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1篇
综合类   94篇
化学工业   283篇
金属工艺   28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7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L-鸟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诱变 ,定向选育出一株鸟氨酸生产菌A1157,其遗传标记为Arg- +D Argr+SGr,并能耐受高浓度葡萄糖。对菌株A115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 ,该菌株L 鸟氨酸产量可达 9.85g/L。  相似文献   
42.
L-脯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试验,对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arynebacterium acetoacidophilum)XQ-3进行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无机氮源的影响较大,其中以NH4Cl为最佳氮源,并以一次加入60g/LNH4Cl时,产酸最高,达50—55g/L。另外,L-脯氨酸生物合成中间产物——L-谷氨酸对产酸影响亦较大、适量添加可显著提高其产酸水平。  相似文献   
43.
α-酮戊二酸(α-KGA)是微生物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在生命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谷氨酸棒杆菌KGA-3发酵产α-KGA进行了研究,确立了补料分批发酵最佳条件,即种子培养基pH控制为7.0,摇瓶种子培养温度32℃,接种时间为12h,发酵培养基装液量25 mL/500 mL圆底三角瓶,按体积分数20%接种,最适初始糖浓度为90g/L,发酵周期为32 h.发酵采取初期补氨水,转型后添加0.75 moL/L NaOH溶液调节pH的工艺.在优化条件下,α-KGA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25.8 g/L和35.1%,比初始条件下分别提高了45.5%和11.5%.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超滤膜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的除茵工序中再生的工艺.得出的最佳工艺为:碱洗浓度25g/L,温度80~85℃;氧化清洗浓度分别为:漂白水30g/L、熬合荆浓度2.5g/L、温度65~70℃;酸洗浓度10Og/L,温度55~60℃;有预冲洗比没有预冲洗的膜通量恢复率可提高15%.  相似文献   
45.
以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菌——枯草芽孢杆菌B-115为实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37℃培养84 h;γ-聚谷氨酸的产率从57.85 g/L提高为68.3 g/L。且通过薄层层析、红外检测等方式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初步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降低聚谷氨酸的生产成本.方法 从聚谷氨酸发酵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出发,分别研究了小麦水解蛋白、豆饼粉、豆粕粉、玉米蛋白、玉米浆等有机氮源和甘蔗糖蜜、甜菜糖蜜、葡萄糖蜜、玉米糖蜜等碳源对聚谷氨酸发酵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玉米浆、硫酸铵、甜菜蜜、谷氨酸钠的添加量,最后通过发酵罐发酵比较了优化后的工艺与...  相似文献   
47.
赵紫华  马霞  刘蕊  贺达汉 《中国酿造》2007,(7):32-34,41
谷氨酸(γ-PG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从高温处理过的腐乳中分离到1株高产γ-PGA的菌株,通过对菌落表观形态特征和电镜照片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性能的观察分析,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阳性枯草芽孢杆菌。该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8℃:培养条件为蛋白胨20g/L,葡萄糖30g/L,谷氨酸钠30g/L,NaCl 5g/L,pn7.0,温度为37℃,摇床培养250r/min。经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果与标准品的图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8.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菌株23798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 s后,经0.4 mg/mL磺胺胍抗性筛选、多孔板高通量筛选、发酵培养复筛,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1。该菌株在摇瓶中发酵培养48 h,L-异亮氨酸产量达18.5 g/L,比原始菌株提高62.03%,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49.
浅谈棒杆菌的谷氨酸分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57年,日本的Dr.S.Udeka和Dr.S.Kinoshita发现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泄漏谷氨酸的独到特性以来,基于这个原始发现选育出的许多该细菌的突变株已经应用到发酵法生产L-谷氨酸,并达到了500m^3的工业发酵生产规模。尽管谷氨酸发酵生产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以及多年对谷氨酸菌的详细研究,但是对于棒杆菌的谷氨酸分泌机理仍然未能完全阐明清楚。  相似文献   
50.
目前,味精行业面临成本和环保的巨大压力,如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传统的味精工艺路线进行优化,降低味精综合生产成本是目前众多厂家必需思考的问题。已应用于众多行业分离浓缩方面的膜分离技术是实现味精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膜分离技术(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在味精行业中的应用,以期为味精生产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