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FTIR、XRD、UV-Vis、^(13)C NMR等以及脱质子计算方法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Zr(Ⅳ)与苦杏仁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室温及pH≈0.5条件下,Zr(Ⅳ)与苦杏仁酸上的羟基和羧基都发生了配位作用,且Zr(Ⅳ)与—OH、—COOH的配位数都为1,按双齿配位螯合成五元环配合物。  相似文献   
22.
许琦  孙为德 《皮革化工》2000,17(5):28-30
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明胶与鞣性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明胶282nm左右的吸收峰由于金属离子的加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r^3+离子与侧链羧基的配位作用强,络合物稳定性高,明胶高分子链构象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3.
1-羟基乙叉-1,1-二膦酸铜(Ⅱ)固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六种1-羟基乙叉-11二膦酸CH3C(OH)(PO3H2)2(简称HEDP)与Cu(Ⅱ)的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Cu(H3L)2.12H2O、Na4Cu(HL)28H2OCuH2L.2H2O、NaCuHL.6H2O、Na2CuL.5H2O、Cu2L.3H2O(其中L=CH3C(OH)(PO3)2)。用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及热稳定性作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电位滴定法讨论了Cu(Ⅱ)与HEDP之间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利用快原子轰击质谱研究了2-(乙酰基-乙氧羰基)亚甲基四氢咪唑与Fe(Ⅲ)Fe(Ⅱ)Cu(Ⅱ)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丹酚酸B(salvianic acid B)和迷迭香酸都属于水溶性天然酚酸类化合物,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了最大限度的除去其他杂质成分的干扰,更准确的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略)和迷迭香酸的含量,往HPLC的流动相(甲醇∶1%甲酸=40∶60)中加入3mmol/L的尿素,流动相中加入尿素后在280nm处进行测定发现迷迭香酸峰形良好,较未加尿素有很大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尿素与迷迭香酸产生了一定的配位作用,使迷迭香酸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差异使迷迭香酸具有较之前更好的分离效果.此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同时测定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6.
首次利用光照的手段实现了苯基三羰基合锰(I)配合物的去配位作用,得到了芳香化合物———苯.产率高达90%以上,反应的量子产率高达0.5.  相似文献   
27.
丝素涂膜涤纶加工过程中用稀土金属离子处理,可以提高再生丝素在纤维上的涂复率,并可改善丝素涂膜纤维的热水溶失性能和弱酸性染料的上染百分率,染色物的干湿摩擦牢度亦有所提高,使基质纤维表面真丝化的性能更好。为了查明稀土金属离子处理丝素涂膜涤纶的作用原理,采用了pH-电位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证明稀土金属离子与丝素分子之间存在着配位作用。这种配位作用使涂膜纤维的表面,从结构上发生了有利于上述性能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可以方便地在涂膜工序中实现。  相似文献   
28.
采用UV -Vis、IR、DTA -TG、磁化率测定等分析手段和有关的化学方法 ,研究漆酚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漆酚与硫酸亚铁以 3∶1的摩尔比进行配合反应 ,所生成的配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9.
异质原子掺杂的铂基纳米晶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基于原位表面掺杂策略来优化表面原子构型仍颇具挑战.本研究通过原位表面掺杂的化学方法制备出多枝状PtNiCoRh四元金属纳米晶.抗坏血酸和铑离子的配位作用实现了铑离子的延迟还原,从而可控地将铑原子锚定在催化剂表面层.电催化研究表明原位表面掺杂的Pt67Ni16Co16Rh1纳米晶针对甲醇、甲醛和甲酸电氧化都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及抗CO中毒特性.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抗腐蚀性强的铑原子的表面掺杂能有效调控催化剂表面Pt位点,其中CO中毒中间体以更容易氧化消除的桥位态吸附在Rh–Pt异质位点.本研究提出的原位表面掺杂策略将有助于设计高原子利用率的高效多相催化剂.  相似文献   
30.
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lPAM-co-AAc)共聚微凝胶与Eu(Ⅲ)离子、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的三元配合物.用透射电镜、激光光散射、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凝胶粒径为400 nm;Eu(Ⅲ)与微凝胶、HTTA之间以配位作用为主;微凝胶、HTTA和Eu(Ⅲ)之间能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其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17 nm,在此激发波长下Eu(Ⅲ)有较强的荧光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