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2篇 |
免费 | 360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8篇 |
综合类 | 696篇 |
化学工业 | 83篇 |
金属工艺 | 33篇 |
机械仪表 | 38篇 |
建筑科学 | 4744篇 |
矿业工程 | 254篇 |
能源动力 | 250篇 |
轻工业 | 132篇 |
水利工程 | 105篇 |
石油天然气 | 96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7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3篇 |
冶金工业 | 134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683篇 |
2013年 | 463篇 |
2012年 | 528篇 |
2011年 | 651篇 |
2010年 | 490篇 |
2009年 | 491篇 |
2008年 | 465篇 |
2007年 | 404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根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993,(Z2)
根据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深圳大信大厦等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问题和如何贯彻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了探讨,指出了深圳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2.
为了应对老城区房屋数据信息不足、获取不便的问题,提出利用无人机(UAV)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实现老城区住宅自动识别的方法. 根据老城区典型多层住宅的外立面特征,确定出阳台构造、立面朝向和房屋长宽比3个参数控制的住宅判别标准. 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取嘉兴研究区的密集匹配点云、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 融合DOM及DSM数据提取单体建筑轮廓,分割出单体房屋点云. 基于RANSAC算法提取房屋立面点云并确定立面朝向,根据立面的点云空间分布判断立面长度及阳台构造. 试验表明,在研究区应用该方法识别典型住宅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 相似文献
73.
为了给角对角双子塔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同步测压风洞试验方法,从结构风荷载与风振加速度的角度研究了角对角双子塔在不同间距和不同风向角下的气动特性与风振响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就风致响应而言,角对角双子塔存在两个最不利风向角,分别为斜向45°左右和近串联方向的80°左右;在45°风向角附近,角对角双子塔会出现振幅较大的横风向涡激振动,但受到双塔间的气动干扰作用,相应的横风向涡激振动将小于独塔情况,且双塔间有利的气动干扰作用对上游塔比对下游塔更加明显;在80°风向角附近时下游塔将受到上游塔的尾流影响,有可能出现较大振幅的尾流抖振响应;45°左右风向角产生的横风向涡激振动主要出现在亚临界至临界风速下,风速相对较低;80°左右风向角出现的尾流抖振主要发生在超临界风速下,风速相对较高。考虑到大多数超高层建筑的设计风速都小于或接近涡激临界风速,因此控制45°风向下的横风向涡激振动是抗风设计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较小间距的角对角双子塔对抗风设计有利。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住宅建筑中人员适应性调节及热舒适需求动态变化对其全年建筑供暖、供冷能耗影响,首先通过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重庆住宅全年热环境调研数据(样本量2 151份),揭示了居民全年舒适温度随室外温度呈S型变化特性,进而得到了基于人员适应性和动态热舒适的住宅全年供暖、供冷起止时间和动态温度设计参数。结合EnergyPlus建立了典型样本建筑模型(三人户,建筑面积105 m2),分析了在执行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基于人员热适应和温度动态调节下的住宅全年供暖、供冷节能潜力。模拟结果表明:住宅全年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内热环境处于舒适区间(18~26℃)的比例仅占32.2%,采用传统供暖、供冷设定温度(18~26℃)下住宅全年舒适小时比例增加至62.87%,而基于人员适应性的供暖、供冷温度动态调节下舒适比例进一步增加5.45%;采用传统温度设计下住宅全年供暖、供冷单位面积能耗分别约为8.93、17.18 kWh/m2,相比采用温度动态调节下全年单位面积供暖、供冷能耗显著降低,分别为7.78、12.96 kWh/m... 相似文献
75.
含硝型(硫酸钠)卤水含硝高,通过对K^ ,Na^ ∥Cl^-,SO4^2---H2O四元体系相图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老卤与氯化钾联产硫酸钾和氯化钠的工艺,既能生产出无氯钾肥——硫酸钾,又能回收利用老卤、联产纯度达99.47%(质量分数)的氯化钠。 相似文献
76.
为实现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的目标,提出一种设置暗支撑的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墙体内部为支撑钢框架,填充发泡水泥等保温隔热材料,外部设置双向钢筋网并浇注砂浆层作为保护层。框架内填充发泡水泥对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有较大影响,以暗支撑设置、墙体高宽比为变化参数,对6榀单层单跨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各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和滞回特性。结果表明:设置暗支撑能够明显提高新型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相比纯钢框架,新型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具有更高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其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也更强;高宽比对墙体抗侧性能影响显著,高宽比越大,墙体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均越小。给出了新型承重围护保温一体化墙体的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7.
李晓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99-103
现代社会的民用建筑作为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生活的空间产生着大量的固体垃圾,废气、污水,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与日俱增,建筑应有环保治污节能的功能,并建立民用建筑的环保立法,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做到污染的超前处理,将建筑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甚至为零,发展了环保产业,对整个环保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计算机应用技术伴随着行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同步开发。它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问题:1)在建筑物可靠鉴定领域、工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2)不足:包括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受限制,已开发软件的局限性,已有档案资料复用技术水平低,缺乏资料共享、信息库支援;3)发展方向:建立强大信息库,开发全面应用系统,日常使用管理系统,典型问题治理专家系统。并提出未来发展重点-信息库(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9.
从城市设计的范围、过程以及象征性和轴线的运用等4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明清北京古城城市设计的特色,对北京今后的城市建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城市建设中的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邹德斌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1):25-27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已成为城市结构变化的两个重要动因,本文就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动态协调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内在的功能关系与空间形态的关系,做到“新旧结合,以新补旧”,以此推动城市功能与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