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2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电工技术   20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64篇
化学工业   2194篇
金属工艺   38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189篇
矿业工程   87篇
能源动力   1252篇
轻工业   493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23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3篇
冶金工业   71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7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燃煤飞灰对痕量重金属吸附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飞灰实际上是一种吸附痕量重金属的固体吸附剂,而飞灰结构和组分、灰中含碳量以及烟气温度等因素对飞灰吸附脱除痕量重金属有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吸附脱除机理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及化学吸附的组合,飞灰本身的结构特性和化学组分对痕量元素的吸附影响很大,烟温也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灰中含碳量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2.
A new type of carbon-inorganic absorbent with good oil-removing performance is prepared by sintering and activating petrochemical sludge. Of the absorbents prepared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non-activated, vapor /840 ℃/6 h, CO2/1 000 ℃/2 h), the one prepared by the second method is the best in oil-removing, which can remove 60% of oil from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76.42 mg/L.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adsorbents are basically similar to those of inorganic granulating materials, such as SiO2, Al2O3, orthoclase feldspar, iron ore, etc. Composi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ctivated absorbent ha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a high carbon content in activated compositions and a good oil-removing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73.
Duetoincreasingcropyieldsandimprovingcropquality ,REammoniumhydrogencarbonatecomplexfertilizerwereappliedwidelyinsoils ,whichacceler atetheaccumulationofREinsoilsafteragriculturalapplication[1,2 ] .Previousstudieshavereportedaccu mulationofREsinsoilissignificantafter 3monthsofagriculturalapplication[3] ,andREhardlymigratedownward[4 ] .Itiscertaintythatagriculturalapplica tionofREcanresultREaccumulationinsoilandmayhaveaneffectonsoilmicrobialactivities .Soilmicro bialbiomassisamarkerofthemi…  相似文献   
74.
对3个产量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沈农606和高产品种辽粳294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秋光,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迟缓,成熟时明显高于秋光,但其叶绿素a/b值始终低于秋光。沈农606和辽粳294齐穗后积累的干物质较多,且产量高于秋光,可能与它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低的叶绿素a/b.  相似文献   
75.
多级孔HZSM-5分子筛催化快速热解生物质制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会霞  周峰  武光  傅杰  乔凯 《化工学报》2020,71(11):5200-5207
采用酸和/或碱处理法制备了一系列多级孔HZSM-5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XRF、TEM、27Al MAS NMR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其孔道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方法,可获得孔径集中于3~6 nm的介孔结构,通过改变酸、碱处理次序,可调变酸中心数量和强酸/总酸中心比例。在Py-GC/MS装置上,以纤维素和水稻秸秆为原料,研究多级孔分子筛结构对催化快速热解(CFP)制芳烃反应的影响。反应评价结果表明,同商品级HZSM-5相比,采用先碱后酸处理获得的多级孔HZSM-5分子筛(HZ-OH/H),可将纤维素CFP芳烃碳产率由32.3%提高至43.6%,可将水稻秸秆CFP芳烃碳产率由23.0%提高至30.8%。多级孔HZ-OH/H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和酸中心分布特征,对开发应用于生物质制芳烃的高效工业催化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玉米秆与玉米芯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仪对玉米秆和玉米芯的热解和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热解试验发现玉米秆和玉米芯挥发分的析出基本在一个阶段内完成,而燃烧试验研究表明燃烧过程主要由挥发分的燃烧和焦碳及残余挥发分的燃烧这两个阶段组成。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有效利用玉米秸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赵琳  穆林 《热科学与技术》2021,20(2):178-187
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以Fe_2O_3为载氧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系统进行模拟,分析温度、压力、载氧体与生物质摩尔比、水蒸气与生物质摩尔比等因素对合成气制备的影响;对不同生物质的气化条件进行优化;将气化制得的合成气通入M701F燃气轮机中发电,考察系统的发电效率。结果表明:常压下,不同生物质气化的优化温度均在740℃左右,此时制备的合成气冷煤气效率较高;提高反应压力有利于系统热量自平衡,但合成气的冷煤气效率降低;载氧体与生物质摩尔比的优化值与生物质中氧碳摩尔比呈负相关,且达到优化值时,气化环境中氧碳摩尔比在1.25左右;水蒸气通入气化系统后冷煤气效率可提高15.00%~20.00%,主要原因为H_2的产量显著增加,通入水蒸气后的气化环境的氧碳比在1.4左右时,制备合成气的冷煤气效率较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在30.00%~37.00%,高于生物质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78.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森林生态模型单机化、重复开发部署的现状,本文设计并实现一个面向森林生态学研究的Web处理服务系统.该系统根据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制定的空间数据共享及互操作的接口规范,基于WebService技术,实现了面向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多模型整合,并将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展示,减少了重复开发和部署工作,提高了数据与服务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79.
针对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传感器,谷氨酸发酵中重要的生物参数—菌体浓度不能在线测量,更不能对其实现控制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内模控制。既解决了由于谷氨酸发酵内部机理复杂而难以建立菌体浓度模型的难题,又实现了谷氨酸菌体浓度的内模控制;同时也解决了内模控制中逆模型建模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谷氨酸菌体浓度的有效控制,鲁棒性强、抗干扰能力好,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0.
采用乙醇、氢氧化钠对甘蔗渣进行预处理,再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环氧氯丙烷、二乙烯三胺和三乙胺为改性剂对甘蔗渣进行改性,制备了吸附剂——改性甘蔗渣,并将其用于铬离子吸附.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改性前后的甘蔗渣进行表征,证实甘蔗渣改性后官能团和表面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甘蔗渣最佳改性条件为:甘蔗渣5 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