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0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电工技术   37篇
综合类   1275篇
化学工业   542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73篇
建筑科学   4259篇
矿业工程   75篇
能源动力   64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281篇
石油天然气   1147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6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改性道路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  何粤红 《辽宁化工》2007,36(6):375-377
以锦西石化分公司生产的辽河减压渣油为基质沥青,SBS为改性剂,采用适当的助溶剂,试制SBS改性道路沥青。相容剂对改性沥青的针人度、低温延度、软化点均有较大影响,选择合适的助溶剂添加粮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SBR/LDPE熔融共混物改性沥青的高温贮存稳定性及其粘温特性和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各种改性沥青在高温下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预先制备的SBR/LDPE共混物所得到的改性沥青能够在高温下稳定贮存。同时,相形态观察也表明。这种共混物改性沥青的高温相形态也不随时间变化。而聚合物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使用等级。  相似文献   
53.
介绍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及国内外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4.
沥青抗剥落剂的优化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沥青中添加抗剥落剂是防止高等级公路水损害的有效方法。以4#燃料油为溶剂,制备了一种不含胺类物质的抗剥落剂,并对其配方进行了优化,用水煮法、热老化实验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较优的配方是:磷羟基有机物w(LOP)=15%,w(SP)=5%。这种抗剥落剂加入沥青后可大大提高沥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性,可使沥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性由1~3级提高至5级,且在热老化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以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原料,采用高低温复合工艺制备了高固含量(60%)丁苯橡胶乳液,后经凝聚法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1mm)的粉末丁苯橡胶(PSBR),探讨了凝聚原理,并优化了粉末丁苯橡胶的制备工艺。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粉末丁苯橡胶形成阶段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凝聚阶段的絮凝剂、凝聚剂和隔离剂对PSBR形貌影响最大。复配隔离剂(硬脂酸钠、油酸钠和硅油)的隔离效果最好,使用氯化钠为絮凝剂〔添加量为1.3%(以胶乳质量为基准,下同)〕,硫酸镁为凝聚剂(添加量为2.5%)时,丁苯胶乳成粉效果最佳,呈均匀粒径的粉末状橡胶。使用PSBR改性70#基质沥青,PSBR添加量为1.0%(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由70#基质沥青的47.6℃提高到51.8℃,5℃延度提高到100cm以上,优于目前丁苯橡胶(SBR)胶粉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56.
以优选的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12%的石灰石粉、6%水泥+6%石灰石粉、12%水泥作为填料配制沥青混凝土试件,研究水泥填料对采用天然砾石骨料的心墙沥青混凝土长期水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2%石灰石粉为填料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且在浸水75 h后水稳定系数降至0.88,已不满足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大于或等于0.90的要求;采用12%水泥、6%水泥+6%石灰石粉为填料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随浸水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且在浸水375 h后达到最大,分别为1.02和0.98,在浸水1 500 h后水稳定系数仍然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用水泥替代部分石灰石粉作填料也可有效改善心墙沥青混凝土的长期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以水性氟碳乳液为改性剂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研究了乳化沥青与氟碳乳液质量比对涂料的黏结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其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性氟碳乳液与乳化沥青的质量比为1∶4时,完全达到了水性环保型防水涂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58.
基于颗粒离散元理论,利用沥青混凝土三轴试验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根据沥青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及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单元间的接触本构模型以及合理的细观力学参数,使用颗粒流PFC3D软件可近似模拟沥青混凝土的室内三轴试验,并可再现试件剪切破坏的发展过程;数值模拟试验所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及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与室内三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不同老化方式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分3个阶段,对不同老化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阶段1研究表明,沥青在压力老化容器(PAV)中100℃条件下老化20 h后的低温性能与在1.01×105Pa、60℃条件下老化38 d后的低温性能相差无几.阶段2研究表明,可以通过58℃、10 r/s时的高温因子G*/sinδ来修正低温性能分级,从而可以利用短期老化来代替长期老化试验.阶段3研究表明,沥青的低温性能会随着老化时间改变而变化.当老化时间较短时,低温性能分级由劲度指标控制;当老化时间较长时,低温性能分级将转变为由蠕变速率控制.  相似文献   
60.
通过沥青磺化过程的主反应和副反应,进一步讨论了磺化工艺的原理,磺化试剂的选择,溶剂的组成,带水速度,溶剂的回收方式等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