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0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373篇
电工技术   532篇
综合类   515篇
化学工业   128篇
金属工艺   117篇
机械仪表   397篇
建筑科学   222篇
矿业工程   219篇
能源动力   95篇
轻工业   91篇
水利工程   146篇
石油天然气   509篇
武器工业   72篇
无线电   9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6篇
冶金工业   85篇
原子能技术   78篇
自动化技术   94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沈勇 《微计算机信息》2012,(6):60-61,75
针对三维模糊控制器规则多,结构复杂,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三维模糊控制器。该方法是把三个输入量分别为偏差、偏差变化、偏差的偏差变化的一维模糊控制器加权融合实现简化的三维模糊控制器。并提出了根据不同类型的被控对象设置三个加权系数。加权系数具有粗调、细调和微调的作用,类似于传统PID调节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实现对系统静差的消除。  相似文献   
52.
为提高语音通信干扰效果客观评估中标准语音文件和受扰语音文件的同步精度,对军标GJB4405A-2006中规定的标准语音文件增设了高低频交叉的双音频同步头;介绍了小波消噪的原理,利用2层sym小波对受扰语音文件进行了消噪处理,将同步头中的高频信号作为噪声进行大幅削弱;设计了基于幅度比较的同步算法,找出同步基准点,并对20组受扰严重的语音文件的进行了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得到的同步精度符合后续数据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针对目前视觉注意选择领域中的谱残余方法(SR)显著图对比度较差、细节显著性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分析图像频谱特性与显著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显著性区域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保留傅里叶相位谱并对幅度谱进行分段非线性调谐,达到抑制图像冗余信息、增强图像显著性信息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基于相位谱和幅度谱调谐(PTA)的显著性检测方法得到的显著图较SR方法对比度更高,对显著细节的检测效果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54.
雷电感应过电压是造成配电网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特征不清晰的问题,作者采用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对实际运行的佛山10kV富油甲线雷电感应过电压波形进行观测,根据波形特征给出了过电压的波形参数。结果表明,配电线路各相感应电压叠加在运行电压波形上,不同相上感应过电压与对应的回击电流在幅度、时间间隔和波形上都存在同时性,该线路观测的雷电感应电压波形表现为波头时间短、后续发生双极性高频振荡并逐渐转变为低频振荡的波形特点,首次回击感应过电压幅值大于后续回击过电压幅值,首次回击过电压的波头时间比后续过电压长,观测结果对于配电线路雷电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超声加工中振幅衰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加工过程中,振动系统的振幅会发生衰减,造成加工过程不稳定,生产率降低。针对振幅衰减的原因,提出了先进行频率跟踪,然后在谐振状态下再提高振幅的方案,使振幅不因加工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56.
为了有效地降低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比特误码率,提出了纠错编码与参数调节随机共振技术的结合.在经过噪声污染后,依据参数调节随机共振技术的性质,给出通过系统参数调节的二进制脉冲幅值调制(PAM)输入信号的渐近误码率公式,应用纠错码技术采用中间值估计的方法得到修正的比特误码率.数字仿真试验证实,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纠错码技术与参激随机共振技术的结合应用于二进制基带信号传输,可以降低误码率,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通过简要介绍利用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ADCP)回波强度估算悬移质含沙量的基本原理,结合梧州水文站的应用实例,利用ADCP的回波强度数据和现场采集的水样含沙量建立相关关系,根据相关关系由回波强度反演估算的水体悬移质含沙量验证了利用ADCP的回波强度估算悬移质含沙量的可行性。应用于梧州水文站的实践表明,左河道推算的系统误差为-0.1%,右河道推算的系统误差为1.5%。这种方法具有不扰动流场、测量剖面同步性较好、数据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优点,与传统的取样过滤称量法相比,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8.
为建立一种描述等幅周期荷载下软岩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将Bingham模型中的常值黏壶元件替换成与循环次数相关的变系数黏壶元件,常值弹性元件替换为随周期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大而衰减的非定值弹性元件,即可得到反映周期荷载下软岩各种应变规律的Bingham本构模型。当循环荷载应力上限值σmax大于岩石的临界强度σs时,模型为可反映软岩3个应变阶段的改进4参数Bingam模型;反之则为反映软岩前两个应变阶段的非常值2参数Hook模型。将周期荷载分解为一个定值荷载和一个平均应力值为零的周期荷载,基于流变力学理论给出了定值荷载作用下基于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式,再根据黏弹性力学理论,给出了平均应力值为零的周期荷载下基于该模型的本构方程式,最后将已获得的本构方程式叠加即得到周期荷载下软岩本构方程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方程式可较好描述周期荷载下不同软岩各类应变特征,对各类软岩的应变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868以上,且同一种岩石模型中弹性元件系数初始值随周期荷载的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减小,岩石加速应变速率参数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9.
Zhen Zhou 《Ergonomics》2014,57(5):693-713
The dependence of bio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eated human body on the frequency, magnitude and waveform of vertical vibration has been studied in 20 males and 20 females. With sinusoidal vibration (13 frequencies from 1 to 16 Hz) at five magnitudes (0.1–1.6 ms? 2 r.m.s.) and with random vibration (1–16 Hz) at the same magnitudes, the apparent mass of the body was similar with random and sinusoidal vibration of the same overall magnitude. With increasing magnitude of vibration,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of a model fitted to the apparent mass reduced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decreased (from 6.5 to 4.5 Hz).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had similar apparent mass (after adjusting for subject weight) and a similar principal resonance frequency with both random and sinusoidal vibration. The change in biodynamic response with increasing vibration magnitude depends on the frequency of the vibration excitation, but is similar with sinusoidal and random excitation.  相似文献   
60.
Zhen Zhou 《Ergonomics》2014,57(5):714-732
Frequency weightings for predicting vibration discomfort assume the same frequency-dependence at all magnitudes of vibration, whereas biodynam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dependence of the human body depends on the magnitude of vibra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how the frequency-dependence of vibration discomfort depends on the acceleration and the force at the subject–seat interface. Using magnitude estimation, 20 males and 20 females judged their discomfort caused by sinusoidal vertical acceleration at 13 frequencies (1–16 Hz) at magnitudes from 0.1 to 4.0 ms? 2 r.m.s. The frequency-dependence of their equivalent comfort contours depended on the magnitude of vibration, but was less dependent on the magnitude of dynamic force than the magnitude of acceler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biodynamic non-linearity of the body causing some of the magnitude-dependence of equivalent comfort contour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biodynamic responses and subjective responses at all frequencies in the range 1–16 Hz.

Practitioner Summary: Vertical seat vibration causes discomfort in many forms of transpor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requency-dependence of vibration discomfort over a range of vibration magnitudes and shows how the frequency weightings in the current standards can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