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78篇
  免费   3665篇
  国内免费   1856篇
电工技术   5918篇
综合类   1496篇
化学工业   7258篇
金属工艺   2134篇
机械仪表   1274篇
建筑科学   814篇
矿业工程   705篇
能源动力   2406篇
轻工业   1272篇
水利工程   212篇
石油天然气   484篇
武器工业   114篇
无线电   29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04篇
冶金工业   1195篇
原子能技术   1399篇
自动化技术   694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672篇
  2022年   947篇
  2021年   1184篇
  2020年   1406篇
  2019年   1213篇
  2018年   1062篇
  2017年   1364篇
  2016年   1417篇
  2015年   1171篇
  2014年   1692篇
  2013年   1652篇
  2012年   1965篇
  2011年   2257篇
  2010年   1557篇
  2009年   1565篇
  2008年   1394篇
  2007年   1797篇
  2006年   1607篇
  2005年   1369篇
  2004年   1224篇
  2003年   1133篇
  2002年   926篇
  2001年   814篇
  2000年   703篇
  1999年   485篇
  1998年   375篇
  1997年   297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71.
田清华 《激光与红外》1994,24(1):9-13,8
综述了国外离子束刻蚀和沉积系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离子束系统在半导体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73.
离子注入对Cr12MoV钢表面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12MoV钢离子注入层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对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使Cr12MoV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且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注入剂量,约为3×10^1^7N^+/cm^2左右。离了注入在Cr12MoV钢表面层中形成了大量细小弥散的第二相粒子,并使α-Fe晶格发生严重畸变,从而引起材料表面强化。  相似文献   
74.
利用通用离子公司(GIC)的4117型1.7MVTandetron离子束分析设备进行MeV级离子注入。所注入的离子能量范围由500keV到10MeV,离子的质量在240u以下,某些元素的负离子束流强度在150μA以上。双向机械扫描技术可将离子均匀地注入样片。  相似文献   
75.
二次离子质谱(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简称SIMS)是一种对表面灵敏的质谱技术,建立在表面各种类型带正、负电荷原子或分子发射的基础上。用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简称TOF)仪器对这些二次离子进行质量分析,能确保并行质量登录、高质量范围、高流通率下的高分辨和精确质量测定这些优异性能。配合细聚焦扫描一次离子束,可在优于1nm的高深度分辨和优于50nm的横向分辨本领下,实现对表面优于单层ppm(百万分之一)量级的极高检测灵敏度。当今TOF-SIMS已发展为一种成熟且完善的表面分析技术。极高的灵敏度,再加上即使对大分子及不易挥发性分子都独具的敏感性,使它成为很多高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这些领域包括微电子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以至纳米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本文简述了TOF-SIMS的原理、仪器及其多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的固相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运姣  常建卫  杨敏 《功能材料》2002,33(6):578-580
阐述了固相合成反应的原理,综述了锂锰氧化物的几种固相合成方法,并着重介绍了熔融渍法,多步加热法,机械化学法和微波化学法等在锂锰氧化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7.
个人剂量仪两种电源电路设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剂量仪器一般要求采用电池供电,并且希望电池使用的时间越长越好,随着电池电压的降低,仪器的一些性能也会下降,合理的电源设计会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也能提高仪器性能,介绍了电池直接供电和采用电源芯片转换供电两种方法,并结合个人剂量仪主要进行了仪器功耗,电池使用寿命的比较,也进行了仪器其它性能,仪器成本,体积等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可根据仪器的实际要求来选择电源电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t on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but also in prevision of high power electric vehicles. In such an optic, deep studies regarding all the components of a secondary battery are in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high voltage cathode materials have been selected. Crystals with spinel structure have a 3D vacancy pathway suitable for Li-ions transport. The material under study was LiNi0.5Mn1.5O4 doped with magnesium replacing the nickel. Various sample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ree different routes: a solid-state method, a modified sol–gel method and a xerogel metho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owders were analyzed with HRTEM and XRD. Electrochemical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A wide range of particle sizes (from micro to nanosize) was the result of the different synthesis routes. Unfortunately pure materials were not always obtained.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ed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s cyclability, by reducing the particle size.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further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a Li1+dMn2−dO4 impurity. The results are quite promising, howeve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purity of the electrode composition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79.
硫脲树脂对Cu~(2+)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不同吸附时间、pH值和吸附温度下,聚对苯甲酰基硫脲树脂和聚酯基硫脲树脂对Cu2+的吸附性能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0.
It has been revealed, that in Ir subjected to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n ultrafine grained structure (UFG) is formed (the grain size of 20-30 nm). Practically no defects have been detected within the grains, while, in the case of Ar+ implantation, the subgrain structure with characteristic sizes of about 3-5 nm is formed; defects have been detected within subgrains.The subgrain structure was also revealed in UFG Ni and Cu after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 (subgrain size of 3-15 nm), but in the latter case the observed boundary region is broader and subgrain is highly disori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