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0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70篇
电工技术   66篇
综合类   247篇
化学工业   252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95篇
建筑科学   336篇
矿业工程   123篇
能源动力   72篇
轻工业   289篇
水利工程   2123篇
石油天然气   29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91.
河岸土体的物理及力学特性是影响崩岸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土体含水率对荆江河岸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于2017年对荆江8个典型崩岸断面进行调查取样,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室内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分析了荆江河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并结合2016年实测数据定量研究了含水率对荆江河岸黏性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以及含水率变化对河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河岸为上部黏性土、下部非黏性土的二元结构;随含水率的增大,黏聚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内摩擦角持续减小;通常黏粒含量越大,其黏聚力峰值越大;含水率与抗剪强度指标存在定量关系;河岸在枯水期稳定性较高,在涨水期较为稳定,在洪水期和退水期稳定性较差。研究结果可供河岸崩岸治理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92.
小浪底水利枢纽泥沙问题突出,运用方式十分复杂,实际运用条件与设计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对小浪底水利枢纽蓄水运用以来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调度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阐述了有关方面通力协作,通过跟踪研究和试验探索,科学制定枢纽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等运用方式,并指导调度运用,使小浪底水利枢纽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项效益均超过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893.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是新型二级水沙分离设施,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中心出水环不同高度工况下的排沙特性及最大沉沙粒径。研究表明:圆中环利用倒锥底坡上的高速水流将沉沙汇入冲沙槽,保证了在小于设计流量运行时排出沉积泥沙。同时要求冲沙槽起点至冲沙廊道后有适当的落差,保证水流在冲沙槽内形成高速环流及强挟沙力将泥沙自动排入下游河道。在设计流量条件下,中心出水环不同高度工况处理的泥沙粒径范围为1~84 mm。相比中心出水环不加高工况,中心出水环加高9 cm,沉沙分布更均匀,有效沉沙体积及沉沙量增加,排沙时间稍有缩短,沉沙时间增加,排沙耗水率更小。圆中环依靠水力作用并以间歇排沙方式处理推移质泥沙,加高中心出水环可提高处理悬移质能力,减小排沙耗水率。  相似文献   
894.
黄河调水调沙已有14余年,黄河河势变化较大,河床拉深下降,扩大了过水断面,有利于黄河行洪,为确保黄河安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给沿黄农田灌溉带来了困难,沿黄各地都在探讨消除黄河调水调沙带来的影响。文章结合范县于庄引黄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探讨了如何消除因黄河调水调沙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9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发展主流,大量的应用从PC向手机端转移. 移动应用给企业的业务和办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风险和管理问题. 本文研究了企业移动应用沙盒技术,它将企业移动应用及其数据和个人应用及其数据进行隔离,保护企业应用和数据的安全. 经过实践证明,基于沙盒技术开发出的产品能够满足企业的数据保护要求,并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96.
对于绕轴崩塌为主的荆江二元结构河岸稳定性计算,土体抗拉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现场挖空方法,开展了间接测定荆江段黏性河岸土体抗拉特性的原型崩塌试验。通过现场测量得到荆江河岸绕轴崩塌时的临界悬空宽度,计算了不同含水率及干密度下土体的抗拉强度;分别计算了荆江和Fukuoka试验河岸土体的临界悬空宽度,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符合较好。考虑不同河道水位下河岸土体的含水率、抗拉强度、容重等变化过程,对下荆江荆133断面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崩岸发生时间的实际统计一致,表明提出的土体抗拉强度及其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后续河岸崩塌过程的模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7.
论黄河水沙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利学报》2018,49(9):1028-1039
19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水沙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晰其过程、特征及水沙变化研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聚焦核心科学问题,重点攻关,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1950—2016年水沙变化过程,梳理了不同阶段各家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辨析了趋势预测结果差异显著的原因。研究表明:黄河水沙锐减,时空减幅不同步,年内利于输沙的流量持续时间和水量、沙量都在减少,含沙量则与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呈现协同的阶段变化,黄河水沙异源的空间分布格局仍然持续;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多借助于"水保法"、"水文法"和"物理过程模型法"等开展预测,不同时期的预测成果差异显著,其中机理和机制等的认识不足、评价技术等的缺失及预测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等是导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今后需加强黄河水沙变化机理、措施的群体效应、预测结果可信度评估和治黄策略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准确预测新情势下黄河水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8.
祖波  李旺  李振亮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0):120-126
我国水库运行一直面临着泥沙淤积的问题,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泥沙的絮凝有莫大的影响,针对此问题,研发了一套絮凝沉降装置,以三峡库区长寿河段泥沙为样本,利用多层震动格栅在圆柱形沉降筒中产生各向同性均匀紊流,结合絮凝沉降观测装置,研究分析紊动剪切作用对黏性泥沙絮凝的影响,并得出了基于试验的最优剪切率。结果表明:紊动对于泥沙颗粒的絮凝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且随泥沙浓度的增大(0. 3~1. 0 g/L),絮凝程度也相应地增加;紊动剪切对于中、大颗粒絮体(0. 048~0. 384 mm)的分布具有较大影响;泥沙颗粒在进入沉降柱后可以在几十分钟内快速完成絮凝,在30 min左右即可观测到最大颗粒絮体,随后颗粒最大粒径逐渐下降直至平衡;随着紊动剪切率的增加,其对于絮凝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899.
震后环境下大颗粒堰塞坝溃决流量是设计溃决型黏性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关键参数。在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结合水静力学和流体力学,建立估算大颗粒堰塞坝溃决流量的堵溃模型。为解决如何确定堵溃模型中堵塞系数ω这一难点,通过多处溃决型黏性泥石流典型案例,回归分析堵塞系数ω与最大颗粒直径D的相互关系。最后采用2013年7月13日汶川县七盘沟溃决型黏性泥石流案例检验大颗粒堰塞坝堵溃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溃决流量堵溃模型中堵塞系数与最大颗粒直径成正比,在泥石流实地调查中,仅需确定泥石流携带的最大颗粒尺寸、潜在堰塞坝宽度和泥石流平均流速,即可快速预测潜在泥石流堵溃点处的溃决流量;七盘沟泥石流的溃决流量估算结果误差较小,为12%,说明大颗粒堰塞坝堵溃模型可用于估算震后地区溃决型黏性泥石流中大颗粒堰塞坝的溃决流量。  相似文献   
900.
武汉河段为长江中下游16个第一类重点整治河段之一。根据近年来实测的长江武汉河段地形图,从来水来沙条件、深泓平面、洲滩变化、深槽变化、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武汉河段的变化,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该河段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变幅小;天兴洲下段有所冲刷,主要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有关。(2)由于沿岸有多处节点控制,两岸的崩岸险工段均已实施护岸工程,岸线基本稳定;白沙洲汊道分流分沙比相对稳定,没有单向变化的趋势,但洲滩仍将随不同水文年的来水来沙条件变化而发生相应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