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57篇 |
免费 | 1379篇 |
国内免费 | 159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22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1443篇 |
化学工业 | 634篇 |
金属工艺 | 13篇 |
机械仪表 | 33篇 |
建筑科学 | 644篇 |
矿业工程 | 626篇 |
能源动力 | 573篇 |
轻工业 | 40篇 |
水利工程 | 3539篇 |
石油天然气 | 15785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9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9篇 |
冶金工业 | 57篇 |
原子能技术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1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37篇 |
2023年 | 279篇 |
2022年 | 498篇 |
2021年 | 596篇 |
2020年 | 628篇 |
2019年 | 529篇 |
2018年 | 456篇 |
2017年 | 614篇 |
2016年 | 797篇 |
2015年 | 701篇 |
2014年 | 1058篇 |
2013年 | 1082篇 |
2012年 | 1391篇 |
2011年 | 1710篇 |
2010年 | 1130篇 |
2009年 | 1077篇 |
2008年 | 977篇 |
2007年 | 1200篇 |
2006年 | 1422篇 |
2005年 | 1258篇 |
2004年 | 1132篇 |
2003年 | 1131篇 |
2002年 | 935篇 |
2001年 | 702篇 |
2000年 | 553篇 |
1999年 | 427篇 |
1998年 | 326篇 |
1997年 | 297篇 |
1996年 | 229篇 |
1995年 | 206篇 |
1994年 | 207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鉴于常规储层润湿性研究方法在低渗或特低渗透储层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根据储层表面水膜稳定性来研究储层润湿性的方法。根据原油、地层水和成岩矿物的物性参数、矿物表面曲率以及毛管压力,用DLVO理论和推广的Young-Laplace公式可以计算岩石表面水膜的分离压力,其大小表征了岩石表面水膜的稳定性,以此判定储层的润湿性。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加拿大高沥青质含量的Athabasca储层和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的润湿性,均为亲水润湿性,与储层实际相一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储层岩石的均质和各种复杂的非均质润湿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电成像测井在东濮凹陷裂缝性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识别和精确评价以"双孔介质"为特征的东濮凹陷三叠系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通过对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地质应用研究,完善了其在裂缝定性识别与定量评价、地层产状描述、井旁构造分析、地应力分析及岩性识别方面的应用。用岩心刻度电成像测井(EMI)、再用电成像测井刻度常规测井,在地质条件及测试资料的约束下,总结出三叠系砂岩裂缝性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而形成了一套划分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方法。据已测试的10口井分析,该评价方法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84.3%,提高了测井对三叠系裂缝性储层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3.
低渗透油藏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通常油层在酸化压裂等工艺技术措施下,才可产出工业油流,对低渗透油藏有效储层进行测井解释较为困难。从冷家堡油田冷46区块的油藏特征出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研究方法。为检测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精度,在取心井中选取5口井进行岩心厚度与测井厚度对比,层划准率达100%。并据此标准划分39口单井有效厚度,有效地保证油层射孔,为注水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
针对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在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开展了百万节点规模的整体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编制的数值模拟前处理接口软件,实现了地质模型到数值模拟模型的保真转换;建立了历史拟合的量化标准,形成了调参约束机制,达到了高精度历史拟合;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后处理软件,对剩余油的定量计算和统计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根据建立的潜力区标准,进行潜力区的定位和精细表征;该方法经在利津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有效地将酸化和加砂压裂优势集成,使其作业方便并明显见到成效,是开发技术人员面对复杂油气藏所遇到的技术难题。酸化与加砂压裂协同作业工艺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低渗透等复杂油气藏所开展的热门新技术。介绍这一工艺技术原理及在四川和青海油田等现场应用的情况。同时,针对吐哈油田公司在该技术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
在进行水电站水库调度计算中采用逐时段递推计算时,一般求解方法是迭代算法,在生产实际中,现行迭代算法有时出现不收敛现象,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如果迭代变量的假设值小于新值,则假设值即为失代变量的下界x-,新值为其上界x^-,否则,假设值为迭代变量的上界x^-,新 值为其下界x-,迭代变量的真值必包含在上下界之间,即x^*∈(x--x^-)。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迭代区间将逐步减小,直至逼近真值,由此即可构造定界迭代算法,应用实例表明,提出的定界迭代算法原理简单,可保证迭代算法绝对收敛,且与迭代变量的修正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97.
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为主的粗粒沉积扇体规模庞大、体系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蕴含巨大勘探潜力。以往主要通过观察露头、分析岩心、测井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研究扇三角洲的沉积结构与演化规律,存在获取地下信息不连续、效率低和分辨率低等问题。利用探地雷达可进行快速、高分辨率连续探测,有助于精细解剖扇三角洲浅部沉积特征。文中利用探地雷达对青海希里沟湖扇三角洲内部结构进行探测,通过野外采集实验,分析数据特征和属性,阐明复杂环境对探测结果的影响,提出复杂环境下探地雷达精细探测的最优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同时,针对数据中道间距不一致、同相轴交叉和地形起伏等问题,提出距离归一化、偏移和静校正三个关键处理手段。实现了水道和坝体边界亚米级精度的定位,给出了水道和坝体的尺寸信息,阐明了洪水对扇三角洲储层结构的影响,为后期埋深数千米的古代扇三角洲储层建模提供了必要的精细构型组合规律和定量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98.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态物理模拟是揭示天然气运聚成藏机理、总结其分布规律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天然气本身特性,使得“易泄漏、难动态、难观察”成为天然气运聚动态成藏物理模拟的最大问题。为了揭示断控气藏运聚成藏机制,总结其气藏形成序列和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东坪、马海—南八仙典型气藏为例,在建立各个典型气藏成藏演化地质模式基础上,针对气藏模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既能实现构造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又能清晰观察气体充注、运移、聚集现象的“一种可调式天然气运聚成藏模拟装置”。运用该装置成功模拟了东坪、马海—南八仙等典型气藏形成过程,明确了断层不仅作为气体运移和传递动力的通道,还控制了演化序列和分布模式;建立了“晚期成藏”和“长期成藏”两种不同类型天然气藏的形成演化序列模式,揭示了“断传高压驱动”天然气运移成藏机理,明确“深浅共存、浅差深好”的天然气藏纵向保存系列,提出了“有浅(浅层气藏)必有深(深层气藏)”,据“浅”寻找“深”的天然气勘探新理念。 相似文献
99.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含水饱和度高,投产含水率上升快,随着气井含水率增大,产量急剧降低甚至停产。在产水气井开采动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气井累计采气量和采收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结合单井投资及气价,确定气井收回投资所要求的最低累计采气量;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储集层含水饱和度上限。同时以气井最低累计采气量为标准,结合储集层含水饱和度及厚度,给出测井解释确定气层、气水层及含气水层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中区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含水饱和度上限为48.2%,气井生命周期内经济最低累计采气量为1 260×104 m3时,气井为效益开采。 相似文献
100.
与常规油藏相比,致密油藏物性较差且渗透率低,油井需压裂建产。由于特殊的地质特征及开发工艺,造成影响该类型油藏产量的因素较多,矿场常用的简单类比法产量预测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经典达西公式为基础,通过灰色理论分析,定量描述影响产量的主控因素。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新投井的产量预测,验证模型的可信度。利用灰色理论与多元回归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方法开展油井产量预测,比传统方法更加科学和准确,可供同类油藏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