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2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电工技术   216篇
综合类   222篇
化学工业   2080篇
金属工艺   255篇
机械仪表   144篇
建筑科学   102篇
矿业工程   365篇
能源动力   259篇
轻工业   283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21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5篇
冶金工业   554篇
原子能技术   36篇
自动化技术   4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本文综述了电力绝缘用SF6替代物的开发方法、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其开发方法包括替代物的设计与确认(物性、安全性评价、环境影响的评价等)、合成、产业化等内容。目前,开发出的SF6替代物包括SF6混合气体、饱和卤代烃、氢氟烯烃、全氟酮和全氟腈,其中七氟异丁腈的绝缘性能优异,是SF6最佳的替代物。同时文中综述了现有七氟异丁腈的合成路线,其中以碳酰氟和六氟丙烯为起始原料催化反应合成七氟异丁腈的路线,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优点。以过去发展历程和现在发现现状为基础,展望了SF6替代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全面开发七氟异丁腈的应用配套设备,下一代SF6替代物及其绿色、高效的产业化路线。  相似文献   
92.
不溶性硫磺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不溶性的硫磺的合成机理、性质、生产方法、常用稳定剂及稳定性研究进展情况。不溶性硫磺是硫的聚合物,单独使用时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变差,且含量随贮存时间延长逐步降低,因此需在不溶性硫磺中添加稳定剂以增加其使用和贮存稳定性。开发高温稳定剂则是橡胶硫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3.
The use of low-sulfur fuel is know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TWC). However, in this work we report how low-sulfur operation of commercial TWC also favors formation of N2O and NH3 as by products. We found that low-sulfur rich operation above 300 °C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of NH3,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N2O characteristic of high-sulfur operation. During lean operation, the production of N2O near the stoichiometric point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ulfur level. The large production of N2O observed during light-off is not affected by SO2 when the operation is lean, but under rich conditions N2O is produced up to 575 °C.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NH3 and N2O in TWC as a resul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low-sulfur gasoline is an area that requires further analysis because of its implication upon public health in large urban settings.  相似文献   
94.
Fouling of membranes by colloidal organic and inorganic particles continues to be documented as the most common and challenging obstacle in attaining stabl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RO) and ultrafiltration (UF) systems. Much current research is being conducted on physical parameters to mitigate such fouling. The focus has been on membrane synthesis and element design; m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pretreatment;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correlation with physical factors such as Silt Density Index, zeta potential and critical flux; technique of direct observation of fouling process through a membrane; and classification of macromolecular organics for correlation with fouling characteristics. We report initial successes with chemical control of colloidal fouling. Through screen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observable coagulations of natural colloids, we have developed a group of proprietary anticoagulants and dispersants that would, at less than 10 ppm dosage to the RO feedwater, control various classes of colloidal foulants. Case studies of the control of humic matter, elemental sulfur and colloidal silicate in problematic RO systems that became stabilized are briefly presented. We conclude that a great need and potential exists in economically controlling the myriads of fouling interactions of colloidal particles during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brine channels of RO membrane elements. Low dosages of antifoulants can in many cases obviate the need f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retreatment unit or operations designed to remove such colloidal foulants from the process stream.  相似文献   
95.
有机硫加氢(HDS)催化剂的预硫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续  崔芳 《大氮肥》2003,26(1):38-42
预硫化是HDS、HDN过程中决定催化剂活性的最重要环节。在分析催化剂硫化反应原理、硫化条件、硫化与还原的关系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在工业过程中预硫化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6.
高含硫气井硫溶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硫溶剂是避免元素硫沉积对井动态产生负面影响的有效方法.通过单一和复配硫溶剂溶解、配伍性及腐蚀试验,进而研究高含硫气井硫溶剂的选配.复配硫溶剂具有较高的硫溶解度,溶硫速度较快,与缓蚀剂HT-6、水合物抑制剂配伍性好,低度腐蚀,毒性小,可作为高含硫气井硫溶剂使用.  相似文献   
97.
使用含碳铝镁尖晶石砖、镁碳砖以及电熔氧化镁材质的坩埚进行了超低硫钢精炼试验,探讨了不同耐火材料对LF精炼超低硫钢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含碳铝镁尖晶石砖的脱硫率最高,有利于深脱硫,使用镁碳砖的效果次之,使用氧化镁坩埚最差.但炉衬使用含碳铝镁尖晶石砖或镁碳砖,将导致钢液增碳,不利于低碳钢生产,在LF精炼超低碳钢时,钢包衬材质应该考虑使用无碳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98.
华北电厂源对北京及周边地区SO_2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M5、Models-3/CMAQ耦合模型系统,模拟了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4省市电厂源排放对北京及周边地区SO2质量浓度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电厂源对华北地区SO2年均贡献质量浓度高值多出现在电厂密集、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且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北京城区、北京全市1月月均贡献质量浓度分别为7.63和7.13μg/m3,4月分别为5.54和5.37μg/m3,7月分别为3.02和3.68μg/m3,10月分别为7.49和7.53μg/m3,年均贡献质量浓度分别为5.92和5.93μg/m3,其中日均最大贡献质量浓度出现在1月,为30.1和19.1μg/m3,分别占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20.1%和12.7%.研究表明,华北地区电厂源排放对北京市SO2空气质量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能够促使和加剧北京市的大气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9.
为了有效控制A/O生物除磷工艺处理化粪池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膨胀,先后采取改变系统的COD污泥负荷(NCOD)、溶解氧(DO)的质量浓度和降低S2-的质量浓度等措施,最终使A/O除磷工艺丝状菌膨胀得到了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得到了有效恢复.研究结果表明:A/O除磷工艺在高NCOD条件下运行时,容易发生严重的丝状菌膨胀现象,原因是COD在厌氧区降解后仍有较高的剩余量进入好氧区,导致聚磷菌在和丝状菌的竞争中优势变弱;在低NCOD条件下运行时,由于原水中硫化物含量过高导致丝状硫细菌增殖,因此仍然存在轻度的丝状菌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00.
元素硫沉积是高含硫气藏开采过程中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高含硫气藏储层压力不断下降,元素硫溶解度也不断下降,一旦元素硫溶解度低于元素硫含量,元素硫就会从地层中沉积下来.沉积的元素硫会堵塞地层孔隙,降低渗透率,严重影响气井产能.为了研究元素硫在地层中的沉积形态和沉积特征,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使TD5-1井高含硫气体通过岩芯,并降低压力让元素硫在岩芯中沉积下来,然后对沉积了元素硫的岩芯进行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首次得到了元素硫在岩芯中的沉积形态,即元素硫主要以膜状形式分布在岩芯孔隙壁面上.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掌握元素硫沉积规律以及指导高含硫气藏合理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