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6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178篇
矿业工程   1184篇
能源动力   68篇
轻工业   128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40篇
无线电   2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20篇
自动化技术   18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实现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分析了开采工作面采动岩层底板移动与超前破坏区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常规错距开采模型。从理论上给出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下的工作面合理错距计算公式,避免因上、下煤层工作面间距设置不合理,造成上下采场不能正常开采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2.
为实现近距离上保护层5121(5)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基于其薄煤层地应力主导型突出危险的特点,分析了工作面本煤层及邻近层瓦斯涌出情况,设计了5121(5)工作面沿空留巷Y型下行通风方式,研究了该条件下近距离上保护层工作面回采瓦斯运移规律,提出了顶(底)板穿层钻孔抽采、地面钻孔抽采、尾抽巷抽采等多种瓦斯抽采方式,考察了5121(5)工作面回采瓦斯抽排效果及瓦斯涌出积聚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层工作面回采过程瓦斯体积分数低于0.6%,被保护层卸压瓦斯预抽率达70.1%,针对薄煤层地应力主导型突出危险采煤工作面应用下行通风技术是可行的,结合合理的卸压瓦斯抽排方法能够满足近距离上保护层工作面回采要求。  相似文献   
993.
1.0 m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矿压规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春东  杨本生  刘超 《煤炭学报》2011,36(9):1423-1428
针对阳邑煤矿1.0 m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条件,应用常规错距理论和岩层移动理论,研究了上部工作面采空区走向形成的稳压区和减压区范围,论证得出了1.0 m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下部工作面仅能布置于稳压区,并给出了上、下煤层工作面联合开采最佳走向错距范围为21~26 m。研究发现,在稳压区域回采的下部工作面采场覆岩形成了“双结构顶板”。矿压观测结果证明:在最佳错距范围内开采,上部工作面采空区形成的残余支压高应力区与下部工作面的超前支压高应力区之间,在推采方向存在2~3 m近原岩应力安全距离,避免了上、下高应力区域叠加,保证了下部工作面在稳压区域内回采,现场实施错距20~25 m,与理论分析接近。阳邑煤矿1.0 m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成功实施,在理论和技术上为类似条件的煤层提供了可靠的矿压数据和开采经验。  相似文献   
994.
主动式近距离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式近距离太赫兹成像技术在人体安检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有平面扫描、圆柱扫 描、扇束扫描三种成像模式。对此三种成像模式的成像原理进行了介绍,对比了不同成像模式的优缺点,同时分析 了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从分辨率、信噪比和伪影去除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为研发新型主动式近 距离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更妤地掌握工作面前方层间距厚度变化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探放水计划及顶板防护措施,本文通过工作面顺层超前长探与顶板探放水及垂直顶板探孔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式,并结合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有针对性的对探放水方案进行了设计研究,并对极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积水进行了超前探放.事实证明,联合超前探测方式疏放近距离煤层采空积水具有...  相似文献   
996.
通常水下爆炸能量测试结果只反映炸药自身的能量结构,无法表征装药对邻近结构物的作功能力.基于效应物动响应对装药水下接触及近距离非接触爆炸的作功能力试验测量技术进行初步研究.采取弹道摆试验方法实现水下接触爆炸,以爆炸驱动下摆体获得的冲量来表征装药水下接触爆炸的作功能力.采用两种试验方法表征水下近距离非接触爆炸的作功能力:第1种为边界可滑移圆板的动响应,通过观测靶板中心变形时程,得到冲击波及气泡的阶段毁伤比例及总体毁伤情况;第2种以强舱段缩比模型的整体运动响应,以刚体运动及位移得到爆炸载荷的驱动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水下接触爆炸时冲量约为空中爆炸时的3倍;近距离爆炸时,冲击波及气泡两个阶段的变形能比例为先快速减小再趋于平缓的变化过程,距离药包越近,能量吸收比例越小.试验测量技术可为水中兵器毁伤威力评估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以及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以回坡底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宽度条件下煤柱破坏演化过程、影响因素、底板破坏范围以及11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煤柱在预留煤柱时期、区段煤柱时期、保护煤柱时期、孤岛煤柱时期四个阶段过程中,煤柱破坏范围逐渐增大;煤柱弹性核占比均随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煤层回采巷道随煤柱宽度的增加从非对称性破坏逐渐演化为对称性破坏。煤柱破坏宽度与煤层倾角、黏聚力、煤柱宽度、内摩擦角和泊松比等因素成反比关系,只与埋深成正比关系。(2)随着煤柱宽度增大,煤柱底板破坏宽度与深度会发生变化,且底板破坏集中在煤柱边缘侧,煤柱正下方底板破坏区域较小。(3)煤柱应力集中作用致底板下方最大主应力发生偏转,底板任意一点与煤柱中心线的距离越大,最大主应力偏转角度越小;随着11号煤层巷道与煤柱边缘距离的增大,巷道围岩塑性区由倾斜的“X”形分布转变为倾斜的“8”形分布,再转化为倾斜的“O”形分布,最终转化为椭圆形分布;离煤柱距离较近时,巷道往往出现非对称性破坏,支护也要采取非对称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998.
通过EN AW-6082-T6铝合金30 mm、40 mm焊缝间距的焊接工艺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及金相试验的对比,分析铝合金相邻焊缝距离小于50 mm焊接接头的性能。结果表明,30 mm、40 mm焊缝间距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66.48 MPa、175.34 MPa,其焊接结构横向拉伸强度明显下降且不能够满足标准要求;焊缝的面弯、背弯试验均合格,弯曲性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其焊接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为柱状晶组织,两个焊缝的热影响区叠加,影响其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999.
马亚杰  姜斌  任好 《自动化学报》2023,49(3):678-686
针对航天器近距离操作过程中追踪航天器位姿控制系统执行器故障问题, 提出了一种直接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保证了追踪航天器在发生执行器故障下的自身稳定性和对目标航天器位姿状态的渐近跟踪性能. 基于对偶四元数的航天器位姿一体化控制系统模型, 首先, 假设故障已知, 设计标称控制信号; 然后, 设计自适应更新律对标称控制信号中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 构成自适应控制信号; 最后, 利用多Lyapunov函数对多故障模式下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NFC技术的蓝牙对象交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新型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使得移动设备的通讯更方便、快捷.本文分析蓝牙文件时象推送技术及NFC技术的优缺点后,互补它们不足,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NFC技术的蓝牙对象交换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现有大部份移动设备进行改动前提下,就能实现设备间的高速、安全、方便的文件传送.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用于证明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