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98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247篇
化学工业   838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61篇
建筑科学   63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27篇
轻工业   1598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6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2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62篇
自动化技术   9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茵栀黄注射液与10%葡萄糖(6S)配伍,混合液的pH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茵栀黄注射液与10%GS按比例混合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检查pH值和不溶性微粒。结果茵栀黄注射液与10%GS配伍后的混合液pH变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不溶性微粒增加。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10%GS配伍超过一定比例后,不溶性微粒超过药典标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2.
为获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可溶性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活性区(GTFB/CAT),根据NCBI上已发表的Streptococcus mutans UA159(血清型c)GTFB的DNA测序结果,按照GTFB/CAT两端的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克隆技术钓取S.mutans UA159(血清型c)的GTFB/CAT基因,连入表达载体p ET-28b(+)中构成p ET-28b(+)-GTFB/CAT重组体,将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E.coil BL21)宿主菌中进行诱导表达,最佳诱导条件为37℃或30℃、4 h、诱导剂IPTG的浓度为1 mmol/L,产物经Ni2+-NAT树脂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了不可溶的GTFB/CAT包涵体,包涵体通过变性-复性最终得到可溶性蛋白,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在44 ku处有一明显条带,与预期蛋白分子量一致,蛋白纯度约为80%,采用Somogyi法测得GTFB/CAT蛋白的比酶活为1.66 IU/mg。研究表明:成功克隆GTFB/CAT基因并通过在E.coil BL21原核体系中表达得到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蛋白,为后续研究GTF的抗结剂及预防龋齿的效果及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为获得一种快速、有效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本研究在大米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前对大米蛋白进行挤压改性。大米蛋白在不同温度(80、90、100、110、120、130 ℃)下挤压,然后在pH 10.5条件下与葡萄糖接合30 min。分析不同挤压温度对其功能性质(溶解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对挤压后的大米蛋白和葡萄糖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与天然大米蛋白质和葡萄糖(native rice protein and glucose,NRPG)复合物相比,挤压大米蛋白和葡萄糖(extruded rice protein and glucose,ERPG)复合物在90 ℃的糖基化程度最高。与NRPG相比,ERPG(90~120 ℃)的溶解度降低,ERPG(80~90 ℃)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升高,而100~130 ℃的时候缓慢降低。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与NRPG相比,ERPG具有较高的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卷曲,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较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显示蛋白质通过挤压聚合成更大的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ERPG具有更多的无序结构和不规则碎片。  相似文献   
994.
曹新志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04,25(12):64-68
不同蛋白质修饰剂对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进行修饰。在一定条件下,分别用丁二酮(DIC)、苯甲酰磺酰氟(PMSF)、二硫苏糖醇(DTT)和氯氨.T(Ch-T)处理后,酶活不受影响,说明精氨酸残基、羟基、二硫键和蛋氨酸残基与酶的活力无关。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和碳化二亚胺(EDC)修饰后,酶活力大幅度下降,说明组氨酸、色氨酸和羧基氨基酸为酶活力所必需。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来源于海洋芽孢杆菌Y112的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进行同源建模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N末端81位精氨酸可能影响环糊精产物特异性。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将第81位点处的精氨酸突变为苏氨酸,降低了α-环糊精的生成量,将β-环糊精的比例从64%上升至71%,提高了产物的专一性。分析原因可能与取代氨基酸残基的大小及氢键作用力的变化有关。同时,突变酶的酶学性质方面保持了原始酶的嗜热性、热稳定性及耐碱性。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钴酞菁(CoPc)/碳纳米管(CNT)柔性葡萄糖传感器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制备了一种CoPc和CNT共修饰的柔性碳纤维织物(CFT)修饰电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的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和铂对电极与其共同组成三电极体系的葡萄糖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图谱法、时间-电流曲线法研究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子转移能力,葡萄糖检测线性范围为4×10-3~2.6 mmol/L,检测限为1.4 μmol/L (信噪比为3),灵敏度为231 μA·L/mmol;该修饰电极在检测葡萄糖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试10次后其响应电流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4.6%,且对果糖、蔗糖、乳糖、半乳糖、抗坏血酸、多巴胺、尿酸等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997.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系列诸如高温、高渗透压、乙醇等压力。该研究探究了4种食品酵母对葡萄糖的流加强度和热激压力的生理响应差异性。结果表明,Pichia kudriavzevii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生长几乎没有受到升温压力的影响。高速流加的葡萄糖和梯度升温抑制了Cyberlindnera fabianii的还原糖消耗,而对其他酵母没有影响。P.kudriavzevii和S.cerevisiae的胞内海藻糖表现为对葡萄糖的流加和低压力热激(35、37℃)高度敏感,C.fabianii的胞内海藻糖均表现出低敏感性,而Candida tropicalis的胞内海藻糖仅在严重压力下(>39℃)才开始积累。在所有酵母中,P.kudriavzevii的海藻糖含量在发酵调控后变化最显著,增长了3.7倍。此外,除C.fabianii外,高速流加的葡萄糖有利于P.kudriavzevii、S.cerevisiae和C.tropicalis乙醇的积累,特别是P.kudriavzevii的乙醇含量最高,达到48 g/L。该研究结果可以用于高耐受性菌株的筛选,为生物乙醇和酿造食品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为了提高无水葡萄糖产品晶体的均匀程度, 改善产品的流动性, 以最大限度满足高端食品客户对产品投料及颗粒度的需求。方法 以所得无水葡萄糖产品的流动性为指标, 选取100目筛上物的无水葡萄糖作为制备晶种母体,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与成品流动性有关的因素, 选取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以无水葡萄糖、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1比例下, 连续研磨4 h, 并将研磨所得混悬液作为煮糖结晶用晶种, 在葡萄糖含量为98.5%条件下, 当煮糖蒸发的糖液浓度达到78%时, 添加75 mL晶种, 继续煮糖结晶至14 h左右, 离心分离、流化床干燥。所得的无水葡萄糖产品的流动性最好。结论 该方法不仅解决了批次之间存在颗粒度差异、产品流动性差等问题, 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分离效能, 保证了干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批产品之间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所涉及的产品流动性检测方法, 更方便员工掌握、操作, 有利于生产现场的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设计"水解植物蛋白液+葡萄糖"热反应模型,并结合气质联机对模型热反应中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3-MCPD含量的水解植物蛋白(HVP)液、葡萄糖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型热反应产物中3-MCPD含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3-MCPD的生成规律。结果模型热反应产物中3-MCPD含量随着HVP液中3-MCPD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葡萄糖用量增加而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3-MCPD的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00℃达到最大,120℃开始减少,140℃急剧减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3-MCPD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该热反应模型的构建,对3-MCPD的生成规律探究有一定的价值,为实际生产中减少3-MCPD的含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探讨了天麻素的合成工艺,并且改进了两步关键的反应:中间体溴代四乙酰基葡萄糖的合成以及溴代四乙酰基葡萄糖和对羟基苯甲醛的缩合反应。通过对天麻素工艺的改进,解决了溴代四乙酰基葡萄糖不易分离、发粘等问题;在缩合反应中,通过严格控制缩合反应的反应条件,同时采用双滴加的方式使反应更加充分,减少了杂质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