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2篇 |
免费 | 339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篇 |
综合类 | 256篇 |
化学工业 | 1440篇 |
金属工艺 | 307篇 |
机械仪表 | 62篇 |
建筑科学 | 95篇 |
矿业工程 | 697篇 |
能源动力 | 265篇 |
轻工业 | 158篇 |
水利工程 | 7篇 |
石油天然气 | 603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22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67篇 |
冶金工业 | 481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4篇 |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208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176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333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H2S和空气模拟含硫工业气体,以错流旋转填料床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脱硫实验。考察了气/液体积比、气体流量、超重力因子、Na2CO3浓度、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和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气液接触时间小于1 s的情况下,脱硫率达到95%以上。错流旋转填料床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可实现快速、高效脱硫,且脱硫设备体积小、操作弹性大、节能降耗,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2.
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且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挤出机转子转速、提高CF含量可以改善PPS/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当转子转速为200 r/min时,采用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的CF制得的PPS/C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49. 94 J/m,体积电阻率达到60. 65Ω·cm,均优于纯PPS。 相似文献
83.
针对目前湿法炼锌工艺处理高铁硫化锌矿存在浸出率偏低的缺点,本文提出添加一定量CaCO3的方式预先氧化焙烧矿样,使ZnS矿相转变为易于浸出的ZnO。结果表明:当高铁硫化锌矿中未添加CaCO3时,矿石中的ZnS在700℃和1h的焙烧条件下不能被完全氧化为ZnO,焙烧产物中有难以浸出的ZnFe2O4生成;当添加一定量的CaCO3(Ca:S =1:1)时,矿石中的ZnS在相同焙烧条件下可以完全氧化为易浸出的ZnO,在焙烧产物中未检测到ZnFe2O4,但发现有Ca2Fe2O5生成,同时添加的CaCO3在氧化焙烧过程中会转化成了CaSO4。因此,高铁硫化锌矿中加入适量的CaCO3,既能促进闪锌矿(ZnS)和黄铁矿(FeS2)在氧化焙烧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又能通过形成Ca2Fe2O5来抑制ZnFe2O4的生成,并通过形成CaSO4来固硫。同时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84.
细菌浸出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硫化物的金属提取和预处理过程中。为进一步理解细菌在硫化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细菌在浸出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制,系统描述了金属硫化物溶解的硫代硫酸盐与多硫化合物途径。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常见浸矿细菌的生存环境,并对不同种类浸矿细菌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中国黑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化是黑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及相关参数估算了1994~2015年中国黑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并进行了弹性分析与因素分解。研究发现: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倒U型\",年均增速分别为8.76%和-5.02%;冶炼与压延加工环节,焦炭及高炉煤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排增长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弹性以弱脱钩为主;经济产出是行业碳排放最大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作用次之,就业规模2007年起增排作用日益增强;能源强度是主要减排因素,排放因子2002年开始减排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减排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86.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华熊地块北缘,发育有产出于不同走向剪切带内的金矿脉。但是,目前研究和认识对矿脉和剪切带、以及不同方向矿脉之间的构造关系并不清晰。选择小秦岭中部善车峪一带的典型NNE向矿脉开展构造变形与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NNE向金矿脉以右阶排列的石英脉透镜体为特征,主体产状为120°∠70°; 矿脉产出于与之近平行的左行逆冲剪切带内,并改造了早期近EW向剪切带,其所处构造应力场环境为近EW向水平伸展; 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等多金属硫化物,这些金属矿物多呈条带状或条纹状沿剪切面理或小角度斜交的张剪性面理贯入,显示与左行逆冲变形同期形成的特征。构造变形序列和矿化特征对比分析显示,小秦岭地区NNE向矿脉叠加改造了近EW向矿脉,其构造应力场环境分别与早白垩世和晚三叠世区域应力场特征一致。前人对于岩浆作用、成矿流体和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小秦岭地区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叠加,从而推测NNE向金矿脉应形成于燕山期陆内构造变形阶段,而近EW向矿脉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拼贴阶段。 相似文献
87.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及Phenom Partical X扫描电镜能谱仪研究了热变形工艺对铈-硫易切削不锈钢中硫化物形态演变的影响。铈-硫易切削不锈钢铸坯中的硫化物呈球形、椭球形、纺锤形或短棒状并以簇状形式沿晶界分布,属于第Ⅱ类硫化物。在800~1100 ℃温度范围内,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硫化物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加,平均面积逐渐减小。在800~1000 ℃温度范围内,随着变形量从10%增加到70%,长宽比≤3的硫化物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当变形温度为1100 ℃并且变形量增加到70%时,长宽比≤3的硫化物所占比例又略有增加,硫化物发生熔断或重新形核。在10%~70%变形范围内,硫化物的相对塑性升高,在30%变形量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在800~1100 ℃温度范围内,当变形量不变时,硫化物的相对塑性随变形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高温大变形更容易得到均匀弥散细小的硫化物。 相似文献
88.
89.
90.
吉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石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某铜镍矿石选矿厂采用粗碎矿石按18 mm筛分、筛下产品进行洗矿-重选-浮选、筛上产品进行中细碎-磨矿-异步浮选-重选的工艺处理低品位硫化铜镍矿石,流程长而复杂,但选矿效率低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单的全矿石单一异步浮选工艺,在-0.074 mm占70%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Ni品位为7.47%、Ni回收率为82.57%、Cu品位为2.19%、Cu回收率为91.74%的铜镍混合精矿。与现场相比,不仅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得到了极大的简化,而且使Cu、Ni的选矿效率分别提高了13.90和5.49个百分点,从而为现场生产工艺的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