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6篇
化学工业   153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80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71篇
水利工程   5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微囊藻毒素为富营养化淡水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对微囊藻毒素的性质、毒理学、危害、在保健食品中的污染情况、限量标准等进行综述,并对是否在保健食品中制定微囊藻毒素限量标准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2.
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中污染风险较大的一种条件致病菌。科学规范的检验方法标准能够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是我国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主要依据的食品安全标准。本文对该标准“57 铜绿假单胞菌”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方法涉及的培养基、试剂以及滤膜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质控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完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及抑菌性能.以大肠埃希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烧瓶振荡法对海藻酸铜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借助扫描电  相似文献   
34.
目的:土霉素是限制我国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出口的关键抗生素之一;此外,由于水污染加重,淡水鱼中藻毒素残留问题也很严重。研究和开发同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方法:鲫鱼鱼肉进行不同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毒素残留量。结果: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μg/kg、5ng/L。质量浓度范围0.15.0μg/mL的土霉素、微囊藻毒素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8。精密度分别为1.82%、1.68%;回收率范围分别88.1%5.0μg/mL的土霉素、微囊藻毒素标准品制备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98。精密度分别为1.82%、1.68%;回收率范围分别88.1%102.8%、90.6%102.8%、90.6%105%。结论:对比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的检测,2种方法结果没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35.
新发现     
《中国矿山工程》2009,38(3):52-53
贵州发现一独立钒矿床,西北有色地勘局钒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大冶有色铜绿山矿矿边深部探矿取得重大成效,湖南新发现7处钨锡矿产地  相似文献   
36.
研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药剂,利用混凝-气浮技术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试验对共聚气浮、一级絮凝、二级絮凝3种絮凝方式的出水效果和能耗进行比较,选择出共聚气浮为较好的絮凝方式,并进一步对整个工艺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37.
利用不同碳源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铜绿假单孢菌在葡萄糖,甘油、石蜡、菜油培养基中合成鼠李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高产量分别为0.48g/L、18.90g/L、2.28g/L、13.50g/L。根据各碳源的代谢特点和相应的发酵动力学,分析认为葡萄糖和短链烷烃东适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甘油发酵中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沿着相同的代谢途径,细胞的适应性好,鼠李糖酯产量高,从经济性考虑,菜油是大规模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首选碳源。  相似文献   
3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它的产生受到藻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览的基础上,主要对北京市不同富营养化程度的河流湖泊中微囊藻毒素的来源、结构性质、产生机理、危害及分析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北京市淡水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也为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9.
针对饮用水中藻毒素污染问题,本文对超滤膜(UF)、粉状活性炭(PAC)及其组合工艺去除藻毒素(MCs)的效果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的超滤膜工艺对水体中溶解性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一般低于5%.单独的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投加量高于20mg·L-1时对MCs的去除效率较高,可迭82.16%;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联用工艺在PAC投加量为20mg·L-1时,产水中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该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40.
化学氧化破坏藻体及胞内藻毒素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并利用胞内、外微囊藻毒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受污染源水中铜绿微囊藻在几种水厂常用化学氧化剂作用下的藻体破坏形态特征,探讨了胞内藻毒素的释放特性及氧化剂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氯、臭氧和二氧化氯均能引起藻体破坏及胞内藻毒素的释放,其中臭氧对藻体形态的破坏最为严重,氯的作用相对较差,二氧化氯则介于二者之间;在氧化剂低投量(0.5 mg/L)下,二氧化氯引起胞内藻毒素的释放最为显著,臭氧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优于二氧化氯和氯.从藻毒素的安全去除角度考虑,在水处理过程中应该首选臭氧,其次为二氧化氯,氯的使用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