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84篇 |
免费 | 2131篇 |
国内免费 | 8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01篇 |
综合类 | 2015篇 |
化学工业 | 1619篇 |
金属工艺 | 1056篇 |
机械仪表 | 2184篇 |
建筑科学 | 1785篇 |
矿业工程 | 996篇 |
能源动力 | 711篇 |
轻工业 | 503篇 |
水利工程 | 390篇 |
石油天然气 | 617篇 |
武器工业 | 481篇 |
无线电 | 20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91篇 |
冶金工业 | 460篇 |
原子能技术 | 158篇 |
自动化技术 | 13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05篇 |
2023年 | 318篇 |
2022年 | 436篇 |
2021年 | 529篇 |
2020年 | 594篇 |
2019年 | 511篇 |
2018年 | 547篇 |
2017年 | 693篇 |
2016年 | 697篇 |
2015年 | 713篇 |
2014年 | 1121篇 |
2013年 | 1099篇 |
2012年 | 1266篇 |
2011年 | 1246篇 |
2010年 | 982篇 |
2009年 | 1019篇 |
2008年 | 882篇 |
2007年 | 1058篇 |
2006年 | 934篇 |
2005年 | 736篇 |
2004年 | 586篇 |
2003年 | 525篇 |
2002年 | 409篇 |
2001年 | 436篇 |
2000年 | 334篇 |
1999年 | 301篇 |
1998年 | 241篇 |
1997年 | 258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72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考察菱形磁介质表面的磁场特性随其顶角α的变化趋势,采用ANSYS软件模拟了不同顶角角度下的菱形磁介质在不同背景磁感应强度下的磁场特性。结果表明:背景磁感应强度为0.2 T时,菱形聚磁介质表面产生的磁场强度、磁场梯度和磁场力均随α的增加而降低;背景磁感应强度大于0.2 T时,菱形磁介质表面产生的磁场强度、磁场梯度和磁场力均随α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达到极值前随α的增加缓慢提高,达到极值后随α的增加快速降低。磁介质顶角α增加使得介质有效迎磁面积增大,这有利于提高介质的聚磁能力,表现为磁场强度、磁场梯度和磁场力的提高,但有效迎磁面积太大会使磁力线分布更为分散,导致磁场强度、磁场梯度和磁场力的降低。在低背景磁感应强度下,聚磁能力始终小于分散磁场力的作用,表现为磁场强度、磁场梯度、磁场力随介质顶角的增加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在高背景磁场强度下,α小于某角度时,聚磁作用大于分散磁场力作用,α大于这个角度时,聚磁作用小于分散磁场力作用,表现为磁场强度、磁场梯度、磁场力随介质顶角的增加先缓慢提高后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992.
受构造运动影响,南缘山前高陡构造发育,地层沿断裂推覆,中、上部地层倾角大,局部地层接近直立,钻井过程中易造成井斜,钻井参数难以强化,影响整体机械钻速。为了提高钻探效率,在南缘地区H-101井中的二开井段(187~1 792 m)试验应用了ATK-V垂直钻井系统。介绍了ATK-V垂直钻井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性能参数,以及该系统在H-101井的应用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AKT-V垂直钻井系统稳定性高,质量可靠,井斜控制性能优异,有效解决钻井提速施工中井斜与钻压的矛盾,提速效果明显,可在南缘霍尔果斯背斜区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针对新疆焦煤集团2130煤矿25221工作面地质条件恶劣,煤层倾角大,煤层赋存较厚等情况,结合现有煤矿开采技术综合考虑,决定25221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通过对地质条件、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研究,制定了最佳的施工方案,实现了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快速安装。 相似文献
995.
倾斜煤层防水煤岩柱尺寸留设的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方法对4#煤层需要留设的防水煤岩柱尺寸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认为传统方法对于倾斜煤层防水煤柱中央弹性核区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因此造成留设的防水煤柱尺寸偏大。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4#煤层屈服区尺寸进行计算并考虑覆岩移动角度的影响,得到设计方法优化后的防水煤岩柱尺寸。为了进一步提高采区回采率,综合分析煤柱留设的共性问题,提出巷道布置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优化后留设防水煤柱的尺寸仅为原方法的42.42%,综合起坡段带来的三角煤损结合防水煤岩柱尺寸,优化后的煤炭损失仅为原方法煤炭损失的45.42%,按照采区设计的推进长度计算,相邻工作面之间可多采出煤炭资源近1.58 Mt。另外,优化方案中起坡段回采工艺可以改善工作面倾角大带来的设备稳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997.
条带开采孤岛煤柱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离层位置的确定是计算孤岛煤柱支承压力以及进行孤岛煤柱可开采性研究的前提。根据孤岛煤柱上覆岩层能否形成离层结构,提出孤岛煤柱支承压力的"有源"和"无源"计算模型,以应力准则和挠度准则判定孤岛煤柱上覆岩层离层位置,进而求得孤岛煤柱所承受地层重力并定义孤岛煤柱整体冲击失稳率,最后结合孤岛煤柱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对孤岛面的整体冲击失稳危险性和可开采性进行判定。经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国内目前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现状,基于具体设计事例,探讨了下运强力带式输送机设计的几个关键因素:托辊槽角、可控软起动、可控软制动装置,并结合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受力数学模型,研究了输送机倾角与托辊槽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1000.
对冻结井出水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出水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冻结孔偏斜和地下水位的频繁变化使冻结交圈困难,从而形成了冻结壁未冻窗口,是冻结井出水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冻结井新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