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32篇
  免费   6340篇
  国内免费   4218篇
电工技术   2702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6579篇
化学工业   4769篇
金属工艺   18876篇
机械仪表   5083篇
建筑科学   16691篇
矿业工程   2103篇
能源动力   1649篇
轻工业   1566篇
水利工程   1123篇
石油天然气   2593篇
武器工业   837篇
无线电   22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892篇
冶金工业   13725篇
原子能技术   555篇
自动化技术   1722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799篇
  2022年   1986篇
  2021年   2276篇
  2020年   2442篇
  2019年   1884篇
  2018年   1612篇
  2017年   2487篇
  2016年   2642篇
  2015年   2987篇
  2014年   5118篇
  2013年   4572篇
  2012年   5935篇
  2011年   6699篇
  2010年   5108篇
  2009年   5218篇
  2008年   4232篇
  2007年   5378篇
  2006年   4819篇
  2005年   3973篇
  2004年   3316篇
  2003年   2858篇
  2002年   2409篇
  2001年   2090篇
  2000年   1761篇
  1999年   1458篇
  1998年   1157篇
  1997年   1130篇
  1996年   942篇
  1995年   717篇
  1994年   620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368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 beam-column joint of precast and partial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PPSRC) is proposed for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The PPSRC consists of partial steel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artial steel is located in the core joint region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oncrete member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series of PPSRC specimens. These specimens are tested under low cyclic loading.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PSRC specimens is 3 times that of the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column joints.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rates are s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C beam-column joints. In addition,the strength of the core joint region and the connections is higher than other parts of the PPSRC specimens. Beam failure occurs firstly for the PPSRC specimens,followed by column failure and connections failure. The failure of the core joint region occurs finally.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PPSRC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RC beam-column joints.  相似文献   
992.
A se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based on corrosion ratio in theory for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pitting corrosion and performance reduction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morphology of pitting co...  相似文献   
993.
结合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高强特性及光纤光栅(OFBG)的感知特性,研制开发CFRP-OFBG智能复合板,通过试验验证其应变传感性能.完成预应力CFRP-OFBG板加固钢梁静载试验,监测钢梁的应变和屈服破坏过程,研究预应力CFRP-OFBG智能碳纤维板加固钢梁的抗弯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力CFRP-OFBG智能碳纤维板是一种集受力和传感于一体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克服了光纤光栅埋设的工艺问题,并且能有效提高加固钢梁的抗弯性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对火箭弹头部的局部空化流场的研究可作为头部敏感装置安装位置设计和选择的依据。研究了利用RANS(针对定常分析)和LES(针对非定常分析)湍流模型对水下火箭弹弹体头部空化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仿真分析了在零攻角/小攻角下弹体头部周围定常、非定常流场空化区域和不同速度、加速度下空化区的变化;比较了相同空化数下不同速度对空化区域的影响。结果发现,小攻角情况下的火箭弹头部背流面空化流场存在较强的非定常特性,头部流场空化区受到加速度的影响且存在速度比尺效应。  相似文献   
995.
针对镜面钢球缺陷检测装置中的球体全表面展开问题,建立展开机构接触模型并对球体运动进行分析,证明展开机构结构合理可行。首先由坐标变换建立数学模型,基于Matlab对模型空间接触位置进行计算,将展开运动合理简化,得到钢球和展开轮之间转动的同步关系;其次,对展开运动过程进行等效变换,寻找传动过程中能使钢球稳定展开的最优参数关系;最后,依据迭代法对球面上点的运动轨迹进行数值仿真,获得其具体规律为偏角固定的螺旋线。最终结果表明展开机构能够实现球体的全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得到船用907A钢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运用静态试验机及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加载装置,在应变率为0.000 33~2 680 s-1范围内得到了准静态拉伸及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了Cowper-Symonds模型和Johnson-Cook模型,并基于CS模型对应变硬化效应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船用907A钢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非线性应变硬化效应;CS模型比JC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其应变率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实验室模拟硫酸露点腐蚀的试验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并与传统不锈钢316L和304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腐蚀失重的方法对3种材质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排序为:304316L?2205,且2205双相钢的腐蚀深度为0.001 08mm/a,接近完全耐蚀材料等级。结合SEM、电化学工作站对3种试件的腐蚀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2205双向钢的腐蚀表面无点蚀坑,仅存在很少的贫Cr区,同时2205双相钢的自腐蚀电流为0.574 6A/cm~2,明显低于316L和304不锈钢,自腐蚀电位为-68.4mV,较316L和304不锈钢高出了近300mV,同时2205双相钢的电荷转移电阻为2.2×10~4Ω/cm~2,约是316L的42倍,是304不锈钢的473倍。因此,3种材质中2205双向钢可以作为耐硫酸露点腐蚀的首选用钢。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屋盖钢结构场馆施工过程分析,并借助计算程序MIDAS/GEN进行验算分析,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难点,可供类似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对应用于旋转弹攻角测试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ADS)算法进行了分析.经加噪数据仿真检验,表明FADS算法解算得到的攻角误差与压力误差为线性关系;以空气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使用压力数据构建了具有非时变稳定性的两个特征值,仅与攻角、马赫数有关;选取不同攻角、马赫数组合状态下的特征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应用同样的加噪数据仿真检验,表明基于特征值的神经网络算法的抗干扰特性优于FADS算法;用风洞试验数据进行攻角解算,表明神经网络算法得到的攻角没有跳变现象,比FADS算法误差更小,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提高翅片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性能,对不同攻角的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区域进行了研究.采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发生器的翅片区域建立六面体网格模型,对不同攻角的纵向涡发生器的努塞尔数、阻力因子、综合性能分别进行数值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纵向涡发生器的攻角增加,纵向涡翅片的努塞尔数增强的越来越明显,其中纵向涡发生器攻角为45°的翅片努塞尔数最大;同时随着纵向涡发生器的攻角增加,阻力因子也随之增加;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的传热效果强于不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通过比较综合评价因子,攻角为45°的纵向涡翅片在雷诺数为2000~6000内,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