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1篇
  免费   1872篇
  国内免费   888篇
电工技术   116篇
综合类   888篇
化学工业   9600篇
金属工艺   1318篇
机械仪表   107篇
建筑科学   250篇
矿业工程   328篇
能源动力   752篇
轻工业   1557篇
水利工程   38篇
石油天然气   749篇
武器工业   108篇
无线电   2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00篇
冶金工业   694篇
原子能技术   284篇
自动化技术   12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1249篇
  2012年   1076篇
  2011年   1031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902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902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4-二羟基苯甲酸在3种树脂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 研究了717(凝胶型,强碱)、D201(大孔型,强碱)和D301R(大孔型,弱碱)3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2,4-二羟基苯甲酸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717和D201在pH 4~11时、D301R在pH 3~9时吸附能力最好. 在pH=5及温度293~313 K、初始浓度0.6488~6.488 mmol/L条件下,D301R, 717和D201对2,4-二羟基苯甲酸的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98, 2.66和2.54 mmol/g(吸附未达饱和),均为物理性自发吸附的放热过程. 动力学实验数据用准一级模型方程拟合比准二级更接近实验值. 5%(w) NaCl+2%(w) NaOH脱附液100 mL均可有效洗脱3种树脂上吸附的2,4-二羟基苯甲酸,脱附率达99%. 相同条件下,D301R树脂对2,4-二羟基苯甲酸的吸附性能优于D201和717树脂.  相似文献   
992.
徐宁  马荣华 《广州化工》2012,(1):56-58,62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超分子化合物α-K2(HGly)3[SiW11Fe(H2O)O39].24H2O的非等温动力学。运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商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动力学参数以及3步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和lnA。  相似文献   
993.
The rate of syngas (H2/CO) consumption over a RuKCo/CNT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FTS) catalyst was measured in a fixed bed microreactor at 210–225°C, 2–3.5 MPa, H2/CO feed molar ratios of 1–2.5, and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GHSV) range of 2700–3600 h?1. The data have been used to model the kinetics of the FTS react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studied conditions. One empirical power law model and four semi‐empirical kinetic models based on Langmuir–Hinshelwood‐type equa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The best fitting was obtained with the equation: similar to that proposed by Brötz et al. The estimated activation energy (E = 80–85 kJ/mol) is lower than that i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validity of these results are restricted to fixed beds with the given catalyst in the tested conversion regime.  相似文献   
994.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crosslinking process of a commercial polyester resin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the spin lattice relaxation time T1 of protons, as function of the crosslinking time evolution. Multiexponential decomposi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magnetization measured in inversion‐recovery experiments is performed. The population of “rigid” and “mobile” nuclear spin sites was estimated as function of time evolution. In analogy to the usual monomer conversion u, site conversion from “mobile” to “rigid” sites uM were also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evolution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reagents. The multiexponenti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of T1 relaxation data allows one to follow crosslinking processes.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氯仿溶解聚丁二酸丁二酯(PBS),然后利用甲醇逐级沉淀分离获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PBS级分,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等对不同级分PBS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晶体形态及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宽,各级分的半结晶时间逐渐降低,结晶半峰宽逐渐变窄,结晶度逐渐增加;但各级分PBS的晶型和晶貌并未发生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6.
马红杰  刘新刚 《广州化工》2012,40(22):86-87,115
以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为基础,利用热重分析法作为实验手段,通过线性模拟得出聚酰亚胺(PI)的寿命线性方程。克服了热老化寿命常规法试验时间长、所需试样量大、试验温度高的缺点。得出的理论结果和实际相仿,表明Coats-Redfern方法可以行之有效的估算高级工程材料PI的热老化寿命。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抗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lynn法对其热氧化降解行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剂1010、1076、702和BHT的用量为0.5‰时就能够显著提高PMMA热氧化稳定性,使其起始热分解温度提高70℃左右,而抗氧剂用量进一步提高对改善PMMA的热稳定性意义不大;动力学分析表明,抗氧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质量损失率小于30%时的热降解活化能,而热分解后期由于降解温度高于抗氧剂熔点,抗氧剂气化逸出,抗氧剂不能有效提高PMMA后期热降解活化能,未能达到提高PMMA整体热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采用DSC研究了脂环环氧树脂稀释剂1,4-环己烷二甲醇二缩水甘油醚(CHDMDGE)与异佛尔酮二胺及聚醚胺D230的固化行为,得出其固化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通过外推法计算出了固化工艺的特征温度,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固化工艺并对固化后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线形脂肪族环氧稀释剂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相比,CHDMDGE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0.4倍和2.7倍,断裂伸长率则提高了1.9倍和5.0倍。  相似文献   
999.
环氧脂肪酸甲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增塑剂,研究了环氧脂肪酸甲酯合成过程中脂肪酸甲酯在甲酸自催化体系中的环氧化和开环反应动力学。在环氧化反应中,双键和过氧甲酸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43级和1级,反应活化能为56.3kJ/mol;在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中,水对开环反应的作用非常微弱,体系中甲酸对开环反应起主导作用;实验得到在环氧基团和甲酸的开环反应中,环氧基团和甲酸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级和1.85级,反应活化能为94.7kJ/mol。  相似文献   
1000.
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曲霉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Au(Ⅲ)离子的吸附特性,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Au(Ⅲ)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对溶液pH值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最佳pH值为2.0~3.0。升温能明显加快吸附进程,20℃下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进行,分别对应于Au(Ⅲ)离子还原前和还原后的吸附,24 h后吸附趋于平衡,而30、40、60℃下吸附过程均无明显分段现象,并分别于12、6、1 h后趋于吸附平衡。Au(Ⅲ)离子初始浓度<233.32 mg·L-1时,吸附量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初始浓度>367.94 mg·L-1时,升温明显促进了吸附的进行。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模拟,20、30、40、50℃时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85.19、202.02、235.85、277.78 mg·g-1。热力学参数Gibbs自由能变(ΔG0)、吸附焓变(ΔH0)和吸附熵变(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Au(Ⅲ)离子在黑曲霉菌上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和熵增过程。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吸附活化能为55.71 kJ·mol-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菌体表面的酰氨基、羧基和羟基是参与吸附的主要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