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6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40篇 |
化学工业 | 41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1053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苹果加工产业的现状,对苹果加工中使用的微波膨化、压差膨化、微波-压差膨化等三种膨化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自主创新研究的微波-压差膨化苹果脆片的生产工艺、投资和经济效益等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对柿子脆片物理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真空油炸、真空微波、压差膨化、微波干燥四种加工方式对柿子脆片进行加工,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柿子脆片色泽、硬度、脆度、复水比、体积、微观结构及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四种不同加工方式对柿子脆片物理特性及营养品质影响显著(p<0.05)。物理特性方面,压差膨化干燥整体色泽呈亮黄色,结构疏松,硬度适中,脆度最好,口感酥脆,复水性较好。营养品质方面,压差膨化干燥柿子片总糖含量(18.91%)、维生素C含量(129.80 mg/100 g)均优于其他三种加工方式,蛋白质含量(2.17%)和总酸含量(1.16%)较低,但比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真空微波干燥仅少0.12%,比总酸含量最高的微波干燥仅少0.74%。综合分析,压差膨化干燥优于其他三种加工方式,是柿子脆片加工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4.
为了对花果渣进行充分利用,该研究开发出花果渣膳食纤维粉及膨化脆片。以山楂、无花果、百合、桂圆的渣滓为主要原料,经超微粉碎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制备出的纤维粉的最佳配比为:山楂渣60%、百合渣20%、无花果渣10%、桂圆渣10%,此时其速溶性、感官评分最高。其膳食纤维含量为46.73%,水分含量为4.37%。以花果渣为主要原料,经调配、微波膨化后得到口高香脆的花果渣膨化脆片。结果表明:花果渣粉50%,低筋粉糯米粉40%、食用盐3%、白砂糖6%、膨松剂1%、微波膨化时间50 s、膨化功率800 W时,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硬度脆度最适宜,并且其水分含量为3.65%。 相似文献
25.
26.
27.
为优化微波膨化甘薯脆片的工艺条件,笔者以甘薯品种、切片厚度、初始含水量、漂烫时间、微波强度及膨化时间等为因素,以色泽、膨化率、断裂力、感官评分等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切片厚度、微波强度及膨化时间和品种为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微波膨化甘薯脆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品种\"山东紫薯\",纵向切片厚度2.0mm,沸水漂烫180 s,含水量15%,微波强度2.3 W/g,膨化时间50 s;品种\"福建黄心\",纵向切片厚度2.5 mm,沸水漂烫180 s,含水量15%,微波强度2.3W/g,膨化时间50s。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甘薯脆片色泽、口感、质地俱佳,膨化效果好,为甘薯的开发利用及甘薯脆片品质的改善提高提供了有效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优化马铃薯脆片的预处理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以破碎力、含油量、L*值、感官评分、综合评分和电子鼻检测挥发性成分为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马铃薯脆片的破碎力、感官评价和综合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总贡献率大于85%,说明提取3个主成分能够全面反映马铃薯脆片的品质信息,决定第1主成分的指标主要是感官评价和综合评分,决定第2主成分的是破碎力和含油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是L*值和含油量。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规范化综合得分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回归效果极显著(p0.01,R~2=0.9604)。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1℃、漂烫时间4 min、切片厚度4 mm和冷冻时间3 h,在此条件得到规范化综合评分0.9572,与预测值(0.9453)相接近,表明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规范化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决鲜切胡萝卜微生物安全问题,采用常压低温等离子体(APLTP)对鲜切胡萝卜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研究ATLTP对鲜切胡萝卜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和处理极距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LTP能有效杀死鲜切胡萝卜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因子对杀菌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处理电压处理极距处理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电压170 V,处理时间5 min,处理极距2.5 cm,此时杀菌率高达92.35%,与预测值92.26%接近,提高了鲜切胡萝卜食用安全性。APLTP处理前后胡萝卜的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p H值、色泽、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及Vc含量变化均不显著(P0.05),较好的保持了胡萝卜的水分、糖度、酸度和颜色,同时维持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0.
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重组型紫薯白灵菇脆片加工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以感官得分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膨化时间、紫薯白灵菇(质量比为1:1)添加量和水分平衡时间对重组型紫薯白灵菇脆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组型紫薯白灵菇脆片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厚度0.6 mm、微波功率700 W、膨化时间121 s、紫薯白灵菇添加量16.9 g、特精粉50 g、水分平衡时间1.3 h,此时其感官得分为91.8。产品外观平整、颜色均匀,微孔大小适度、一致,香味浓郁且口感酥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