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5篇
  免费   2185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电工技术   229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33篇
化学工业   249篇
金属工艺   271篇
机械仪表   712篇
建筑科学   700篇
矿业工程   300篇
能源动力   173篇
轻工业   119篇
水利工程   111篇
石油天然气   179篇
武器工业   161篇
无线电   33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3篇
冶金工业   196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672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805篇
  2014年   1093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1453篇
  2011年   1439篇
  2010年   1124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1135篇
  2007年   1130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In the single-fiber-composite (SFC) test, a fiber imbedded in a matrix is loaded in tension, resulting in a fragmentation of the fiber. In the conventional version of this test, the final fiber fragmentation length distribution is used with a micro-mechanical model to determine the average fiber/matrix interfacial shear stress. In the enhanced version of this test, one also determines the applied stress at each fiber fracture, and from this, one can evaluate the strength of the fiber at short gage lengths. In our measurement system, we utilize an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fiber fractures and to locate the fiber breaks and so determine both the fiber failure stresses as well as the fiber fragmentation lengths while the test is in progres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this test is a broadband AE system that utilizes point-like AE sensors,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in situ, the wavespeed of the first wave arrival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arrival time of this signal as precisely as possible for a broad range of wave shapes. Here we describe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n enhanced SFC test procedure to investigate the failure of a Nicalon fiber in an epoxy matrix.  相似文献   
92.
通过介绍企业园区网楼宇多、广场多、楼宇间距大的特点,针对性的详细介绍了公司新址园区网建设项目需使用无线网络接入才能实现在园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网上办公,详细介绍了公司园区网无线接入的规划和方案,并对园区网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解决方案。论证了此项迁移技术是值得推广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成熟技术并预测无线终将大规模在企业网中使用。  相似文献   
93.
马明  徐保国  钟强 《传感器世界》2012,18(6):27-30,5
智能家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家居控制上的缺陷,采用B/S架构设计了智能家居管理系统,采用ZigBee无线网络实现对各类家居设备的信息采集和指令控制.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家庭网关,进行数据的传递与接收.通过Web浏览器,用户可以实现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管理.  相似文献   
94.
基于传感器网络节点配置优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无线传感网络节点配置覆盖优化问题。由于无线传感网络存在着热区问题,对网络的覆盖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影响网络配置优化。为了有效的提高无线传感网络的覆盖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无线网络节点覆盖。针对粒子群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极值和早熟的缺陷,引入遗传算法中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优化传感网络节点的混合粒子群算法,在严格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连通性的条件下,传感器节点配置数目达到要求的覆盖度,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粒子群算法能快速收敛到更精确的解,使网络节点配置达到覆盖的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95.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径优化问题,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路径优化问题,在分析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把蚁群算法作为WSN路径优化的主框架,采用遗传算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提高蚁群算法搜索速度,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的WSN路径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蚁群算法有效地克服了基本蚁群算法的缺陷,提高了WSN路径优化效率和成功率,减少了能理消耗,有效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6.
研究传感网络能量均衡分簇延长网络寿命问题。针对LEACH算法中簇首分布不均及簇首与基站一跳通信能耗大的问题,造成网络簇头的不均匀分布带来的能耗不均衡问题以及簇头的瓶颈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算法首先在簇头选择过程中利用节点的能量、邻节点数以及每一轮中簇头的个数等参数设置节点当选簇头的优先度,使簇头均匀地分布在网络中;在簇的组建过程中利用能量参数设置簇的重建条件,达到减小簇的重建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介绍一种利于书写、绘画的笔形无线鼠标的设计。该笔形无线鼠标不仅具有传统无线鼠标的所有功能,还在外形结构及定位方式上有了人性化的改进。首先将传统鼠标形状改为笔形设计更利于书写、绘画时使用,其次将光学定位改用加速度传感器定位设计,使其可以脱离桌面悬空使用。调查表明,笔形无线鼠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8.
顾云 《微型电脑应用》2012,28(1):46-48,69
无线网状网是传统组网方式的变革,网中的节点之间相互通信,构成多点到多点的网状结构,是一个大型的无线中继网络,对无线中继网络物理层的研究集中于网络编码,以及结合逼近香农极限的良好性能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提出了基于物理层的结合网络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方案,该方案不仅利用了双向中继的提升吞吐率的特性,而且设计了并行迭代算法来降低译码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当前企业无线网络的需求分析,阐述了无线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发展历史和过程,结合无线网络在家庭用户和企业间架设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无线网络架设的解决方案,同时也阐明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某公司无线网络架设实例,论述解决方案的设计、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构建自供能式磁流变阻尼器内部实时状态监测传感系统,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流体能的能量采集装置。该装置被安装于磁流变阻尼器活塞顶端并为检测阻尼器内部工作参数的无线传感模块1供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磁流变阻尼器中磁流变液流动能的理论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在不同的外界激励下能量采集装置的工作情况,证明了采集的电能随着活塞的运动频率增加而增加,而与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流变特性没有明显的关系。测试表明利用此装置能较好的采集到来自于磁流变阻尼器内部流体流动产生的能量,为无线传感模块供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