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9篇 |
免费 | 813篇 |
国内免费 | 73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8篇 |
综合类 | 936篇 |
化学工业 | 253篇 |
金属工艺 | 35篇 |
机械仪表 | 263篇 |
建筑科学 | 395篇 |
矿业工程 | 89篇 |
能源动力 | 145篇 |
轻工业 | 163篇 |
水利工程 | 125篇 |
石油天然气 | 101篇 |
武器工业 | 57篇 |
无线电 | 5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1篇 |
冶金工业 | 143篇 |
原子能技术 | 32篇 |
自动化技术 | 23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89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47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446篇 |
2012年 | 432篇 |
2011年 | 457篇 |
2010年 | 320篇 |
2009年 | 304篇 |
2008年 | 308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257篇 |
2004年 | 238篇 |
2003年 | 163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多分类器融合的指纹全局特征协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热点,指纹全局特征识别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单一分类器一般不能取得满意的识别效果。本文采用贝叶斯理论分析了常见的积、和、中值以及投票多分类器融合方法,并根据实际的选举情形,对投票法进行了2种改进。然后对3种指纹全局特征协同识别分类器:灰度值、主分量以及方向场分类器进行决策层融合,并采用了一种崭新而高效的协同模式识别方法。对FVC2002指纹库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简单、计算复杂度低、识别速度快、对污损指纹具有可靠的识别率、鲁棒性强,而且应用于身份认证中也取得了较好的认证效果。 相似文献
94.
提出了一种新的前视红外序列图像目标跟踪方法.利用基于区域分割和模板匹配的全局补偿算法进行运动估计,有效消除了运动平台中摄像机运动对跟踪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采用二元联合变换相关器进行红外目标的检测与跟踪.通过将振幅调制的功率谱转化为脉冲调制的功率谱,可以获得更清晰尖锐的相关峰,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和稳健的. 相似文献
95.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图像矢量量化码书的优化设计方法.传统矢量量化方法只考虑了码字与训练矢量之间的吸引影响,所以约束了最优解的寻解空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机理--模糊强化学习机制,该机制在传统的吸引因子基础上,引入新的排斥因子,极大地释放了吸引因子对最优解的寻解空间的约束.新的模糊强化学习机制没有采用引入随机扰动的方法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码书,而是通过吸引因子和排斥因子的合力作用,较准确地确定了每个码字的最佳移动方向,从而使整体码书向全局最优解靠近.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强化学习机制的矢量量化算法始终稳定地取得显著优于模糊K-means算法的性能,较好地解决了矢量量化中的码书设计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和初始码书影响优化结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97.
填充函数方法是求解无约束的全局优化问题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在于构建具有性质良好、形式简单而且容易求解极小值的填充函数。文章按照填充函数的定义,构建了一个新的单参数填充函数,探究并且证明了该填充函数的填充性质和其他的必要性质。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关于石油深部起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石油的微量元素及Pb、Sr、Nd 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油是深部幔源产物。石油与金属及金刚石矿床共生,包裹体及金伯利岩中所含碳氢化合物和沥青也表明,石油参与了热液活动。石油及天然气储存在含油气盆地之中是与盆地基底地壳的特性有关,它的隔热性保证了地幔隆起上部软流层中挥发组分的保存和充分的地球化学作用。盆地基底地壳又属于比较稳定的坚硬地块,在全球走滑作用中发生地块转动,除引起地幔隆升外在压扭和张扭应力作用下形成各种类型的深断裂及圈闭。于晚期构造运动期间深断裂的活动成为石油、天然气运移的通道,在盖层及基底内部只要有圈闭存在即可形成油气藏。石油的深部超源论有着严格的实验基础。石油的热动力平衡计算也证明石油形成于地幔软流层部位。石油化合物组成形成的深度不同,合理地解释了油、气分区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