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6篇
化学工业   150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89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63篇
水利工程   53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微生物技术治理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就微生物降解异丁醛过程开展了合理的分析,并对微生物体系进行了16-SrDNA检测,结果表明该体系中含有大量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利用碳源形成多糖类生物膜。综上所述,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降解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2.
《Planning》2022,(2)
为明确杀藻剂作用下生态围隔内蓝藻及微囊藻丰度、底泥微囊藻毒素(MCs)含量及关键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在蓝藻水华暴发期的淡水鱼类养殖尾水循环渠中,开展了硫氰酸红霉素原位杀藻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试验设置4个浓度(0.25、0.5、1、2 mg/L)的硫氰酸红霉素处理组和1个未添加硫氰酸红霉素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共进行10 d。结果表明:硫氰酸红霉素对生态围隔内蓝藻及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抑杀效应,试验结束时对蓝藻及微囊藻抑杀率均达99%以上;硫氰酸红霉素作用过程中生态围隔内底泥MCs含量呈现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第2天,MC-RR含量为2.58μg/g,MC-LR含量为3.39μg/g;使用硫氰酸红霉素应急抑杀蓝藻后,水体中NO_2--N、NO_3--N、NO_3--N、NH_4--N、NH_4+-N及COD_(Mn)含量短时间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尤以NH_4+-N及COD_(Mn)含量短时间内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尤以NH_4+-N与COD_(Mn)含量升高较为明显。综合考虑杀藻效果、底泥中MCs储积量及关键水化学指标变化规律,建议养殖生产中使用≤0.25 mg/L硫氰酸红霉素应急杀灭蓝藻,并在抑杀蓝藻后及时增氧、泼洒解毒剂及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53.
湘江流域长沙段夏季藻类频繁暴发,然而常规混凝工艺对原水中的藻类及其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前驱体的去除效果欠佳,对供水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预氧化混凝法由于除藻效果较好,而且不需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增设处理构筑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中以长沙市水厂藻类暴发时的主要藻种——铜绿微囊藻为例,探讨了预氧化混凝法的除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混凝时,10 mg/L聚合硫酸铝(PAS)的除藻率为92.7%,分别使用K2FeO4、ClO2、KMnO4、O3或NaClO对藻类进行预氧化处理后再混凝,除藻率最高提升至100.0%、99.1%、98.2%、98.2%或96.4%。0.2 mg/L K2FeO4或KMnO4使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率较单独混凝分别提高了12.3%和19.4%,而同等用量的ClO2、O3和NaClO则造成藻液中的DOC水平增加。质量浓度≤1.0 m...  相似文献   
54.
浅谈富营养化水体藻毒素产生、检测及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制、检测和降解方法以及微污染原水的给水处理。  相似文献   
55.
56.
不同生长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愈演愈烈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水处理工艺带来了十分严峻的考验。为了深刻理解水处理工艺中主要运行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代谢的影响,试验以藻细胞个数和胞外分泌物浓度为指标,在长达30 d的试验周期内研究了藻细胞繁殖阶段中水温、光照和振动等参数与铜绿微囊藻生长代谢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发现改变水温和水力学条件对藻细胞的生长代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条件的改变(如提高水温和增加振动频率)虽然有利于藻细胞的灭活,但也可能导致胞外分泌物含量的激增,这对水处理效果有着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7.
铜绿山铜铁矿金属矿产丰富,为了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铜绿山铜铁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岩浆岩、构造、围岩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矿床成因,结合前人地质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成矿规律,为矿山今后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利用富营养化水体生物膜降解微囊藻毒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简便生物膜采集装置,自然培养和收集富营养化湖泊——武汉东湖水体中不同深度(20cm和100cm)处的生物膜,研究不同水深、相同培养时间以及同一水深、不同培养时间所得生物膜在有氧条件下对微囊藻毒素(MC)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东湖水体生物膜对MC的降解经历了2~3d的延滞期,约11d后可使之降解完全;20cm水深处培养的生物膜对MC的降解速率快于100cm水深处培养的生物膜;随着附着生物膜载玻片数量的增多,对MC的降解速率加快;对MC的降解效果与生物膜的培养时间密切相关,按对MC降解速率的快慢排序为:14d〉21d〉7d;在降解MC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持续上升。经分析,生物降解是去除东湖水体中MC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9.
太湖风浪对两种淡水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润润  逄勇  王珂 《人民长江》2007,38(11):124-126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扰动条件对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栅藻的生长的影响,利用动力扰动下悬浮态颗粒物含量与湖面风力影响下SPM含量的观测结果,确立了太湖5个湖区风速与这两种藻比增长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所模拟的扰动强度范围内,较小的扰动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聚集,微囊藻和栅藻均在扰动强度为90 r/min面时藻比增长率最大;当转速大于该值时,随着扰动强度的加大,藻比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所以适宜的扰动有利于藻类的生长,较大强度的扰动则抑制藻类的生长.由于各湖区风力产生的水体扰动存在差异,不同湖区最利于藻生长所需的风速也不同.和其他湖区比,湖心区的藻生长受风力影响最强,风速约2.4m/s左右时藻比增长率最大.  相似文献   
60.
在人工养殖对虾过程中,水体中的微囊藻发展到一定数量将对对虾的生长构成危害。采取必要的措施可有效地抑制这种危害的发生。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几项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1)采用溢流法排除微囊藻。(2)利用自然风、使用药物集中杀灭微囊藻。(3)调整水面与池埝的高差,利用波浪防止微囊藻平覆水面。(4)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最低的溶解氧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