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5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高健 《冶金分析》2019,39(12):8-15
如何进一步提升酸解回收率一直是硫酸法钛白研究的重点,而酸解回收率的高低与含钛物相的变化密切相关。以连续酸解工艺为例,为考察反应过程中含钛物相的变化特征,综合应用矿物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反应过程中钛精矿中主要物相的含量、形貌变化特征以及Ti、Si元素的含量、赋存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精矿主要由钛铁矿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酸解过程中,酸沿钛铁矿颗粒边缘或裂隙向内部渗透将其逐步分解,与此同时,钛铁矿含量由钛精矿中的86.13%(质量分数,下同)逐渐降低至残渣4#中的14.38%;在此过程中,石英、透辉石得到富集,其含量分别由钛精矿中的0.06%及1.58%逐渐增加至残渣4#中的50.85%和14.92%;反应过程中Ti元素含量由钛精矿中的26.74%逐渐减小至残渣4#中的6.46%,Si元素含量则由2.19%逐渐增加至29.14%;反应期间,钛铁矿中Ti元素赋存比由钛精矿中的96.08%逐步降低至残渣4#中的64.88%,且Ti元素主要由钛铁矿向TiOSO4迁移,部分Ti元素被石英及其混合物包裹而滞留其中,导致Ti元素的损失;Si元素主要赋存物相由钛精矿中的钛铁矿以及辉石等硅酸盐逐渐转变为残渣4#中的石英和透辉石,且石英中Si元素赋存比由钛精矿中的0.79%大幅增加至残渣4#中的73.78%。  相似文献   
82.
采用物相分析及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酸溶性钛渣的酸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酸溶性钛渣的酸解性能受钛渣品位、金红石型TiO2含量、钛渣物相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钛渣黑钛石物相的酸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钛渣的酸解性能,而Fe含量是影响黑钛石酸溶性好坏的主要因素;钛渣品位及钛渣中的金红石型TiO2也将对钛渣的酸解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FeO 和MgO对钛渣的酸解性能起促进作用,而CaO、SiO2和Al2O3则抑制钛渣的酸解.冶炼过程中控制钛渣F值(即TFe(当量)/TTi)在0.28以上,钛渣酸解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83.
84.
通过实验较系统地研究了采用H2 SO4 分解钙钛矿时 ,酸的用量、钙钛矿的颗粒度、反应温度、酸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钙钛矿中钛元素酸解率的影响。用质量分数为 90 %的H2 SO4 分解钙钛矿的合理实验条件为 :矿酸比为 6∶35 0 2 ,反应温度为 10 0℃ ,反应时间为 1 5h。在此条件下 ,钛元素的酸解率可达到 10 0 % ,同时可避免形成TiOSO4 沉淀或TiO2 2 水解。对该条件下钛元素酸解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曲线拟合 ,拟合方程为X =-2 2 7× 10 -3t 5 2 7× 10 -4 t2 -4 2× 10 -6t3。  相似文献   
85.
Mango kernel fat (MKF) was blended with capric acid (1:5 mole ratio) and subjected to acidolysis using 1,3 specific lipase Lipozyme IM (Mucor miehei)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30 min to 24 h). The capric acid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up to 43.5 mol% with corresponding decrease in stearic acid content (45.7–17.4 mol%). DSC crystallisation thermograms showed a new exothermic peak at lower temperature, and HPLC profile showed new peaks both 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lower melting triglycerides. A decrease in higher melting triglycerides and gradual increase in new triglycerides was observed. Two prominent newly formed triglycerid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ESI/MS studies and identified as 2‐oleo‐dicaprin (10, 18′, 10) and stearo‐oleo‐caprin (18, 18′, 10). Solid fat content decreased at all temperatures and samples interesterified for 5 h remained liquid at ambient conditions. The modified MKF can increase the food application from MKF in addition to contributing to health benefits of medium‐ and long‐chain triglycerides.  相似文献   
86.
酶催化酸解生产结构脂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银松  江英 《食品科技》2006,31(7):9-12
酸解是酯交换的一种,用该法制备结构脂质的主要原料为油脂和脂肪酸,阐述了酶催化酸解制备结构脂质所需的几种重要的脂肪酸,分析了所采用的脂肪酶及酶反应器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工业化生产结构脂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7.
以中碳链脂肪酸(MFCA)和大豆油为原料,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羧甲基咪唑硫酸氢盐[AAMIM][HSO4]为催化剂,通过酸解反应制备中长碳链结构酯(MLCT)。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最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 h,底物物质的量比为10∶1,催化剂添加量为4%(以底物总量计),中碳链脂肪酸的结合率最大为51.49%。在对辛酸、癸酸选择性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癸酸与辛酸在酸解反应过程中具有竞争性,且癸酸占有竞争优势。纯化脱酸后产品中MLCT占总质量的72.96%。  相似文献   
88.
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油气微生物指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油气微生物勘探具有有效、直接、经济的技术特点,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以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为研究对象,在探区北部横穿稀油区(T23井沙湾组)和稠油区(T10井—T17井白垩系)部署了一条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查剖面,分别采集微生物勘探样品和化探样品120件。同时在探区西南部油藏上方部署一块采样区,采集微生物勘探样品243件。采用平板菌落法培养分析样品中油气指示微生物的数量,结合油藏和钻井信息研究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剖面上油气微生物数量与酸解烃含量的分布与下伏油藏及背景区有很高的吻合度,两者在油藏上方呈顶端异常模式,剖面南北两端形成低值背景区。此外,结合石油地质及钻井信息探讨了油气微生物平面分布规律:平面上微生物异常分布集中,与油藏聚集体吻合度较高,在高产油流井T45-1井、T33井、T22井及T67井区形成了高值异常区,其中T67井微生物高值区钻井部署较少,需加大勘探力度。微生物异常与钻井对比显示,两者符合率达70%以上。春光探区油气微生物指示初探表明,微生物对油藏中轻烃组分的微渗漏具有有效指示性,与下伏油藏具有较高响应关系。在实际勘探中,微生物勘探结果应与石油地质、地震、钻井等资料相结合,为油气富集区预测、钻前评价和钻井部署提供有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89.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was functionalized using a thermolysis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functionalized peroxid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at various peroxide concentr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percentage cross‐linking (% CL) and percentage functionalization (% Fn)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The ester and epoxide functionalization was confirmed by FTIR spectroscopy. Ester functionalization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saponification and acidolysis reaction. The functionalization capacities of acrylic ester peroxide and acrylic acid peroxide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A plau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has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7: 761–765, 2005  相似文献   
90.
在无溶剂体系下,以棕榈硬脂和油酸为原料,sn-1,3位特异性脂肪酶为催化剂,合成富含OPO的人乳替代脂。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对反应产物的甘油三酯和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催化酸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底物摩尔比1∶10、反应温度60℃、脂肪酶NS40086用量12%;在优化条件下,所得产品的OPO含量可达72.53%,sn-2位棕榈酸含量为87.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