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69篇 |
免费 | 2886篇 |
国内免费 | 94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83篇 |
综合类 | 6128篇 |
化学工业 | 2410篇 |
金属工艺 | 515篇 |
机械仪表 | 221篇 |
建筑科学 | 25723篇 |
矿业工程 | 836篇 |
能源动力 | 473篇 |
轻工业 | 92篇 |
水利工程 | 4752篇 |
石油天然气 | 152篇 |
武器工业 | 144篇 |
无线电 | 8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18篇 |
冶金工业 | 652篇 |
原子能技术 | 72篇 |
自动化技术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270篇 |
2022年 | 750篇 |
2021年 | 867篇 |
2020年 | 900篇 |
2019年 | 603篇 |
2018年 | 749篇 |
2017年 | 976篇 |
2016年 | 1063篇 |
2015年 | 1380篇 |
2014年 | 2783篇 |
2013年 | 1778篇 |
2012年 | 2885篇 |
2011年 | 3134篇 |
2010年 | 2482篇 |
2009年 | 3128篇 |
2008年 | 3019篇 |
2007年 | 3610篇 |
2006年 | 2893篇 |
2005年 | 2530篇 |
2004年 | 1927篇 |
2003年 | 1702篇 |
2002年 | 1472篇 |
2001年 | 1149篇 |
2000年 | 951篇 |
1999年 | 703篇 |
1998年 | 478篇 |
1997年 | 389篇 |
1996年 | 296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187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横穿混凝土后浇带配筋对后浇带效能不利影响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横穿混凝土后浇带钢筋对后浇带效能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导致后浇带失效的横穿钢筋最大配筋率sρ,max及应用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实用设计建议。如建议近似在0~0.5ρs,max范围内控制横穿后浇带的设计配筋;对横穿后浇带的钢筋尽可能采用搭接连接方式等。 相似文献
62.
63.
NaCl对结冰膨胀率和混凝土溶液吸入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测定溶液结冰膨胀率的简易方法,并研究分析了在冷冻过程中,不同NaCl浓度溶液的体积变化规律及其对混凝土溶液吸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结冰膨胀率与其增长速度均迅速降低,且达到体积稳定的时间变长,但在开始结冰前,溶液收缩率越大,收缩持续的时间愈长;混凝土溶液吸入量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理论分析表明,在开始结冰膨胀前,混凝土内部空隙中溶液收缩和空气冷却将产生较大的负压,且随NaCl浓度和饱水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大,这将使混凝土周围的溶液更易被吸入混凝土中. 相似文献
64.
混凝土盐冻破坏机理(Ⅰ)——毛细管饱水度和结冰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NaCl浓度对混凝土内部毛细管吸水饱水度、溶液结冰膨胀率和结冰压的影响,继而对混凝土盐冻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结冰膨胀率和结冰压显著降低,这是最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盐冻破坏的因素;另一方面,混凝土内部毛细管吸水饱水度和吸水速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这是最不利于降低混凝土盐冻破坏的因素.基于这些实测数据,经计算证明了浓度为2%~6%(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将产生最大的结冰压,从而形成最严重的混凝土盐冻破坏. 相似文献
65.
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运用于电力基础设施中,对其内部钢筋参数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判断其结构耐久性,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检测方法无法判断混凝土内钢筋走向及埋深测量不够精确的问题,通过对钢筋测量原理分析和霍尔传感器布局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钢筋定位及埋深检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判断钢筋的中心位置并测量其偏转角度,同时利用拟合得到的函数反应检测值与钢筋埋深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埋深检测值受到相邻钢筋的影响而存在较大误差,间距越小误差越大,因此通过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对不同间距下的检测值进行了数据修正,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中钢筋埋深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66.
对29个尺寸为300 mm×300 mm×600 mm的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棱柱体试件开展直剪性能和单轴受压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废旧混凝土块体取代率及特征尺寸对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的直剪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棱柱体的直剪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内新混凝土与废旧混凝土粘结良好;当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中的自密实混凝土强度高于废旧混凝土块体强度时,试件的直剪性能会由于废旧混凝土块体的取代率的增加而劣化;特征尺寸比介于0.22~0.44时,块体的特征尺寸对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直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可以近似忽略;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剪压比随废旧混凝土块体取代率和特征尺寸均无显著变化,其值近似为0.1。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棱柱体自密实再生块体混凝土试件的直剪强度计算公式,建立了直剪强度测试值与抗压强度计算值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该文对7根HDC加固梁及4根未加固梁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剪跨比、配箍率、加固层厚度和加固层附加箍筋对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受剪承载力以及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DC面层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剪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HDC面层可以代替部分箍筋的受剪作用,改善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加固试件在达到极限位移之后,试件的完整性较好,剩余承载力较高。基于试验结果,利用桁架-拱模型,提出了HD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8.
以轴压比、含钢率和钢材强度为参数,进行了8根高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柱和1根普通强度钢管超高强混凝土对比柱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各个抗震性能指标(如延性、耗能和强度与刚度退化等)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压弯破坏为主要破坏模式;弹性刚度受轴压比影响不大,但受含钢率和钢材强度影响较大;极限承载力受轴压比、含钢率和钢材强度影响较大,随前者增大而降低,随后两者增大而增大;延性受轴压比、钢材强度和含钢率影响较大,随前两者增大降低,随后者增大而增大;耗能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减弱,随含钢率和钢材强度增大而增强;刚度和强度退化程度随轴压比增大而降低,随含钢率增大而增大,且前者随钢材强度增大而增大,后者则随钢材强度增大呈减小趋势。通过对比不同规程抗弯刚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受材料适用范围限制,各规程不适用于该类高强材料组合构件。 相似文献
69.
70.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梁的变形能力,考虑在其塑性铰区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代替普通混凝土。共设计6个剪跨比为3.6的RC梁试件,包含5个塑性铰区采用HDC的试件和1个RC对比试件。考虑HDC区长度、纵筋配筋率以及配筋方式和梁端配箍率的影响,研究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滞回特性、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与RC梁相比,塑性铰区采用HDC后,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弯剪破坏向弯曲破坏转变,延性和耗能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纵筋配筋率、配筋方式相同时,在梁端塑性铰区采用HDC,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位移角分别提高30%和53%,而同时采用HDC和箍筋时分别相应提高33%和76%;梁端局部采用HDC替换混凝土可减少箍筋用量;梁端塑性铰区的HDC长度对试件延性的影响较小。分别计算塑性铰区采用HDC梁在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时的顶点位移,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