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03篇 |
免费 | 828篇 |
国内免费 | 60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27篇 |
综合类 | 1926篇 |
化学工业 | 1828篇 |
金属工艺 | 550篇 |
机械仪表 | 1195篇 |
建筑科学 | 1871篇 |
矿业工程 | 724篇 |
能源动力 | 487篇 |
轻工业 | 850篇 |
水利工程 | 356篇 |
石油天然气 | 670篇 |
武器工业 | 104篇 |
无线电 | 98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99篇 |
冶金工业 | 488篇 |
原子能技术 | 78篇 |
自动化技术 | 19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278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324篇 |
2016年 | 347篇 |
2015年 | 356篇 |
2014年 | 844篇 |
2013年 | 711篇 |
2012年 | 1043篇 |
2011年 | 1103篇 |
2010年 | 992篇 |
2009年 | 1086篇 |
2008年 | 1064篇 |
2007年 | 1192篇 |
2006年 | 1088篇 |
2005年 | 886篇 |
2004年 | 761篇 |
2003年 | 713篇 |
2002年 | 594篇 |
2001年 | 492篇 |
2000年 | 421篇 |
1999年 | 312篇 |
1998年 | 245篇 |
1997年 | 193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误差敏感竞争性学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等误差准则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矢量量化技术的新型码书设计算法。实验表明此算法优于现存算法。为解决初始码书赋值问题,本文提出了自生成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实验表明此算法加速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2.
103.
为了提高钻井液振动筛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复合轨迹振动筛。根据钻井液振动筛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筛的工作原理,并采用计算机模拟对其筛面运动进行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筛面上各点可实现不同的直 线运动轨迹,且在筛箱入口端有较大的抛掷指数,以加速钻井液中固相和液相的分离,在出口端有较大的输送速度,以加速把固相岩屑输送出筛面,防止固相岩屑透筛。该筛可提高振动筛钻井液的处理能力和分离效果;设计时激振力作用线应向筛箱入口端移动,且不能超过极限位置,同时,激振力作用线不能向筛箱出口端移动。 相似文献
104.
无线监测示功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示功仪资料储存的容量有限和对油井不能长时间连续监测的不足,研制了无线监测示功仪。该示功仪将载荷和位移传感器、无线传输以及太阳能供电等多种技术集于一体(1)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了光杆无线位移检测,解决了常规位移传感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问题;(2)应用CC1000无线模块,实现了油井示功图短距离数据无线交换,屏弃了常规仪器电缆通讯的方式;(3)通过增加仪器储存容量和移植USB接口,解决了常规示功仪储存数据量少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数据交换;(4)将太阳能电池与充电电池有机结合,圆满解决了仪器供电问题。 相似文献
105.
过钻头测井技术是一种新的测井数据采集方式,被评为2005年国际石油科技十大进展之一。介绍了过钻头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例,分析了过钻头测井技术的优点。通过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对比的分析,认为过钻头测井不仅会成为水平井、大斜度井及困难井眼条件首选测量方式,也会逐渐在直井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06.
107.
俄罗斯IKZ-2测井仪是一种阵列感应测井仪,具有径向探测范围大、纵向探测分辨率高的优点。仪器结构简洁,性能稳定,在油田勘探中获得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其测量系统作全面分析并对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8.
109.
基于采集目标的地震照明度的精确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传统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复杂山地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地区。为此本文提出了面向地质目标、基于模型正演模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该法利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Kirchhoff积分波场研究地震波的入射和反射的能量分布特征,提出将地震照明度分解为震源对地下界面的照明度及地下反射界面对地表检波器的照明度,并分别通过对两种照明度的分析,确定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和地表检波器的照明度,判断地面排列采集反射能量的均匀性,从而确定地震数据偏移成像的分辨率和可靠性。同时,在不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偏移成像的前提下,可对采集数据进行直观有效的分析评价,有利于设计人员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有目的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0.
1. Introduction Seismic phys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research on seismic explor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In seismic physical experiments, the earth, mantle or field site are scaled down to physical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principle, and then the seismic field and its variation are observ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research work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earth structure, earthquake forecasting,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eng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