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98篇
  免费   5162篇
  国内免费   3420篇
电工技术   2395篇
综合类   4480篇
化学工业   7893篇
金属工艺   2414篇
机械仪表   2044篇
建筑科学   5476篇
矿业工程   2086篇
能源动力   2053篇
轻工业   3873篇
水利工程   1543篇
石油天然气   2699篇
武器工业   494篇
无线电   56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79篇
冶金工业   2564篇
原子能技术   1044篇
自动化技术   3100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839篇
  2022年   1368篇
  2021年   1719篇
  2020年   1769篇
  2019年   1656篇
  2018年   1427篇
  2017年   1818篇
  2016年   1776篇
  2015年   1889篇
  2014年   2777篇
  2013年   3023篇
  2012年   3296篇
  2011年   3546篇
  2010年   2703篇
  2009年   2773篇
  2008年   2585篇
  2007年   3113篇
  2006年   2894篇
  2005年   2405篇
  2004年   2053篇
  2003年   1814篇
  2002年   1595篇
  2001年   1268篇
  2000年   1202篇
  1999年   939篇
  1998年   747篇
  1997年   714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494篇
  1994年   417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4篇
  1966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密度测定和DSC热分析,观测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辐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剂量0—1.13MGy范围内,密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熔化热和熔点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低剂量范围内增加十分明显。以上结果都说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辐照过程中,结晶在完善或有新的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82.
精细功能陶瓷的若干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定全 《压电与声光》1997,19(4):239-241,257
概括了分析自90年代初以来精细功能陶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3.
深亚微米MOSFET衬底电流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器件模拟手段对深亚微米MOSFET的衬底电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有效的道长度,栅氧厚度,源漏结深,衬底掺杂浓度以及电源电压对深亚微米MOSFET衬底电流的影响,发现电源电压对深亚微米MOSFET的衬底电流有着强烈的影响,热载流子效应随电源电压的降低而迅速减小,当电源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热载流子效应不再成为影响深亚微米MOS电路可靠性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4.
结合“98”抗洪抢险实例,对多种险情作了具体分析,通过汛后调查,对抗洪抢险消险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防洪消险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5.
杨盛良  杨德明 《材料工程》1998,(6):46-48,F003
采用声发射(AE)技术,通过测定AE事件数、幅度和持续时间等发射特征参数以及恒载 Felieity效应,对SiC/Al和C/Al两类束丝纤维增强铝昨合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的损失失效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种类、界面状况对复合材料损伤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声发射技术是表征这类复合材料损伤特征很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MgO在含铅PTCR陶瓷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MgO加入到含铅PTCR陶瓷中的作用。用碱土金属Mg2+对(Ba,Pb)TiO3掺杂,在1240~1300℃空气中烧结,获得工艺性能良好,烧结温度较低,电性能优良的PTCR陶瓷材料。试验结果表明:MgO的加入降低了含铅PTCR陶瓷的烧结温度,抑制了PbO的挥发。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研究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在加载情况下的动态响应,进行动态建模和频谱分析,探讨负载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运放滞回比较电路在差动式温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差动式温度控制的角度研究了两种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滞回比较器(基型和交叉耦合型)的传输特性,发现它们均能用作闭环差动式控温单元,并都具有在温度设置点转换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单元设计简单等优点。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种控温单元的控制参数的调节性能和参数的稳定性,获知后者的预置温度(Th或TL)和差动温度范围(△T)的设置值均能各自独立地调节,且系统的Th,TL,△T的实际值几乎仅决定于设置电路本身,因而显得更为优越。文中还讨论了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9.
Work system improvements are implemented in variou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o prevent problems caused by human errors. However, they are almost always applied to problems which have already occurred. This paper examines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latent human errors existing within the work systems beforehand. A procedure for applying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to this identification problem was defined based on over 1000 empirical errors: a work system decomposition criterion and fundamental error modes for listing latent human errors, and then applied to three pract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 order to evaluate its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90.
A mixed mode digital/analog special purpose VLSI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an associative memory with neural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The memory concept is based on a matrix architecture with binary storage elements holding the connection weights. To enhance the processing speed analog circuit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implement the algorithm for the association. To keep the memory density as high as possible two design strategies are considered. First, the number of transistors per storage element is kept to a minimum. In this paper a circuit technique that uses a single 6-transistor cell for weight storage and analog signal processing is proposed. Second, the device precision has been chosen to a moderate level to save area as much as possible. Since device mismatch limits the performance of analog circuits, the impact of device precision on the circuit performance is explicitly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device precis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rows activated in parallel. Since the input vector as well as the output vector are considered to be sparsely coded it is concluded, that even for large matrices the proposed circuit technique is appropriate and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onnection weights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