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电工技术   158篇
综合类   290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59篇
机械仪表   129篇
建筑科学   242篇
矿业工程   186篇
能源动力   36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78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1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6篇
冶金工业   105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近60年来我国主要江河枯季径流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主要江河的枯季径流系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主要江河1950~2008年枯季径流系列变化过程,对比分析了1980年前后两段时期枯季径流的变化,揭示我国主要江河近60年来水文情势变化及趋势,反映枯季径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42.
为诊断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气候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的影响,采用 BNU-ESM 模式的地球工程和非地球工程情景日值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情景下整个研究时段( 2010—2099 年) 、地球工程实施期间( 2020—2069 年) 和地球工程实施结束后( 2070—2099 年) 的全球陆地气候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 ( 1) 两种情景下全球陆地气温变化趋势空间格局的一致性优于降雨量变化趋势空间格局。3 个时段全球陆地气温主要以增加趋势为主,2070—2099 年两种情景下开始出现减少趋势。地球工程在不同时段改变了不同区域和次区域降雨量变化趋势的方向。( 2) 地球工程在 3 个时段对全球陆地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地球工程在 2010—2099 年对气温增减趋势影响最小,多介于-0. 2 ~ 0. 2 ℃ /( 10 a) 之间; 在 2020—2069 年对气温增加趋势的抑制作用最大,多数地区抑制幅度超过了 0. 4 ℃ /( 10 a) ; 在 2070—2099 年对气温增加趋势的促进作用最大,多数地区促进幅度超过了 0. 4℃ /( 10 a) 。地球工程实施前后全球陆地降雨量变化趋势差异增大,尤其是在中低纬度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与次区域特征。( 3) 地球工程未对全球气候的波动性产生根本改变。两种情景下的全球陆地气温和降雨量的波动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4) 地球工程对北半球陆地气温波动的影响大于南半球陆地。地球工程情景下实施结束后的气温波动特征明显小于实施期间。地球工程对全球陆地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2020—2069 年地球工程对南( 北) 半球陆地的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以促进( 抑制) 作用为主; 地球工程对 2070—2099 年及地球工程实施前后降雨量波动特征的影响恰好与 2020—2069 年相反。  相似文献   
43.
高宇 《工矿自动化》2013,39(1):116-118
针对矿井提升机稳车常采用的继电控制方式存在的保护简单、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介绍了一种以PLC为控制核心、以电动机综合保护器为主要保护器件、以触摸屏为人机界面的新型稳车集中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某煤矿新主井4台16t稳车及2台10t稳车的单台运行、多台同步运行以及多台稳车运行时的单台停止、多台同步停止功能,稳车电动机的多种保护功能以及稳车参数的实时显示功能,提高了稳车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4.
供电电压直接决定芯片性能,在IC设计的各个阶段考虑供电电压约束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制于电源线/地线(P/G)网络分析的高复杂性,尽管供电电压已成为布图规划设计中的一个设计约束,但目前在布局设计中还未考虑供电电压约束.有别于ICCG,SOR等经典的全局分析算法,提出了一种局部的连续过松弛方法(SORPECO),并在ECO布局过程中对P/G网电压约束进行高效的分析.基于前一个布局的P/G网电压分布,针对ECO试探布局中某些轻微设计变动,SORPECO只需对这些设计变动的局部变化周边区域进行松弛,以更新P/G网电压分布.受益于P/G网络分析的局部性,SORPECO拥有局部、高效和高精度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与通常用于布图规划的传统高效的ICCG算法相比,SORPECO不仅精度损耗几乎可以忽略(最大误差0.062%),而且可以加速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ETC车道布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迟峰 《办公自动化》2011,(4):10-11,41
结合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的ETC的实际需求,及车辆运行特性,对ETC专用收费车道的布设进行了研究,详细描述了ETC车道宽度、长度、及车速的设置。提出了ETC车道设备的配置和布设方案。并针对ETC系统使用中常见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6.
为了缩小车辆识别AOI,降低对本车状态的要求和行驶方向上车辆识别的难度,提升车辆识别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放射投影直方图的结构化公路车道线提取方法,建立了投影点选择评价模型及车道线区域角度划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适用于直车道线和具有一定曲率的弯道线检测,对车辆的行驶方向要求较弱,不仅可抗车辆遮挡、较强日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干扰,而且还可以抗车道线严重污损、长距离断线、减速带形成的强干扰。对强、暗光线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一种能够兼顾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可变速自动换道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可变速的车辆运动方程,并采用基于动态目标位置概念的控制机制,以模糊逻辑为控制策略,以T-S模糊模型为控制结构,以自适应神经网络为隶属度函数的参数调整手段,设计出一种兼顾智能车辆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运动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并且较为理想地模拟实际交通环境中车辆换道的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48.
水风光互补是实现能源转型、助力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水风光互补中长期调度模型,忽略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水风光资源变异,得到的静态调度规则难以适应变化环境。为此,本研究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技术开展适应性调度研究。首先进行确定性优化调度,得到最优运行轨迹;其次识别调度函数的决策变量与自变量,构建线性调度函数;最后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动态更新调度函数的参数,形成适应性调度规则。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及周边风、光电站为实例,研究表明适应性调度规则较常规调度和静态调度,在检验期年均发电量分别提高6.45亿k W·h和0.53亿k W·h,说明论文所提方法可有效追踪最优轨迹的变化来适应变化环境。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基于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技术的智能装配车的基本设计原理,系统硬件组成和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可以实现自主运载、自主循迹、自主识别,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后期可维护性、功能可扩展性、更快的运作速度、高精度控制等优点,使得装配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并且降低错误装配造成的返工成本,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Autonomous vehicle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use vehicles that move horizontally along rails within the storage racks, while vertical movements are provided by lifts. The solutio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ddresses a particular system configuration that works with multiple deep storage lane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characterised by large volumes of products of limited variety. The generic deep lane is single item, i.e. one stock keeping unit, and single batch, i.e. one production lot, thereby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 terms of storage capacity utilisation and throughput. Determining the number and depth of the lanes is crucial to aid the design and control of such a storage system.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upport the design of AVS/RSs though a set of original analytic model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velled distance and time for single-command and dual-command cycles given alternative layout configurations. The models are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and exemplified with a real-warehousing case study. The paper presents useful guideline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layout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shape ratio and the length of the la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