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8篇 |
免费 | 558篇 |
国内免费 | 26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53篇 |
综合类 | 828篇 |
化学工业 | 659篇 |
金属工艺 | 129篇 |
机械仪表 | 303篇 |
建筑科学 | 647篇 |
矿业工程 | 190篇 |
能源动力 | 128篇 |
轻工业 | 1259篇 |
水利工程 | 339篇 |
石油天然气 | 378篇 |
武器工业 | 54篇 |
无线电 | 2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2篇 |
冶金工业 | 105篇 |
原子能技术 | 69篇 |
自动化技术 | 5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185篇 |
2014年 | 317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436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306篇 |
2009年 | 272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357篇 |
2006年 | 327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四端口网络理论分析了极化方式、介电常数与损耗角正切对天线罩透波率的影响,讨论了石英/氰酸酯玻璃钢复合材料的传输特性。数值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在频带1.2~18 GHz,水平方位角-40°~40°范围内,厚度为1.8 mm的石英/氰酸酯平板功率传输系数均大于60%,表现出良好的宽频特性。 相似文献
32.
利用柯林斯公式推导出空心高斯光束在梯度折射率介质中的传输公式,并利用此解析式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讨论了梯度折射率介质对空心高斯光束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梯度折射率对空心高斯光束的传输性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对不规则地面低频地波传播预测中积分方程方法、Millington经验公式以及FDTD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首先介绍了三种方法的模型和理论;然后分别采用这几种方法预测了传播路径中有高斯形山脉时低频地波的场强和二次时延分布,对几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误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形起伏较小的区域,积分方程方法和FDTD方法吻合较好,Millington方法不能反映地形起伏对地波传播影响规律;当地形起伏较大时,积分方程方法也不再适用,FDTD则可以在山前及山脉区域预测到由地形反射引起的振荡信号. 相似文献
34.
数学公式识别是将中文电子文档中包含的数学公式识别出来的方法.印刷体文档中的数学公式识别是由预处理,数学公式的抽取分割定位和结构分析识别3部分组成.主要介绍了目前数学公式识别的研究现状,并对已提出的各种成熟识别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5.
本文利用瑞利—索末菲矢量衍射公式经适当推理导出微光学系统矢量衍射像点光强度分布的解析计算式,探讨了矢量衍射成像的原理与技术。模拟实验表明,微光学系统的矢量衍射成像,不但要考虑横向场通常还要考虑纵向场,并讨论了波长和偏振态对成像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微光学衍射理论与成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武器装备可靠性试验会产生单元试验数据和系统试验数据,在定型阶段目前通常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只是统计系统试验时间,并不考虑单元试验时间,单元故障数要么直接统计进最后的故障数据中(严苛但不严谨的方法),要么舍弃(浪费信息的方法)。为科学利用单元试验数据,基于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引入定时截尾试验方案下失效率的近似Fiducial概率密度,将单元可靠性试验产生的故障数和试验时间折合到系统可靠性意义下的等效故障数和试验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单元试验数据可补充系统试验数据的不足,减少试验消耗,提高可靠性评估精度;定时截尾和定数截尾二者利用单元试验数据的公式是有差异的,在定时截尾下仍然套用定数截尾的单元数据折合公式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7.
讨论了Fe2O3、Co2O3、烧结温度对高频应用的Ni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了Fe2O3、Co2O3和烧结温度对起始磁导率μi、饱和磁感应强度Bs、矫顽力Hc及样品密度d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当x(Fe2 O3)=45%~49%时,μi从11单调增加到17,材料的B.从176 mT单调增加到223 mT;当w(Co2O3)=0.4%~2.0%时,μi从20单调降低到11;烧结温度为1 040~1 120℃时,μi从12增加到19,Hc从1 543 A/m降低到926 A/m,d从4.97 g/cm3增加到了5.12 g/cm3.最后,得到性能较好的高频应用NiZn铁氧体Ni0.96 Zn0.04Fe1.88O4(添加w(Co2 O3)=0.8%,w(CuO)=3%,1 080℃下烧结),μ1=11,Bs=195 mT,Hc=1 238 A/m,d=4.82 g/cm3.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将单壁碳纳米管制成实际可用的光电子器件,采用一种新的梯度升温热亚胺化法来制备单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薄膜。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得单壁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02的单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薄膜的反射谱、透射谱和吸收谱,得到薄膜线性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拟合Sellmeyer公式,得到单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薄膜的Sellmeyer参量。利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薄膜的3阶非线性特性。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很强的饱和吸收特性,其非线性吸收系数为β=-5.3×10-10 cm/W;并且具有较强的自散焦效应,对应的非线性折射系数为γ=-4.1×10-13 cm2/W。单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40.
Ioannis D. Moscholios Michael D. Logothe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2006,19(1):67-93
We consider a single link loss system of quasi‐random input, described by the Engset multirate loss model (EnMLM). Blocked calls may once reattempt to be connected to the system requiring less bandwidth; then the system is described by the single retry model for finite sources (f‐SRM). The EnMLM and the f‐SRM are extended with the single threshold finite source model (f‐STM), where calls may attempt to be connected to the system with less bandwidth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link occupancy, before blocking occurs. We focus on CBP equalization in the EnMLM, f‐SRM and f‐STM, under the bandwidth reservation (BR) policy. For this analysis, we apply two approximate methods, the Roberts'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reverse transition rates (RTR), which lead to a recursive CBP calculation. We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above models under the BR policy by comparing the analytical with simulation CBP results, based on the relative approximation errors (RAE). The results are highly satisfactory because they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s (formulas) lead to small RA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