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36篇
  免费   2303篇
  国内免费   1199篇
电工技术   73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501篇
化学工业   17664篇
金属工艺   1145篇
机械仪表   603篇
建筑科学   2094篇
矿业工程   890篇
能源动力   248篇
轻工业   4691篇
水利工程   202篇
石油天然气   3046篇
武器工业   176篇
无线电   7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71篇
冶金工业   966篇
原子能技术   358篇
自动化技术   275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558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1082篇
  2014年   1667篇
  2013年   1916篇
  2012年   2683篇
  2011年   2657篇
  2010年   1938篇
  2009年   2141篇
  2008年   1891篇
  2007年   2736篇
  2006年   2779篇
  2005年   2487篇
  2004年   2130篇
  2003年   1997篇
  2002年   1699篇
  2001年   1517篇
  2000年   1240篇
  1999年   1107篇
  1998年   870篇
  1997年   574篇
  1996年   476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09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阳原油中金属含量较高,掺有部分3次采油采出原油,加工时易造成电脱盐装置原油乳化,电导率高,脱盐难度较大。装置投产十几年来脱后含盐一直不合格,经过改造仍然超标,常压塔顶腐蚀严重。为此,对原油进行了电脱盐工艺条件及破乳剂研究,研制出了高效电脱盐设备和生物复合脱盐剂及降电流剂,采用平流弓形电极进行改造,解决了该原油的电脱盐问题,使脱后含盐达到3 mg/L。  相似文献   
32.
T-ZnO晶须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以四脚状氧化锌(T-ZnO)晶须为增强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由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T-ZnO晶须为增强剂所制备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同性的力学性能,T-ZnO晶须填加质量分数为6%时,就可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拉伸强度提高到169%,拉伸功几乎提高了100%,冲击强度提高到300%,抗弯的断裂功提高到158%,而压缩强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3.
芴酮在合成功能高分子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由芴酮合成的双酚芴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有机玻璃方面,与双酚A相比,用双酚芴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更高的耐热性及透明性。  相似文献   
34.
钻井液作为与油层首先接触的外来流体极易对油层造成损害,做好钻井液保护油层工作在整个油层保护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针对华北油田宝力格油田的储层物性,室内从岩心的敏感性评价入手,开展了钻井液保护油层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油层封堵技术的研究,研制出了适合于该油田储层特征的油层保护剂,结合现场钻井液施工的特点,制定了便于现场操作的保护油层施工措施.该技术自2002年开始,在二连地区宝力格油田共实施162口井.采取油层保护措施的井,完善井为86%,说明该钻井液技术在宝力格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加快塑料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新产品开发水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合成树脂生产及加工应用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石化应加快建设塑料加工应用技术中心,为塑料产品的加工用户提供高技术水平和快捷周到的技术服务,在合成树脂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以提高合成树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6.
双转向垂向控缝技术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收  唐汝众  宋长久 《特种油气藏》2006,13(3):89-90,96
针对压裂过程中缝高较难控制的问题,研制开发出新型的油溶性垂向双转向剂,并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首次验证了转向剂对裂缝延伸的控制机理,确定了转向剂的适用浓度及控缝能力。实验表明,转向剂可以增加隔层应力3~4MPa左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控制裂缝高度施工方案的设计方法,并利用全三维软件结合垂向应力剖面对控缝技术进行了优化。现场推广应用30井次,取得了较好的控缝效果。  相似文献   
37.
活化疏松剂用于过磷酸钙生产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过磷酸钙中添加活化疏松剂的试验情况及运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活化疏松剂后鲜肥转化率提高 4.0 % ,产品物性得到改善 ,结块倾向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8.
低温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大孔道深部封堵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用堵剂为高强度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交联凝胶SAMG-1,由<6%淀粉、4.5%-5.5%丙烯酰胺、0.003%-0.006%交联剂组成,35℃成胶时间受淀粉和交联剂用量控制,为18-20小时以上,成胶前黏度-100 mPa.s。该堵剂具有长期稳定性,在储层岩心中注入深度15 cm的堵剂,在35℃候凝48小时后及老化90天后,封堵强度分别为0.61和0.59 MPa/cm,封堵率分别为98.6%和98.1%。该堵剂优先进入高渗层,注入0.5 PV并成胶后,2组双填砂管组成的模型低、高渗管渗透率保留率分别为68.4%、0.7%和69.4%、0.0%。吉林扶余油田西一区+15-8.2区块有水井6口,油井13口,含水率达91.5%,注入水最快在5天内到达油井。报道了该区块整体深部调剖封堵窜流通道的情况,详细叙述了+15-9.2井施工中通过注入压力和井底回压控制注入流量,使堵剂陆续进入原生和次生孔道的工艺作业,该井设计注入堵剂92 m3。6口水井整体调剖后,油井产液量差别减小,产油量增加,有效期已超过了9个月,共增油843 t,含水平均下降3.87%。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在淡水中的集油能力。结果表明,这4种羧酸在淡水表面的表面膜压随其分子中碳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后两者的表面膜压高达45~50mN/m,显著高于各类油膜膜压,满足集油剂对表面活性物质膜压的要求。4种脂肪羧酸在淡水中使柴油油膜的收缩率在1min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0%、81.8%、83.8%和88.2%。它们的己醇、正庚醇、正辛醇、仲辛醇溶液的集油持续性,总体上随羧酸分子碳数增加而增大。其中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集油能力非常接近,它们的正庚醇、正辛醇和仲辛醇溶液使柴油膜面积收缩率在120h后仍保持在66.0%~70.2%。该类集油剂毒性低,易为生物降解,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Polymer‐Derived Glasses and Ceramics in the Si–C–O System. Part 2: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by means of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elected area diffraction Liquid or solid silicone resins represent the economically most interesting class of organic precursors for the pyrolytic production of glass and ceramics materials on silicon basis. As dense, dimensionally stable components can be cost‐effectively achieved by admixing reactive filler powder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olymer‐derived residues must be exactly known dur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us, in the present work, glasses and ceramics produced by pyrolysis of the model precursor polymethylsiloxane at temperatures from 525 to 1550 °C are investigated. In part 1, by means of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bonding state of silicon was determined on a nanometre scale and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metastable Si–C–O matrix into SiO2, C and SiC was proved. The in‐situ crystallization could be considerably accelerated by adding fine‐grained powder of inert fillers, such as Al2O3 or SiC, which permits effective process control. In part 2, the micro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elected area diffraction. Turbostratic carbon and cubic β‐SiC precipitate as crystallization products. Theses phases are embedded in an amorphous matrix. Inert fillers reduce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by several hundred °C. In this case, the polymer‐derived Si–C–O material acts as a binding agent between the powder particles. Reaction layer formation does not occur. On the investigated pyrolysis conditions, no crystallization of SiO2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