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3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篇 |
综合类 | 61篇 |
化学工业 | 222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50篇 |
矿业工程 | 22篇 |
能源动力 | 11篇 |
轻工业 | 14篇 |
水利工程 | 37篇 |
石油天然气 | 269篇 |
无线电 | 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9篇 |
冶金工业 | 15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量,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对分析计算SMG 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浓度分布、注入压力变化,明确体系作用有效范围等,具有一定的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3.
Basin and petroleum systems modelling is a powerful tool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t uncertainties remai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of a petroleum accumulation's size and quality, even when the petroleum system is well known and the latest modell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of a modelling exercis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possible approaches used to assess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igration modelling techniques – the flowpath, Darcy “hybrid” and invasion percolation approaches – on basin‐wide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for a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calibrated, numerical four‐dimensional basin model.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PetroMod® software. The study area is the well‐known Jeanne d'Arc Basin located offshore Newfoundland, eastern Canada. Model predictions were verified against pre‐existing data includ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discovered hydrocarbons in the basin. Modell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rcy method produced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other migration techniques and this was due to the high accumulation efficiency. The flowpath method, and a combination of flowpath and Darcy methods (referred to as the “hybrid” method) yielded similar results; furthermore, the hybrid method predicted the petroleum composition quite accurately. The invasion percolation method gave similar results to the hybrid approach, but little or no variation in API and GOR across the basin was predicted. The adsorption model initially applied did not adequately reproduce the natural behaviour of source rocks with respect to petroleum expulsion efficiency. Therefore a revised model was implemented in which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maturity. This revised adsorption model led to more realistic volumes of hydrocarbons being retained within the source rock.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had only a minor impact on the volume and quality of the petroleum present in the reservoir units. 相似文献
54.
储层孔隙结构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以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组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低渗透油层进行微观水驱油实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相对渗透率、压汞等分析测试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之间内在联系,为油田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3种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溶蚀孔和裂缝是影响本区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主要的微观渗流类型为均匀渗流、网状渗流、指状渗流3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对应不同的微观渗流特征;裂缝发育带的水驱油形式取决于孔隙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影响驱油效率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为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55.
分形双孔介质封闭油气藏的试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分形双孔介质模型,对于裂缝介质和岩块介质分别引入了反映分形体的几何特征的分形维数及分形渗流网络连通状况的分形指数;建立了外边界封闭且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下的变流率问题的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并对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特例,求得了无因次地层压力和井底压力的拉普拉斯空间解,归纳出了几个通用公式,并作了进一步应用的讨论,极大地方便和引导了相应的应用,对油气藏数值模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数字模拟技术正成为油气运移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对前人关于油气运移室内实验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大庆长垣西部外围地区为例,运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盆地演化过程,开展流体动力学研究。对大庆长垣西部外围地区各类输导体进行了定量表征,结合生、排烃研究成果,对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以黑帝庙油层为例阐述了油气运移路径及聚集范围,进一步指出了黑帝庙油层曾经遭受后期破坏作用。油气运聚模拟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57.
安塞低渗油田孔隙结构对渗流特征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渗流曲线的测定是认识油藏流体渗流规律的基础。实验发现安塞油田储集层岩心渗流曲线在低有效净围压下近似表现为两段直线,通过压汞实验和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分析,认为这种特征与储集层孔隙结构有关。在分析渗流特征时应综合考虑孔隙结核特征、流体与孔隙介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58.
理论分析表明:毛管数Nc的值越大,储层孔隙中的油滴越易移动;注水压力梯度ΔP/L越大,油水界面张力σ越小,润湿角越接近90°,储层孔隙中的油滴越易流动。取濮城沙一下油藏的岩心进行了50次实验,表明:Nc增至10-2时,驱油效率ED达80%,剩余油饱和度Sor下降至5%;随着Nc的增大,油、水相渗透率均增大(但油相渗透率的增幅大于水相渗透率),产油率fo增加,产水率fw减小;当驱替相的粘度μw和速度Vw一定时,σ减小,则剩余油饱和度Sor减小,当σ降到10-3mN/m时,Sor低于7%。研究认为,增大毛管数,降低界面张力,尽可能将油藏改造为弱水湿性,这是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剩余油饱和度的有效手段。濮城沙一下油藏采出程度已达48.71%,采收率50.8%,研究结果将为该油藏进一步开采剩余油、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浅谈高能气体压裂与水力压裂联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压裂与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已在油气田增产措施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水力压裂与高能气体压裂联作技术应用较少。文中对水力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的造缝机理和渗流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将两种技术进行联合作业的可能性探讨;并通过安塞油田11口井应用,均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