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8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769篇
金属工艺   158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278篇
轻工业   21篇
石油天然气   9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篇
冶金工业   38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对失活钯炭催化剂(Pd/AC)进行再生,并通过催化臭氧氧化硝基苯反应评价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运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热重分析(TG)等测定手段对Pd/AC进行表征;并对放电过程进行臭氧产量测定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分析了Pd/AC催化剂再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经放电处理30 min后再生率为95%;利用在最优条件下再生的Pd/AC进行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硝基苯的降解率为87%;再生过程中臭氧贡献率仅为25.6%,表明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强氧化性自由基是促使催化剂再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周云  徐保明  阮华屹  熊伟  陈坤 《化学世界》2013,54(4):237-240
研究了以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底物,通过Pd/C催化氢化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醇的工艺。考察了不同溶剂,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诸因素对产物对甲氧基苯甲醇收率或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mL乙醇为溶剂,原料为0.4mol,5%Pd/C用量为5%(质量分数),反应压力为0.3MPa,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8h时,经过过滤,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得无色透明的对甲氧基苯甲醇液体,收率可接近95%。  相似文献   
103.
PdHx相是Pd/C催化剂中一种重要的活性物种。研究以浸渍-水合肼还原法制备出PdHx含量较高的Pd/C催化剂,通过XRD、XPS和T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还原方式和条件及载体活性炭的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中PdHx含量的影响,以无氢条件下的2,6-二甲基苯酚胺化法合成2,6-二甲基苯胺作为探针反应,验证了PdHx含量与催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2.5%(wt)硝酸预处理的活性炭为载体,水合肼为还原剂,在40℃还原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PdHx含量,以其为催化剂时原料的转化率和产品的选择性分别高达59.8%和87.3%。说明PdHx是该反应的活性相,其含量与载体预处理时的硝酸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将负载型催化剂Pd/SBA—15用于催化邻氯硝基苯加氢。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Pd/SBA—15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Pd/SBA—15催化剂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5.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our investigations concerning the mechanism of H2 + O2 reaction on the metal surfaces (Pt, Pd) at different structures: single crystals (Pt(1 1 1), Pt(1 0 0), Pd(1 1 0)); microcrystals (Pt tips); and nanoparticles (Pd–Ti3+/TiO2). Field electron microscopy (FEM), field ion microscopy (FIM),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HREELS), XPS, UPS, work function (WF), TDS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action (TPR)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H2 oxidation on a nanolevel. The adsorption of both O2 and H2 and several dissociative products (Hads, Oads, OHads) was studied by HREELS. Using the DFT technique the equilibrium states and stretching vibrations of H, O, OH, H2O, adsorbed on the Pt(1 1 1) surface, have been calculated depending on the surrounding of the metal atoms. Sharp tips of Pt, several hundreds angstroms in radius, were used to perform in situ investigations of the dynamic surface processes. The FEM and FIM studies on the Pt-tip surface demonstrate that the self-oscillations and waves propagations are connected with periodic changes i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nanoplane (1 0 0)-(hex) ↔ (1 × 1), varying the catalytic property of metal. The role of defects (Ti3+-□O) in the adsorption centers formation, their stabilization by the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and then the defects participation in H2 + O2 steady-state reaction over Pd–Ti3+/TiO2 surface have been studied by XPS, UPS and photodesorption techniques (PhDS). This reaction seems to involve the “protonate” hydrogen atoms (H+/TiOx) as a result of spillover effect: diffusion of Hads atoms from Pd particles on a TiOx surface.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H2, O2 adsorption and H2 + O2 reaction in a row: single crystals → tips → nanoparticles has shown the same nature of active centers over these metal surfaces.  相似文献   
106.
合成了N,N′-二乙基-N,N′-二苯基-[2,2′-联吡啶]-6,6′-二硫代酰胺(Et-Ph-BCTABipy)萃取剂,并利用13C NMR和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相接触时间、萃取剂浓度、水相初始酸度和Pd2+浓度等因素对Et-Ph-BCTABipy萃取Pd2+性能的影响,利用摩尔比法确定了Et-Ph-BCTABipy与Pd2+所形成的配合物组成;同时,在Ln(Ⅲ)与Pd2+共存体系中研究了Et-Ph-BCTABipy对Pd2+的萃取选择性。结果表明:Et-Ph-BCTABipy在HNO3体系中对Pd2+具有较强的萃取性能和较高的萃取选择性;萃取过程中Et-Ph-BCTABipy与Pd2+以1∶2的比例结合,其萃取平衡常数Kex=3.42×106。  相似文献   
107.
张建远  康保安 《皮革化工》2006,23(2):12-15,24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钯炭催化剂并用于脂肪腈加氢催化制备单烷基二甲基叔胺,并使用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表征,而且用气相色谱对叔胺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制备条件的优化,选定了pH值为7.90、浸渍时间15h,并且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h、二甲胺间歇式进料的反应条件下,叔胺含量可以高达98.6%,说明浸渍法制备的钯炭催化剂,作为脂肪腈加氢催化制备叔胺的催化剂,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8.
添加Ce(La)的Pd/γ-Al2O3甲醇低温裂解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  任杰  孙予罕 《天然气化工》2000,25(5):33-35,43
采用XRD、BET、NH3-TPD、TPR等方法对CeO2以及La2O3和CeO2共同改性的γ-Al2O3担载Pd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O2改性的Pd/γ-Al2O3具有很高的甲醇低温分解活性,但表面酸性导致生成较多的二甲醚;lA2O3的加入掩蔽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同时促进了CeO2在γ-Al2O3载体内外表面的分散,使活性组分Pd和CeO2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从而大大提高了甲醇的裂解率。  相似文献   
109.
Pd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尺寸形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卫宏 《金属学报》2006,42(10):1065-1070
利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球形和立方体形Pd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的纳米微粒的相应量.通过线形拟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据,定量的给出了形状效应对于纳米微粒晶格参数变化的贡献量约为总贡献量的7%,而形状效应对于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为总变化量的25%.再次证明了具有自由表面的Pd纳米微粒的晶格发生收缩,模拟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化学镀方法成功制备了Pd/Nafion复合膜.用极限电流、循环伏安和阳极极化等方法对低温、高浓度进料条件下Pd/Nafion复合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膜对甲醇电氧化无明显催化作用;在高浓度时抑制甲醇渗透效果明显,30 ℃时,5 mol/L甲醇的渗透极限电流密度从267 mA/cm2降低为170 mA/cm2;低温时,甲醇氧化表观反应级数不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