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78篇 |
免费 | 2005篇 |
国内免费 | 196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0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034篇 |
化学工业 | 585篇 |
金属工艺 | 211篇 |
机械仪表 | 730篇 |
建筑科学 | 566篇 |
矿业工程 | 238篇 |
能源动力 | 143篇 |
轻工业 | 189篇 |
水利工程 | 294篇 |
石油天然气 | 184篇 |
武器工业 | 114篇 |
无线电 | 118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32篇 |
冶金工业 | 211篇 |
原子能技术 | 50篇 |
自动化技术 | 80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5篇 |
2023年 | 424篇 |
2022年 | 640篇 |
2021年 | 623篇 |
2020年 | 451篇 |
2019年 | 363篇 |
2018年 | 382篇 |
2017年 | 437篇 |
2016年 | 469篇 |
2015年 | 533篇 |
2014年 | 647篇 |
2013年 | 728篇 |
2012年 | 848篇 |
2011年 | 870篇 |
2010年 | 708篇 |
2009年 | 840篇 |
2008年 | 870篇 |
2007年 | 887篇 |
2006年 | 856篇 |
2005年 | 750篇 |
2004年 | 589篇 |
2003年 | 519篇 |
2002年 | 369篇 |
2001年 | 377篇 |
2000年 | 296篇 |
1999年 | 277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218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31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义桌面作为语义Web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用户提供丰富的元数据,用以记录桌面文档的各种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文件的常规属性和与用户行为相关的属性,它们为桌面文档检索提供帮助。受到"概念图"理论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一种语义桌面环境下的文档检索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地利用语义桌面提供的元数据建立一种便于快速查找的文档索引结构,迅速地确定用户查询与桌面文档之间的投影算子。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时间效率比以往的基于匹配推理的投影算法有很大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桌面文档进行快速检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似关系的决策系统的知识获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世联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5)
本文基于一种相似关系下的粗糙集模型,给出了一些基本性质,讨论了该相似关系下的决策系统的知识获取算法。该算法可以避免因数据离散化的处理而产生的信息系统相似度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NeiMu。该算法首先分析数据中的对象,寻找每个对象的k近邻,根据k近邻关系构造k近邻有向图,然后通过k近邻有向图中的k-互邻居关系构造k-聚类图,发现数据中的自然聚类。算法的特点是根据数据之间的互为k近邻关系确定数据中的自然簇,而不必引入其他方法来划分小簇,从而能够保证对象不会被错误聚类,仅会与其他小簇一起融合到一个大簇中。这一优点可以有效保证NeiMu算法的聚类质量。而且,NeiMu算法给出的这种类似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结果还有利于用户根据渐变的结果确定最佳的k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密度变化大的数据、大小相差大的数据、任意分布形状的数据均具有很好的聚类质量,对孤立点也很健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协调量化容差关系的不完备数据填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协调量化容差关系的不完备数据补齐算法。首先求出属性值不完备对象的容差类,结合属性的重要度,将容差类里面的对象容差关系量化,再根据决策规则独立原则,在尽可能保持系统协调性的前提下对缺失属性值进行补齐。大量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非平衡拓扑结构的多智能体网络系统一致性协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多智能体网络系统,本文分别研究了非平衡拓扑结构的多智能体连续状态和离散状态下的一致性协议.首先提出了能使用有向图表示的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并根据该拓扑结构建立了网络系统的1阶数学模型和提出了多智能体网络系统一致收敛准则.对于多智能体网络连续系统,该系统的一致平衡点最终收敛于初始状态的凸组合,本文最终确定了非平衡拓扑结构的一致平衡点.如果多智能体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没有改变,在离散状态下系统的一致平衡点仍收敛于初始状态的凸组合,并且离散状态下系统的一致平衡点与连续状态下系统的一致平衡点相等.最后采用8个智能体组成的网络拓扑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传感器网络混合广播调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传感器网络所使用无线信道的共享性和相互干扰, 节点间数据广播会产生资源冲突, 广播调度要解决的即是为每个节点分配到一个无冲突传输时隙, 其目标是找到最优时分复用(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调度解, 使得帧长度最短而信道利用率最大. 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两阶段混合广播调度算法. 在阶段一, 使用改进的顶点着色算法来获得调度所需最短时隙数目; 在阶段二, 使用模糊Hopfield网络将节点模糊聚类为M类, 同类
节点可以在同一时隙被调度, 不同类节点必须在不同时 相似文献
17.
18.
面向短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短文本命名实体识别这项紧缺任务,提出了一种面向短文本的快速有效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主要分成三步:第一步,针对短文本表达不规范特性对命名实体识别的干扰,采取去干扰字符,化繁为简等规范化操作。第二步,针对短文本语意不完整特性,提出用HMM(隐马尔可夫模型)以词性做观察值进行初步命名实体识别。第三步,据初步识别结果,构建拼音同指关系库来识别潜在实体。在由8464篇短文本构成的测试集上运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进行短文本命名实体识别。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agent loss in vehicle formations and sensor networks via two separate approaches: (1) perform a ‘self‐repair’ operation in the event of agent loss to recover desirabl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properties or (2) introduce robustness into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 priori such that agent loss does not destroy desirable properties. We model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s a graph G(V, E), where V is a set of vertices representing the agents and E is a set of edges representing information flow amongst the agents. We focus on two properties of the graph called rigidity and global rigidity, which are required for formation shape maintenance and sensor network self‐localization, respectively. For the self‐repair approach, we show that while previous results permit local repair involving only neighbours of the lost agent, the repair cannot always be implemented using only local information. We present new result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make the local repair using only local information. We describe implementation and illustrate with algorithms and examples. For the robustness approach, we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graphs with the property that rigidity or global rigidity is preserved after removing any single vertex (we call the property as 2‐vertex‐rigidity or 2‐vertex‐global‐rigidity, respectivel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 with such properties would allow formation shape maintenance or self‐localization to be performed even in the event of agent failure. We review a characterization of a class of 2‐vertex‐rigidity and develop a separate class, making significant strides towards 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We also present a characterization of a class of 2‐vertex‐global‐rigidity.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设g和f分别是定义在图G的顶点集合V(G)上的整数值函数且对每一个x∈V(G)有2≤g(x)≤f(x).证明了若G是(mg+m-1,mf-m+1)—图,则对G中任意一个给定的有m条边的子图H,G有一个(g,f)—因子分解与H正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