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57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161篇
化学工业   99篇
金属工艺   1406篇
机械仪表   37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3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1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32篇
无线电   1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1篇
冶金工业   601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1.
T1相(Al2CuLi)对铝锂合金各向异性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T1相基本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工作,论述T1相与位错的交互作用、T1相与结构的相互影响、T1相对合金各向异性的贡献及稀土Ce的作用。结果表明,T1相因其分布及形貌而难以有效阻碍共面滑移;T1相对形变织构的形成起调整作用;织构的存在使T1相的分布及其与位错的作用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强化贡献具有各向异性。Ce影响形变织构的形成和合金的时效析出,并对共面滑移具有双重作用,从而改变T1相强化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12.
桂攀 《电工钢》2021,3(5):15
采用OM、EBSD、XRD分析研究了含Cu低温加热取向硅钢组织、织构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中存在铁素体层和珠光体层彼此交替的带状组织,且显微组织在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热轧板中{001}〈110〉、{112}〈110〉织构以及{110}〈001〉织构在板厚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经过冷轧后,铁素体晶粒被严重拉长,形成了沿轧向伸长的纤维状组织,冷轧板织构类型主要是α织构和γ织构;脱碳时基体发生回复再结晶,显微组织为单一的铁素体等轴晶粒,织构主要为γ织构;二次冷轧板经渗氮后织构仅从强度上有所降低,其织构类型变化不明显。成品二次再结晶组织发展比较完善,晶粒尺寸约为10~20 mm。织构类型为锋锐的Goss织构。成品磁感B800达到了1.926 T,铁损P1.7/50为1.047 W/kg。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热轧板通电加热处理,发现将热轧板以55℃/s从室温加热到1 000℃后降温,在1 000~950℃降温过程中保持时间2~5 s,可以获得与常化工艺等效的热轧板织构组分,根据所得结果,讨论了在热轧轧机后段增加电加热装置,从而代替常化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4.
考虑织构参数对零件表面性能影响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以间隙密封液压缸为研究对象,在液压缸的缸筒内壁构造椭圆微织构形貌,采用循环迭代法研究椭圆织构的长短轴比、椭圆率以及面积占有率等多个椭圆形状参数同时变化对缸筒表面动压润滑和摩擦性能的影响;同时在获得最优椭圆织构参数后进一步分析了液压缸与活塞间隙以及活塞运动速度对织构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得到最优椭圆织构参数即优势区间,即当椭圆织构的长、短轴尺寸分别为a∈[0.43,0.46]mm,b∈[0.29,0.32]mm,缸筒表面产生最大动压和最佳润滑特性,且存在一个最佳间隙值(2 μm)使得织构表面油膜承载力最大,而活塞运动速度对缸筒表面的摩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5.
为提升浮环轴承在高速重载场合下的性能,在浮环轴承内表面制备表面织构,通过试验研究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表面织构对浮环轴承环速比的影响,并与无织构浮环轴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织构浮环轴承在载荷增大时环速比随主轴转速的增大而下降,而织构浮环轴承的环速比大于相同工况下的无织构浮环轴承,且环速比不会随载荷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织构使得浮环轴承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能使浮环能在低主轴转速时开始启动,因而提升了浮环轴承在高速重载场合工下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16.
何霞 《润滑与密封》2018,43(7):31-37
基于雷诺方程建立单一织构不可压缩牛顿流体润滑条件下的动压润滑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解雷诺方程,分析不同长宽比(平行速度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速度方向为宽度方向)织构表面对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并采用MMW-1型微机控制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牙轮钻头滑动轴承模拟工况下的单元摩擦学实验,对比分析不同长宽比织构对销-盘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综合数值仿真与单元摩擦学实验结果,分析织构长宽比对织构润滑减磨的影响机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织构长宽比对织构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与织构深度有较大的关系,织构深度小于最小油膜厚度时,织构长宽比越小,织构的动压润滑性能越好;织构深度大于最小油膜厚度时,织构长宽比越小,织构的动压润滑性能越差。单元摩擦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长宽比织构均能有效提高表面的摩擦学性能,但表现为织构长宽比越小,织构表面抗摩擦磨损性能越好。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差异在于仿真分析为动压润滑状态,而单元实验研究则为混合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端面上加工有倾斜椭圆微孔的SiC环和石墨环配副,实验研究椭圆微孔机械密封端面的低速摩擦磨损性能。实验测量干摩擦及油润滑条件下SiC环的磨损率和温升,分析表面织构对密封端面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触干摩擦条件下,与织构面配副的石墨环的磨损率明显高于光滑表面;油润滑条件下,转速相对较低时,织构面的温升高于光滑表面,表现出增磨效果;转速相对较高时,织构面的温升小于光滑表面,表现出减磨效果;并且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均可减少磨屑的切削和犁削作用,起到表面研磨作用,使得石墨环表面更为光滑。  相似文献   
118.
针对关节轴承在大载荷、贫润滑等极端工况下发生的磨损失效问题,采用Fluent仿真研究不同形状、直径和间距的微织构对流体力学的影响,借助激光加工法进行织构化处理以获得试验所需表面,采用UMT TriboLab摩擦磨损试验机对304不锈钢表面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形、三角形和矩形微织构最大压力值依次为89600...  相似文献   
119.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different algorithms that derive the cohesion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lexical chains from two kinds of language resources HowNet and TongYiCiCiLin. The re-search that connects the cohesion structure of a text to the derivation of its summary is displayed. A novel model of automatic text summarization is devised,based on the data provided by lexical chains from original texts. Moreover,the construction rules of lexical chains are modifi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nowledge database in order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Chinese summa-rization.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high quality indicative summaries are produced from Chi-nese texts.  相似文献   
120.
邢野  曾瑞  高凡  窦森 《世界建筑》2022,(8):70-75
在旧城更新的语境中,“自然城市”的复杂肌理与城市的韧性和活性息息相关。基于对城市肌理和复杂现实的双重关注,提出“织构”性策略,并通过与“织补”策略的微妙辨析,强调其对内在性要素和内生性过程的讨论。进一步通过实践案例来说明“织构”策略中“织”和“构”是如何在具体而微的环境中各自展开并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