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68篇
  免费   13778篇
  国内免费   7113篇
电工技术   577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8453篇
化学工业   28721篇
金属工艺   11747篇
机械仪表   5554篇
建筑科学   6952篇
矿业工程   2635篇
能源动力   2680篇
轻工业   9973篇
水利工程   1991篇
石油天然气   2421篇
武器工业   1289篇
无线电   61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789篇
冶金工业   3879篇
原子能技术   456篇
自动化技术   10923篇
  2024年   670篇
  2023年   2328篇
  2022年   3604篇
  2021年   4542篇
  2020年   4434篇
  2019年   3750篇
  2018年   4026篇
  2017年   4683篇
  2016年   5002篇
  2015年   5173篇
  2014年   6516篇
  2013年   7592篇
  2012年   7834篇
  2011年   8772篇
  2010年   6303篇
  2009年   6618篇
  2008年   5864篇
  2007年   6695篇
  2006年   6077篇
  2005年   4885篇
  2004年   4366篇
  2003年   3710篇
  2002年   3025篇
  2001年   2340篇
  2000年   2107篇
  1999年   1633篇
  1998年   1394篇
  1997年   1210篇
  1996年   929篇
  1995年   827篇
  1994年   648篇
  1993年   474篇
  1992年   433篇
  1991年   341篇
  1990年   371篇
  1989年   359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7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7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81.
本文就乙烯基酯树脂在低温下的性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82.
1-环丙基-7-氯-6-(1-哌嗪基)-4-氧-1,4-二氢-3-喹啉羧酸盐酸盐为环丙沙星合成中主要的杂质之一,研究其物化性质对于改善环丙沙星的结晶分离提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1-环丙基-7-氯-6-(1-哌嗪基)-4-氧-1,4-二氢-3-喹啉羧酸盐酸盐的熔化,分解特性,溶解度与离子强度,温度和pH值的关系,并测定了该物质的离解常数,估算了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活度积。  相似文献   
983.
对高粘变物性流体管内传热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压力降受物性影响较大 ;采用较小管径是减小径向温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4.
动态硫化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源  刘彦驹 《弹性体》1991,1(4):56-61
结合动态硫化技术的发展史,重点评述了国外80年代该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揭示了TPV性能及特征与制备条件的关系;简介我国开发研究TPV的概况,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85.
本文将单一水库预泄能力约束法,推广到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中,并建立了梯级水库汛期水位联合运用和动态控制模型,假定预报信息准确,在不降低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梯级水库的兴利效益。以苗家坝、碧口水库为对象进行了实时调度模拟,其结果相比于原设计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减少了弃水,且保证最大出库流量均在可控范围内,达到在不降低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梯级水库兴利效益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洪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8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提供参考。以中国西北内陆区5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1970-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分别提取5个典型湖泊边界并获取湖泊面积,同时利用5个典型湖泊周边的气象站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尝试分析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红碱淖近30年来面积呈减小趋势,入湖河流拦蓄和煤炭地下开采等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原因;博斯腾湖近40年来的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和积雪融水的影响;呼伦湖近40年来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入湖径流量的影响;贝尔湖近30年来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入湖径流量的影响;青海湖近40年来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区域降水和入湖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7.
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为课题背景,通过动三轴系统对重塑饱和粉质黏土开展一系列长期不排水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分别考虑围压、动应力比和频率3种因素,特别是对高频(f5 Hz)下土体的动力弱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累积塑性应变与累积孔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趋于稳定,呈现出应变软化和孔压软化现象。割线动变形刚度模量和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则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先急剧降低然后趋于稳定,从而表现出刚度弱化现象。进一步研究了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与循环应变幅值的关系,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的衰减趋势受动应力比和频率的影响不大,与围压有关,围压越大,割线动弹性刚度模量衰减趋势越慢,衰减稳定幅值越低。  相似文献   
988.
用聚乙二醇(PEG)、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柠檬酸三丁酯(TBC)、亚磷酸三苯酯(TPPi)、癸二酸二丁酯(DBS)分别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通过试样拉伸性能测试和DSC分析,研究这几种增塑剂对PLA拉伸性能和热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这几种增塑剂中,TPPi和DBS增塑效果最好,能显著降低PLA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提高PLA断裂伸长率和结晶度。  相似文献   
989.
用305酯(双季戊四醇酯)增塑剂与其他添加剂配合使用,部分取代TOTM(偏苯三酸三辛酯)生产船用105℃PVC(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并对其电性能,浸水后电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305酯为主增塑剂剂时,与4~5份的TCP(磷酸三甲酚酯)并用可以显著改善电缆料浸水电性能。在配方中应用二盐基性苯二甲酸铅和二盐基硬脂酸铅作稳定系统,更能保证电线电缆料浸水电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90.
S Cui  R Canet  M Couzi 《Carbon》2003,41(4):797-809
Carbon nanotubes prepared by a classical CVD method with a nickel catalyst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then used as conducting anisometric objects dispersed into a polymeric matrix. In a first part, these nanotubes are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tments (HTT=1500, 2000, 2500 °C). Diffusion Raman experiments and dia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ir limited graphitized structures.Then, in a second step, a well defined processing way to prepare nanocomposites with a standard epoxy resin is presented. In particular, the use or not of a non-ionic surfactant (Tergitol) to disperse these nanotubes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nanotube contents is examined on the bulk nanocomposite density,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s, and the d.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ehavio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re playing a fundamental role. On one h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s increasing with the nanotube conten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is found for a rather high critical volumic concentration. Finally,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 pure geometrical model is not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se behaviors and that a wrapping effect of the organic matrix around the nanotubes has t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