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0篇 |
综合类 | 21篇 |
化学工业 | 37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10篇 |
建筑科学 | 40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14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81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金属矿滨海基岩开采岩石力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是我国第一个进行滨海采矿的金属矿山,大量高强度海下开采势必破坏矿岩稳定性,有必要研究金属矿海底基岩开采相关岩石力学问题。从矿山开采工程实际出发,研究滨海矿床矿岩力学特性和海底黏性土微观结构与渗透性能,开发金属矿滨海基岩开采相似物理模拟试验平台,得出滨海基岩开采合理安全隔离层厚度,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验证分析,验证试验模拟的准确性。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岩体稳定性为原则建立目标函数,获得滨海基岩开采最佳采场结构参数。对阶段中盘区回采顺序进行优化,得出"隔二采一"的最佳开采顺序。分析矿岩性质和矿床产状等开采技术条件,提出岩层微扰框架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技术。新立矿区为期3a的现场滨海开采试验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合理安全隔离层厚度、低沉降框架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和现场实时监测为海底基岩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2.
53.
Roll-to-roll MPECVD中氧气浓度对氧化硅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磁增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连续(Roll-to-Roll)系统中,于PET薄膜表面沉积纳米SiOx阻隔层薄膜的工艺。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薄膜的阻隔性能,硬度及其影响的因素。实验得到,在单体和氧气的混合反应气体,氧气的比例提高,薄膜中杂质成分较少,薄膜趋向于较硬的类石英膜,薄膜的铅笔硬度提高。通过红外光谱仪对薄膜成分进行分析,给出影响薄膜硬度和原因。 相似文献
54.
射频等离子体聚合SiOx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条件下,以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ne,HMDSO)为单体,氧气为反应气体,在PET薄膜及载玻片上聚合SiOx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工作压强、功率、单体氧气比、聚合时间等对聚合薄膜的结构和沉积速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通过表面轮廓仪测试了薄膜厚度,计算了沉积速率并对薄膜的均匀性做了研究。在38%恒温水浴箱中进行的水蒸汽阻隔实验表明,PET薄膜的阻隔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5.
针对对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动用程度低现状,通过对该类油藏地质条件论证,寻找制约开发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储层对比与划分,并对其内部夹、隔层精细描述,在王家岗油田王140地区应用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6.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致密隔层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复杂。前期对此类油藏的三维地质建模强调定量表征300 m 范围内风化壳中发育的溶蚀洞穴、孔、缝的储集空间。然而随着塔河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认识到纵向上几套缝洞型储集层间存在具一定封隔作用的致密灰岩段。综合应用储集层地质认识、测井、地震、单井生产动态资料,开展单井致密段及井间致密隔层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致密隔层三维分布模型,对评价储集层段横向连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油藏注水方式、堵水措施及层段的选择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7.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油气藏开发方案调整与制订的重要地质依据。以DL油田USH层碳酸盐岩油藏为例,评价了储层垂向非均质及平面非均质。研究表明,区内隔层较发育,为致密隔层,电性特征表现为低伽马、低声波、低中子、高密度、较高电阻率,在有效地层分布范围内,隔层分布连片,纵向上对流体渗流有一定的阻隔作用。研究区主力油层孔隙度均一,平面上局部存在低渗带,总体上基质部分的非均质性不强;考虑断层共生裂缝,地层渗透率变化较大,表现出比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油藏水平井注水开发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