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51篇 |
免费 | 1474篇 |
国内免费 | 110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51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690篇 |
化学工业 | 968篇 |
金属工艺 | 248篇 |
机械仪表 | 1186篇 |
建筑科学 | 1776篇 |
矿业工程 | 227篇 |
能源动力 | 616篇 |
轻工业 | 886篇 |
水利工程 | 7369篇 |
石油天然气 | 295篇 |
武器工业 | 181篇 |
无线电 | 269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91篇 |
冶金工业 | 383篇 |
原子能技术 | 160篇 |
自动化技术 | 37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49篇 |
2023年 | 421篇 |
2022年 | 491篇 |
2021年 | 697篇 |
2020年 | 642篇 |
2019年 | 423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419篇 |
2016年 | 503篇 |
2015年 | 654篇 |
2014年 | 1349篇 |
2013年 | 1196篇 |
2012年 | 1384篇 |
2011年 | 1481篇 |
2010年 | 1349篇 |
2009年 | 1471篇 |
2008年 | 1594篇 |
2007年 | 1404篇 |
2006年 | 1168篇 |
2005年 | 1244篇 |
2004年 | 1102篇 |
2003年 | 922篇 |
2002年 | 884篇 |
2001年 | 805篇 |
2000年 | 565篇 |
1999年 | 518篇 |
1998年 | 387篇 |
1997年 | 305篇 |
1996年 | 290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滴灌农业节水工程是解决绥中县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能有效的增强农业综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切实保证实现粮食均衡增长以及农民持续增收。绥中县实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之后,不但可以提高农田灌概水的利用幅度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土地次生盐渍化,发挥绥中县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可以减少因为缺水所导致的土地风蚀面积扩大化,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安全的讲话精神,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在前期多年工作的基础上,我省全面加强节水管理,深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重视节水制度建设。《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于2006年获省政府批准,组织编制了全省及各市"十一五"和"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指导全省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出台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相似文献
53.
宋晓飞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2):33-34
从现有的P2P网络信任评价过程来看:它面临着策略性与不诚实推广,并且严重制约着模型计算信任评价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针对该问题,基于概率统计的信任评价模型应运而生,该模型根据社会发展中的主管信任,直接反馈信息、总结经验,运用概率统计中的推荐信任与直接信任,区分直接经验与信息推荐者的信任度,以提高模型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矿渣砖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水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矿渣砖在汾西灌区末级渠道节水改造应用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提出要在坚持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原则的情况下,通过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该材料的效益,并建议加强矿渣砖在水利工程和其他领域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5.
鹤岗市滴灌节水灌溉典型区选择在东山区新华镇永兴、永胜村部分旱田。其地形和土壤条件与整个灌区相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阐述了该项目滴灌区的管网设计与灌溉制度及输灌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水资源“农转非”背景下的农业节水技术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探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形式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水资源"农转非"作为水权流转的一种,既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也存在可能威胁粮食安全和损害农民利益的潜在危险。通过对水资源"农转非"制度的分析可知,经济补偿和技术补偿是实现水资源"农转非"的关键环节。本文据此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农业节水技术选择机制,可较好地实现二者的良好转换,进而为水资源"农转非"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