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8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205篇
电工技术   161篇
综合类   266篇
化学工业   1275篇
金属工艺   668篇
机械仪表   266篇
建筑科学   96篇
矿业工程   267篇
能源动力   197篇
轻工业   165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55篇
武器工业   48篇
无线电   1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0篇
冶金工业   305篇
原子能技术   150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Natural graphite/phenol formaldehyde (NG/PF) resin composite plates modified with thin layers of expanded graphite (EG) are fabricated by mold compression to lower the contact resistance between the plates and gas diffusion layers (GDLs). The modification considerably reduces contact resistance versus bare NG/PF plates. The extent of the decrease in contact resistance is influenced by the expanded volume of EG used. A low contact resistance of 1.42 mΩ cm2 persists for the EG (150 ml g−1)-modified NG/PF plates despite the PF content, whereas that of bare plates increases from 3.62 to 17.01 mΩ cm2 as PF content changes from 5 wt% to 30 wt%. With increasing EG thickness on the surface of NG/PF plates, contact resistance at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approaches a constant value when the NG layer exceeds 40 μm. More importantly, the tot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as expressed by volume resistance, can be reduced by applying EG layers to NG/PF composite plates. The reduction of total resistance is more remarkable for the composite plates with high PF content because the bulk resistance of the EG layer can be well compensated by the decrease of contact resistance at a proper range of EG layer thickness.  相似文献   
42.
针对膨胀石墨设计了一种简易烟幕发生装置,该装置利用烟火药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使可膨胀石墨膨化并分散于空中,形成膨胀石墨干扰烟幕。基于该装置建立了烟流颗粒(膨胀石墨颗粒)扩散规律的理论计算模型,对烟幕发生剂反应参数与烟流颗粒运动规律进行计算,得到烟流颗粒的运动方程。同时,对该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高速摄影记录烟流颗粒运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烟流颗粒理论运动规律与试验结果相符,能够描述烟流颗粒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43.
宋武林  谢长生 《激光技术》2004,28(4):352-354,362
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微观分析手段对灰口铸铁激光硬化层中石墨相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在熔化层中完全溶解,且扩散较均匀;相变硬化层中石墨部分溶解,而扩散不均匀;在过渡层中石墨则基本不溶解。由分析可知,石墨的这些行为与硬化层的组织及硬化效果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低功率密度激光合成金刚石的相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延长激光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有效作用时间从而提高合成效率,提出采用功率密度低、脉宽长的毫秒脉冲激光照射循环水介质中石墨颗粒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新工艺。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含大量具有球形单晶体结构或五重孪晶结构的金刚石颗粒(平均颗粒尺寸约为5 nm)。通过对纳米金刚石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以及理论计算测算出低功率密度(106W.cm-2)毫秒脉冲激光照射时石墨颗粒表面可达到最高温度5300 K,认为该功率密度毫秒脉冲激光照射石墨颗粒时,不能产生碳等离子体,只能使石墨颗粒熔融,得到液态碳。因此生成纳米金刚石的相变机制为:激光脉冲开始时,石墨颗粒吸收激光能量快速升温并达到熔融状态,激光脉冲过后,碳液滴迅速冷却,金刚石形核并长大得到纳米晶。  相似文献   
45.
46.
为获得金属表面特别是高副接触金属表面含自润滑特性且具有高硬度耐磨特性的功能材料 ,研究了 45 # 钢表面激光合金化氮化硅 /石墨复合涂层的工艺方法、组织特征、界面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对所形成合金化层的元素分布和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试样硬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合金化层中元素Fe ,Co ,Si,C分布均匀 ;C含量达到了 15 6 9%,大部分以石墨的形式存在 ,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性能 ;但在形成合金化层的温度条件下 ,氮化硅分解严重 ;合金化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Si Fe ,Co Fe固溶体的强化作用及高碳马氏体的生成和高硬度碳化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基于集成黑体法的材料高温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理论模型,重点讨论了不等温集成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观测因子、样品材料外推温降因素的影响。基于集成黑体法搭建了以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为红外辐射探测系统的高温红外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基于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数值开展了集成黑体有效发射率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讨论了辐射源尺寸效应、光谱响应度线性度等非理想因素对集成黑体法高温光谱发射率测量的影响。开展了石墨材料在1 000℃、1 300℃、1 500℃的红外光谱发射率实验研究,并与已公开发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对。本文结果与文献数据优于5%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集成黑体方法在高温发射率测量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长水平井段高摩阻扭矩及深井高温高压环境,对钻井液润滑剂的润滑抗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钻井液用润滑剂难以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基于“固-液”协同高效润滑技术思路,优选改性植物油MVO-3、改性可膨胀石墨GIC,结合分散剂、乳化剂的优选及制备条件的优化,研制出了一种高效抗磨润滑剂SDL-1。评价结果表明,5%淡水基浆、4%盐水浆中加入0.5% SDL-1时,其润滑系数降低率分别为不小于85%、大于70%。SDL-1与现场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抗温达150℃,起泡率低,且荧光级别小于5级。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SDL-1的抗磨耐磨效果优良,润滑持效性较好,可有效缓解或解决复杂井高摩阻扭矩技术难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光控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钛原子吸收光谱的两个基本问题:钛吸收线的特征和钛原子的生成和消失.考察了石墨管的基质材料、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升温技术和基体效应的影响.建立了全热解石墨管、Ca(NO3)2-NH4F混合基体改进剂,光控快速升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钛的方法,特征质量为39pg/0.0044A。  相似文献   
50.
石墨电极的冷却是一个化工问题,本通过应用解析方法来讨论它,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