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5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73篇
化学工业   471篇
金属工艺   99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19篇
石油天然气   58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篇
冶金工业   96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施彤  邓巧云  李大纲 《包装工程》2022,43(21):50-57
目的 综述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研究现状,为促进石墨烯导电油墨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各种形式液相剥离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方法,分别从所使用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制备流程、制得石墨烯导电油墨的性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对比。结果 目前,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导电油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石墨烯的分散性和油墨的导电性能等方面,未来需关注液相剥离过程中溶剂和助剂的选择,沿着低成本、绿色化、产业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2.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fabricate borosilicate glass matrix composites with high optical transmittance and high conductivity by forming percolated segregated networks of indium tin oxide (ITO) in the microstructure. ITO nanoparticles and borosilicate glass microspheres were mechanically mixed with ITO concentrations varying from 0 to 2.99 vol%. The mixes were then consolidated using either hot pressing (HP) or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sintering methods, along with varying other processing parameters such as heating rat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applied pressure, had surprising and unanticipated effects. Ac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S), SEM, and EDS results indicated the successful formation of a grain‐lik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intered glass using both HP and SPS processing, with the ITO particles segregated to the boundary regions in all samples. IS results indicated percolation threshold values between 0.154 and 0.307 vol% ITO in the HP samples and between 0.307 and 0.764 vol% ITO in the SPS samples, with resistivities as low as 29 (Ω·cm) at 2.99 vol% ITO. Optical properties were dominated by impurities and light scattering at defects such as pores.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belief, it was found that samples made using SPS required far higher temperatures to fully densify, with all other processing conditions being the same, compared with HP. This behavior was confirmed through repeat tests using different SPS equipment and a wide range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3.
钒钛磁铁精矿分流制粒烧结中配碳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  杨松陶  孙艳芹  胡晓  白瑞国  陈树军 《钢铁》2011,46(11):21-25
 分流制粒烧结是一种新的烧结工艺,即将铁精矿分别制成高碱度物料和酸性球,再混入燃料、返矿等进行烧结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碳量增加,铁酸钙含量降低,钙钛矿含量增加,赤铁矿含量减少,转鼓强度和还原粉化指数提高,还原性下降。过高的配碳量不利于烧结矿质量,配碳质量分数应控制在4.2%左右。  相似文献   
994.
刘丽娜  韩秀丽  李昌存  李杰 《钢铁》2011,46(10):7-10
 通过偏光显微镜对不同碱度司家营铁矿粉烧结矿矿相结构及冶金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提高,铁酸钙含量明显增加,磁铁矿、赤铁矿和玻璃质含量逐渐降低;矿相结构由斑状—粒状、骸晶结构过渡到交织熔蚀结构;磁铁矿由自形、半自形晶过渡到他形晶;赤铁矿由菱形定向排列过渡到他形晶;铁酸钙主要由他形晶、板柱状过渡到针状;转鼓强度有明显增加,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还原性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5.
赵民革 《中国冶金》2011,21(9):4-13
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依赖于装备和操作水平的提高,“精料技术”是高炉炼铁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铁矿粉造块的烧结、球团理论和工艺技术进步及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针对铁矿粉造块工艺所面临的资源、节能减排形势,提出了以科技进步为基础、创新求发展,促进我国铁矿粉造块技术的进步,为高炉炼铁“优质、高产、低耗、环保” 奠定良好的“精料水平”基础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对管道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接头处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冷却的初始阶段,焊缝及两侧的母材处的应力急剧下降,残余应力在此产生;冷却后,焊缝处应力下降,且低于两侧母材处的应力;其连接接头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靠近焊缝两侧的母材上,中间层可以缓和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7.
998.
 含铬型钒钛混合料制粒效率低,料层透气性差,严重影响了其发展低温高料层烧结。在基准方案基础上,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生石灰配比、混合料水分、润湿时间和制粒时间对含铬型钒钛混合料烧结的影响,并对强化制粒效果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碱度为2.15、配碳量为3.2%(质量分数)、混合料配加生石灰为5%、水分为7.5%、消化时间为10 min,制粒时间为8 min时,平均粒径[d]、拟似粒化指数[GI0]、制粒效率[E]、抗粉化指数[B]分别由2.26 mm、66.30%、54.11%、48.15%提高到2.58 mm、80.43%、90.82%、73.53%,烧结速度、成品率、利用系数、转鼓强度分别由16.54 mm/min、70.39%、1.22 t/(m2·h)、55.36%提高到19.70 mm/min、77.94%、1.64 t/(m2·h)、59.36%。含铬型钒钛混合料对水分敏感度高,应严格控制水分波动。采用强化制粒措施,提高料层透气性,增加氧势,可提高烧结矿中铁酸钙质量分数改善其矿物组成与结构,提高产质量。  相似文献   
999.
何木光  肖均  郭刚  宋剑 《中国冶金》2013,23(2):21-25
在攀钢高碱度钒钛矿烧结的条件下,为了强化大富矿配比下的钒钛矿烧结,运用正交试验手段,研究了 高富矿配比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最佳组合为(质量分数):水分为7.1%、燃料配比为 4.9%、碱度 为2.9、富矿配比为34%。表明高碱度下大富矿配比烧结适宜采取“中水、高碳、高碱度、中富矿配 比”的操作方针。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鞍钢自产铁精矿供应量逐年减少,扩大进口矿用量成为必然。本文根据鞍钢炼铁总厂烧结车间和西区烧结车间的原料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配加巴西南部粉矿的烧结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配加巴西粉矿后超过20%后,烧结矿的转鼓强度下降幅度明显。随着巴西南部粉矿配比增加,垂直烧结速度增大,利用系数提高,燃耗略有提高。(2)相同配比条件下,配矿C方案时烧结矿转鼓要高于A、B方案,但烧结速度较慢、烧结机利用系数低,烧结燃耗增加。(3)配加巴西粉矿后超过20%后,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趋于严重。相同配比条件下,配矿C方案时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最优。据此认为:采用巴西南部粉矿配比不超过20%时,可获得较好的烧结指标。工业应用中应避免采用B配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