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48篇 |
免费 | 5536篇 |
国内免费 | 33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179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4241篇 |
化学工业 | 3140篇 |
金属工艺 | 2043篇 |
机械仪表 | 6540篇 |
建筑科学 | 5137篇 |
矿业工程 | 2692篇 |
能源动力 | 1452篇 |
轻工业 | 1372篇 |
水利工程 | 1524篇 |
石油天然气 | 1566篇 |
武器工业 | 793篇 |
无线电 | 670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880篇 |
冶金工业 | 2135篇 |
原子能技术 | 1022篇 |
自动化技术 | 69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4篇 |
2023年 | 603篇 |
2022年 | 1142篇 |
2021年 | 1332篇 |
2020年 | 1540篇 |
2019年 | 1141篇 |
2018年 | 1136篇 |
2017年 | 1735篇 |
2016年 | 1960篇 |
2015年 | 2176篇 |
2014年 | 3436篇 |
2013年 | 2896篇 |
2012年 | 3902篇 |
2011年 | 3890篇 |
2010年 | 2976篇 |
2009年 | 2928篇 |
2008年 | 2900篇 |
2007年 | 3547篇 |
2006年 | 3146篇 |
2005年 | 2622篇 |
2004年 | 2278篇 |
2003年 | 1969篇 |
2002年 | 1624篇 |
2001年 | 1476篇 |
2000年 | 1202篇 |
1999年 | 987篇 |
1998年 | 763篇 |
1997年 | 848篇 |
1996年 | 581篇 |
1995年 | 475篇 |
1994年 | 450篇 |
1993年 | 326篇 |
1992年 | 248篇 |
1991年 | 184篇 |
1990年 | 169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9篇 |
1973年 | 8篇 |
1959年 | 12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冯启胜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04,(5):32-34
迅速、准确地探测故障点的位置对保证故障电缆的及时修复有着重要意义。介绍了电缆故障的性质和直流电桥法测量电缆故障点距离的原理,着重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电缆接地故障的测量方法,并提出在实际生产、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理的仪器及测量方法,迅速、准确地探测故障点的位置,以保证故障电缆的及时修复。 相似文献
42.
Y.T. Makkawi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3,58(10):2035-2051
Her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ive drag force in a conventional fluidized bed is presented. Two bed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elonging to group B and group B/D powders were fluidized in air in a diameter column. The drag force on a particle has be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particle velocity and concentration during pulse gas tests, using twin-plane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he validity of the voidage func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1−εs)n, for the reliabl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ive drag for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er n shows substantial dependence on the relative particle Reynolds number ,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effective static and hydrodynamic forces. It is also illustrated that, a simple correlation for the effective drag coefficient as function of the particle Reynolds number (Rep), expressed implicitly in terms of the interstitial gas velocity, can serve in estimating the effective drag force in a real fluidization proces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alculated drag force is comparable to the particle weight, which enabl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icle dynamics, and the degree of spatial segregation in a multi-sized particle bed mixture. The analog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uld be extended to obtain a generalized correlation for the effective drag coefficient in a fluidized bed in terms of Rep and the particle phys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43.
虚拟仪器的测量过程控制是保证测量数据有效的重要手段,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虚拟仪器的测量过程进行控制,由少量数据信息得到未来的预期测量结果,通过与核查标准的测量结果相比较来判别测量过程是否受控.论文给出了测量过程控制判别限、适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条件以及模型精度检验判据. 相似文献
44.
基于温差模块、DS18B20和红外技术的自源无线温度检测技术,利用故障发热部位与环境的温度差发电自给,解决高压现场内难以获得低压电源的问题;利用红外线传输信号,避免在高压变电站中布线和信号受高压现场的强电磁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半导体温差模块输出电压与温差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温差越大,输出电压越大.采用带有超低压启动器的DC/DC电压提升电路进行电压提升,解决实际应用中由于温差过小而导致的半导体温差模块输出电压过低,不足以提供所需的电压问题. 相似文献
45.
针对目前军事、航空航天、工农业等领域对在线发射率测量的迫切要求,设计了新型的前置反射式发射率在线测量装置.采用立体角比例划分法构建了前置反射器模型,设计了光纤式多光谱仪作为光谱接收装置.根据测量装置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在线发射率测量的理论模型.测量了700~1100℃温度范围内的不锈钢氧化层发射率,结果符合金属氧化物发射率的一般规律.实验结果证明了此在线发射率测量装置可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发射率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油滴的分散特性。以对数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为油滴尺寸的分散模型,导出了油滴的Sauter平均直径解析式。对模型作了实验验证,关联了模型参数。提出了油滴的尺寸分布密度函数和Sauter平均直径的半经验式。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7.
预应力筋的优化布置是大内跨小边跨的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合理设计计算的关键.为满足控制截面承载力最大的需要,以往常将大跨所需预应力筋布置为连续曲线,并按水平直线延伸通过其相邻的两小跨,按这种布置方式仅使大跨内产生竖向向上的预应力等效荷载,可较好平衡大跨的竖向外荷载;而若将大跨及相邻的两小跨统一考虑,预应力筋按连续曲线布置,张拉产生的预应力等效荷载不但可有效平衡大跨的竖向外荷载而且也可平衡小跨的竖向外荷载,可以使荷载平衡得到优化实现.以一典型工程为例,分析了在相同条件下两种预应力筋布置过程中张拉引起的综合弯矩、主弯矩和次弯矩的分布和量值上差异,比较了两类布筋形式对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验证了对大内跨小边跨框架结构统一考虑后整体上按三段连续正反抛物线预应力筋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8.
49.
Anwar Jarndal 《国际射频与微波计算机辅助工程杂志》2013,23(2):149-156
An accurate equivalent circuit large‐signal model (ECLSM) for Al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derived from a distributed small‐signal model that efficiently describes the physics of the device. A genetic neural‐network‐based model for the gate and drain currents and charges is presented along with its parameters extraction procedure. This model is embedded in the ECLSM, which is then implemented in CAD software and validated by pulsed and continuous large‐signal measurements of on‐wafer 8 × 125‐μm GaN on SiC substrate HEMT. Pulsed IV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efficiently describe the bias dependency of trapping and self‐heating effects. Single‐ and two‐ton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output power and its harmonics and the associated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 under different input‐power and bias conditions.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Int J RF and Microwave CAE, 2013.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