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2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850篇
电工技术   106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165篇
化学工业   3379篇
金属工艺   2045篇
机械仪表   1514篇
建筑科学   1835篇
矿业工程   1127篇
能源动力   1391篇
轻工业   1707篇
水利工程   695篇
石油天然气   1740篇
武器工业   152篇
无线电   22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19篇
冶金工业   1011篇
原子能技术   611篇
自动化技术   204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621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701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355篇
  2013年   1392篇
  2012年   1333篇
  2011年   1897篇
  2010年   1249篇
  2009年   1336篇
  2008年   1226篇
  2007年   1346篇
  2006年   1332篇
  2005年   1167篇
  2004年   1035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811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634篇
  1998年   506篇
  1997年   466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甲基异丁基甲酮于稀盐酸介质中定量地萃取Zn ̄(2+)与CNS ̄-形成的络阴离子。从而达到与共存的锰、镍、铝、铬的完全分离。在有氟化物、硫脲存在时Fe ̄(3+)、Cn ̄(2+)和Ag ̄+也不被萃取。有机相中的锌于PH5.5“六胺”缓冲介质中返萃取回水相,用EDTA滴定。在文中给定的条件下锌的一次被萃取率可达99%以上,成功地解决了锰铜基高阻尼合金中共存离子对锌量测定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42.
在计算TCP稳态数据流吞吐量时一般都忽略了由于分组丢失而形成的各个慢启动阶段。在考虑TCP稳态数据流中慢启动序列的情况下,对Padhye的经典TCP稳态数据流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将Padhye的模型与扩展后的模型作比较,证明了在使用Padhye的模型作为多媒体流量控制模型时忽略超时后慢启动阶段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3.
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研究了点阴极情况下的电场辅助阳极连接效应,计算了连接电流,连接孕育期和紧密接触面积,本文结果表明,连接初期电流迅速衰减,随后缓慢变小,直至某一稳定值,孕育期随温度上升指数下降,连接温度高时,孕育期将难以观察到;待连接表面之间紧密接触面积随时间延长而非线性扩展,紧密接触区域增大时,其边界向外推进速度渐小,而接触面积增加渐快。  相似文献   
44.
柳沟庄—窟窿山油藏储集层裂缝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根据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CT扫描以及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酒西盆地青西坳陷柳沟庄-窟窿山油藏裂缝性储集层的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及裂缝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认为储集层裂缝有3种基本类型,即构造裂缝、构造熔蚀缝和饼状破裂,主要受构造应力场及构造位置等因素的控制。根据裂缝形态、充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裂缝的形成主要有3个期次,其中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第三期理解缝对油气运移和聚集最有效。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是柳沟庄-窟窿山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控制油气富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5.
大庆外围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扩大勘探领域,运用古生物资料对大庆外围盆地的古气候进行了研究,外围盆地株罗纪-早白垩世早期发育的地层有早侏罗世海拉尔盆地的东宫组,中侏罗世三江盆地的绥滨断陷的绥滨组,晚侏罗世三江盆地的东荣组,虎林盆地的裴德组,七虎林组,早白垩世早期鸡西盆地,三江盆地的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虎林盆地的下云山组,上云山组,在这些组中除晚株罗世东荣组,裴德组,七虎林组外,其它各组都产有比较丰富的孢粉化石,未发现孢粉化石的层位,依据植物化石,得出早株罗世东营组为潮湿的暖温带气候,中侏罗世绥滨组为潮湿的北亚热带气候,晚侏罗世为潮湿的暖温带气候,早白垩世早期滴道组,下云山组为潮湿的北亚热带气候,城子河组、上云山组为潮湿的中亚热带气候,穆棱组为潮湿的南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46.
顶封封隔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油田近年来注水压力不断升高,井况恶化严重,为此开发了顶封封隔管柱,主要阐述了管柱工况受力特点、结构、工作原理及现场使用效果。经现场较大面积的应用证明,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达到了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47.
Two commercial Pt modified aluminide coatings (RT22 and MDC150L) on the same single crystal Ni-based superalloy (CMSX-4)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and gravimetry. The RT22 coating is an inward grown coating (high activity), while MDC150L is produced by outward growth (low activity). Samples were oxidised in still laboratory air at 1050 °C for various times up to 2000 h. It was found that the outward grown coating produced a slower growing oxide that was more spallation resistant. Several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coating purity; coating surface topography; and ductile to 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he micro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atings in the as-coated con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microstructure during heat treatment was described. A model for coating growth during heat treatment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48.
对武汉市长江烂泥湖堤长丰低闸重建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闸过水箱涵的结构缝开合、不均匀沉降等变形监测量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 ,并由此对长丰低闸在施工期的安全状态进行了评判  相似文献   
49.
测定钠中杂质的手动阻塞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测定钠中杂质浓度的手动阻塞计的原理、装置和实验结果。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我们研究了影响准确测定阻塞温度的因素,并且找到了减少测量误差的办法。在同样的杂质饱和温度下,该阻塞计测得的高、低阻塞温度所对应的杂质浓度差是很接近的。对氧其差值为1.03ppm;对氢为0.0763ppm。  相似文献   
50.
A new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pecimen preparation procedure for high temperature experiments using a controlled atmosphere specimen holder (HTCASH) has been developed. It is designed for study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catalyst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in various gases. The procedure involved (1) finding a new formula for the embedding material, (2) devising a new method of making specimen supports, and (3) developing a method for removing the embedding material after the specimen has been microtomed. These techniques were then brought together to produce the ideal specimens for the HTCASH experiments. As an extra benefit, this procedure is also suitable for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ultrahigh resolution imaging experime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procedure in HTCASH experiments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high temperature reduction of a Co/SiO2-923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