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65篇
  免费   6646篇
  国内免费   2752篇
电工技术   5686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4187篇
化学工业   4531篇
金属工艺   1446篇
机械仪表   1301篇
建筑科学   6414篇
矿业工程   2987篇
能源动力   6516篇
轻工业   5575篇
水利工程   6719篇
石油天然气   4729篇
武器工业   341篇
无线电   33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77篇
冶金工业   1438篇
原子能技术   326篇
自动化技术   5566篇
  2024年   394篇
  2023年   1355篇
  2022年   2226篇
  2021年   2469篇
  2020年   2596篇
  2019年   2294篇
  2018年   1938篇
  2017年   2272篇
  2016年   2244篇
  2015年   2338篇
  2014年   3800篇
  2013年   3201篇
  2012年   4091篇
  2011年   4247篇
  2010年   3050篇
  2009年   2940篇
  2008年   2745篇
  2007年   3227篇
  2006年   2980篇
  2005年   2430篇
  2004年   2111篇
  2003年   1792篇
  2002年   1505篇
  2001年   1245篇
  2000年   991篇
  1999年   812篇
  1998年   615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58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到,层理缝仅见于山西组山2段中下部,成岩缝仅见于石千峰组千5段.断层为逆断层,断穿了上古生界下部气藏的区域盖层和烃源岩.裂缝和断层分布对研究区重点勘探层位山2段、盒8段和千5段的天然气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伴生的层理缝和缝合线的分布控制了山2段天然气富集区;区域构造缝的分布促进了盒8段天然气的富集;而千5段天然气的富集则依赖于本区断穿上石盒子组的断层和区域构造缝的分布.图6表2参29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乐滩灌区工程北干渠溯河隧洞段长约1.06 km穿合山煤矿采空区的地质情况.借鉴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的成功处理经验,通过科学分析,对采空区变形和区域内覆岩的稳定性做了评价,论述了输水线路穿采空区段采取全充填压力注浆法的工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3.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时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受损的原因,介绍了一种蓄电池组在线修复的新技术,即扫描共振频率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分析、介绍了该在线修复方法所采用的主要新技术和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55.
居浩  黄晓明 《石油沥青》2006,20(4):54-60
微表处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养护技术。首先检验了微表处用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选择了三种不同级配,并对三种不同级配的微表处混和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6.
三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建立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筒储存、表皮系数、窜流系数以及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观测井的井底压力没有影响,而井筒储存是否会对观测井井底压力造成影响取决于井筒储存系数的大小以及激动井和观测井之间的距离,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与单井试井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57.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8.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冉隆辉 《天然气工业》2006,26(12):42-44
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探前景如何的命题,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了论证:一是资源丰富、勘探成果持久不衰,近期仍有大发现;二是要辩证地认识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探索新规律,解放新领域;三是寻求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进步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四是继续以盆地两大地质体系(海相古隆起体系及陆相前陆盆地体系)和8套裂缝-孔隙性储集层(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状白云岩、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白云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粒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中上侏罗统红层砂岩)为对象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及优质储量。据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是广阔的,但勘探难度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59.
岩性指示曲线重构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牛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下石盒子组、海陆交互沉积的山西组及以潮坪相沉积为主的太原组,储层是储集性能较差的致密砂岩,平均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2μm2,储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由于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困难。为此,针对大牛地石板太工区优质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测井综合分析,利用对岩性粒度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对岩性粒度响应频率较低,且与波阻抗有较好对应关系的中子曲线重构了岩性指示曲线。岩性指示曲线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优质砂体,划分不同岩性,为地震、测井信息结合的岩性反演建立桥梁,同时也为反演结果识别气层打下了基础。利用岩性指示曲线、波阻抗和电阻率曲线进行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石板太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石板太工区下石盒子组盒2段、山2段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划分了有利含气区带,部署的2口开发井和1口探井有2口井见气,其中1口井获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60.
Attribute Allocation and Retrieval Scheme for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remote monitoring of large geographical regions.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ng attributes over such a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 so that the cost of data retrieval is minimized. The proposed scheme is a data-centric storage scheme where the attributes are distributed over the network depending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The problem addressed here is similar to the Allocation Problem of distributed databases. In this paper, we have defined the Allocation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sensor networks and have proposed a scheme for finding a good distribution of attributes to the sensor network. We also propose an architecture for query processing given such a distribution of attributes. We analytically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is beneficial and present simulation results to demonstrate the sam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determine an allocation of attributes over a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