积中晚期,挤压应力方向发展了由南北到近东西向的变化;表现出地层分布局限、充填碎屑粗、隆起剥蚀区可作为物源区等特点;明末后的压陷盆地沉积过程,为松辽盆地中浅层形成构造并不断壮大的过程,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压陷盆地的沉积为中浅层生烃高峰期也有利于油气的保存,挤压力方向的改变导致了中浅层不同方向的老断层开启,开辟了多方位的油气运移的通道;进而实现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00.
卡因迪克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乌苏市北西约20 km处,构造区划上属准噶尔盆地北天山山前坳陷四棵凹陷,位于凹陷边缘向车排子隆起逐渐抬升的过渡带。近日完钻的卡6井在白垩系和下第三系获得工业油流。 卡因迪克背斜以西发育两个低幅度背斜圈闭,由西向东为卡西2号背斜、卡西1号背斜,这两个背斜构造位置稍高于卡因迪克背斜。卡西2号背斜、卡西1号背斜、卡因迪克背斜、卡东背斜及西湖背斜由北西向东南一字排列,长轴方向均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上部层位形成了卡西1号背斜、卡因迪克背斜和卡东背斜等,圈闭层位为白垩系以上地层,为较宽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