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9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68篇
化学工业   95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546篇
矿业工程   593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42篇
水利工程   61篇
石油天然气   23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2篇
冶金工业   70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乳化炸药现场混装技术(BCJ-5型装药机)实施大角度上向炮孔机械化装药,成功地实现了煤矿坚硬老顶的预裂爆破,人为地创造应力薄弱带,有效地降低了冲击地压的危害,为防治冲击地压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持。  相似文献   
102.
张玥  谢正红 《工程爆破》2005,11(4):38-41
回顾了刻槽爆破的起源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种岩石爆破模型在刻槽爆破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并评价了每种模型的优缺点;对刻槽爆破的实验室模拟研究和现场工业试验研究进行了简单评述;最后探讨了刻槽爆破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伤模型明确反映了岩石应变率效应及岩石动载破坏的“脆断”和“灾变”特性,并为岩石爆破破碎区的确定和爆破块度预测提供了直接而可行的判据。本文系统介绍了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指出了其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何广沂  韩治龙 《爆破》1996,13(1):39-43,52
介绍了一种石方开挖新技术--露天石方深孔水压爆破技术。用试验的方法,通过和常规石方爆破进行类比,从而研究了此项新技术在中型孔径小梯段应用条件下的各种爆破参数,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5.
岩石爆破的逾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乾坤  杨永琦 《爆破》1996,13(2):7-11,24
本文在分析几种典型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发现岩石爆破损伤演化具有明显的逾渗效应。采用逾渗来描述岩石爆破损伤断裂这一动态过程是可行的,并提出了进一步可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6.
秦山三核乏燃料干式贮存设施场坪工程中,在复杂环境下,采用台阶爆破、延时爆破形式、预裂爆破的控制爆破技术方案,对爆区的三种类型建筑物,按不同的安全振速和振动加速度值,严格控制最大段药量,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通过合理选取爆破参数和采取爆区的覆盖防护措施控制爆破飞石,安全地实现了72万m3、边坡预裂面积3万m2的石方爆破开挖。  相似文献   
107.
岩石爆破中爆炸能量分布理论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建胜  程玉生 《工程爆破》1998,4(1):64-68,59
综述了岩石爆破过程中爆炸能量分布理论及其控制方法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指出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岩巷定向断裂爆破新工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光电量测技术,在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测定和分析了定向断裂爆破炮孔周围应力场特征,对光面爆破炮孔应力场作了分析对比,提出了相邻炮孔贯穿机理;优选了较为实用有效的定向断裂爆破方法,证实了应用于巷道生产的可行性。经大同矿务局马脊梁矿运输大巷43个正规作业循环实践表明:在f=6~8的砂岩中掘进断面12.39m ̄2的巷道时,在现有气腿式凿岩机、耙斗式装岩机和矿车运输条件下,采用定向断裂爆破新工艺、三角复式掏槽、中深孔爆破,可以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周边眼痕率提高到96%,不平整度小于100mm,炮眼利用率达98%,彻底解决了目前光面爆破难以达到质量指标这一问题。这一新工艺的实施,对改进光面爆破技术、提高岩巷施工速度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工程爆破》2022,(3):1-4
以爆炸排淤填石法为背景 ,对不同应变率阶段淤泥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 ,利用ANSYS/LS-DYNA动态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所选择的模型进行验证和确认。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形成爆炸空腔的高应变率阶段 ,淤泥表现为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性质 ;在小药量小抵抗线条件下 ,甚至在淤泥自重作用下的较低应变率变形阶段 ,其黏性效应也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10.
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温度变化会使围岩遭受温度应力集中效应,造成围岩结构损伤,使隧道光爆成型质量差,如何避免围岩缺陷对隧道光爆成型质量的影响亟待研究与解决。以成渝高铁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红外热像原理,对隧道掌子面光爆红外热像进行实验设计,从不同部位的节理裂隙岩体的红外温度异常区域的温度分布、温度变化范围等方面对围岩缺陷进行判断,分析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掌子面岩石具有明显的高温条带与低温区域相间的辐射温度场,节理裂隙处红外温度较低,岩石突变处红外温度较高;掌子面岩石破裂过程中红外温度异常,主要表现为阶梯状交替升降温,并明显出现高温区和低温区。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光爆炮孔布置、装药参数设计、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