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26篇 |
化学工业 | 9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321篇 |
矿业工程 | 26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67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为解决长江高填方护岸深厚覆盖层地基的抗滑稳定问题,采用振冲置换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计算分析表明,振冲碎石桩处理范围、桩间距、桩长等参数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行设计,振冲置换法与其他地基处理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护岸地基通过振冲置换处理后,抗滑稳定性能够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振冲碎石桩对软弱地基进行置换形成复合地基,能够有效解决地基砂土液化问题、承载力问题及抗剪强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强夯法适用范围很广,但在人工高填页岩地基上,国内尚少见应用,本文介绍在这种地基上采用强夯法施工的情况。一、工程概况抚顺市某厂在矸子页岩山上新建3栋配套建筑,总建筑面积为7048m~2,占地4600m~2,该建筑由主厂房和附属建筑组成。本勘探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区地面起伏不大,绝对标高位于101.058~102.837m之间。地表下32.8m才见轻亚粘土、细砂、圆砾,为原第四系浑河冲积阶地,其上覆盖人工填积的页岩,总厚度30m以上。全填层未见地下水。由各种页岩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山区机场高填方中常用碎石料的流变及干湿循环变形特性,利用特制的大型侧限固结仪对其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同等应力水平下碎石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形比常规流变变形的后期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其特点是在每次干湿循环中只是浸水初期变形增长较快,待排干水后变形趋于平缓;经分析干湿循环变形值与循环次数的对数之间有较明显的线...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上设置刚性涵洞,面临着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以及地基处理后的应力集中两大难题。涵洞地基处理方法运用不当会对涵洞结构的受力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论文分析了软土地基上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特性,同时探讨了地基处理的范围及处理后的地基刚度对涵洞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涵洞地基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涵洞地基设计应充分考虑软土固结和基础的埋深效应,涵洞地基处理后的刚度过大、地基处理的深度过大或处理的宽度过窄都会导致涵洞顶部的土压力和结构内力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并指导现场施工,对压实黄土的加载变形本构模型进行研究。在侧限条件下,利用自建GunaryEXT模型拟合不同初始压实度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割线模量法建立压实黄土的加载变形本构模型;在仅考虑竖向变形的理想条件下,利用该模型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GunaryEXT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初始条件下压实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加载变形本构模型预估沟谷型黄土高填方的总沉降量的方法可行,该方法的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7.
陕北±800 kV换流站用地为原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挖黄土梁卯、填深沟给出的一块台阶式场地,场地覆盖一层厚度0~50 m的素填土,密实度差异较大,土质极不均匀,填土完成约5年半时间,是一种欠固结土,在其自身重度和大气降水的入渗作用下有自行密实的特点,影响位于填方区建(构)筑物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基于该工程特殊的岩土地质情况,除挖方区采用天然地基外,从处理填方区大面积欠固结土和消除部分地基土湿陷性、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小场地沉降变形的角度,对不同地基处理及桩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提出适合本工程的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建立高填方路堤下拱涵数值模型,对拱涵修筑和路堤填筑过程进行了模拟.在道路顶面沿纵向施加循环交通荷载,探究拱涵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的动力响应.着重论述了荷载循环次数、荷载大小以及行车速度对拱涵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拱圈结构受力较大,为拱涵最薄弱的位置;当荷载循环次数大于8次时,路面沉降与涵顶垂直土压力趋于稳定;涵顶土压力随交通荷载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行车速度对涵顶垂直土压力和基底土压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