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8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电工技术   86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90篇
化学工业   480篇
金属工艺   498篇
机械仪表   272篇
建筑科学   1450篇
矿业工程   334篇
能源动力   209篇
轻工业   117篇
水利工程   270篇
石油天然气   187篇
武器工业   34篇
无线电   4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2篇
冶金工业   400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3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永磁同步风电系统网侧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磁同步风电系统使用两电平电压型双PWM变换器向电网输送电能.由于变换器直流侧负载扰动引起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影响输入电网电能质量.为了减小负载扰动对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提出一个基于相似反对称结构理论的网侧变换器控制方法.以相似反对称结构为闭环期望结构,采用逆推法设计网侧控制器.对系统在负载扰动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控制输入电网电能功率因数,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缩短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为优化输电网的电能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南京某大厦深基坑支护结构侧土压力的实测研究 ,分析和研究了软土地区悬臂支护结构、单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连拱支护结构侧土压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3.
孙家异  韦永壮 《计算机工程》2021,47(3):155-159,165
模板攻击是一种重要的侧信道分析方法,其在实际密码算法破译中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DoT在硬件和软件实现中都表现出优秀的性能,尽管目前针对DoT算法的传统数学攻击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该算法在具体实现中是否足以抵御侧信道攻击仍有待研究。基于DoT算法结构及其S盒特点,提出一种针对DoT算法的模板攻击方法。基于汉明重量模型来刻画加密算法运行时的能耗特征,将S盒输出值的具体分布作为中间状态值构造区分器,从而进行密钥恢复。测试结果表明,该模板攻击仅需6组明文就可恢复出8 bit密钥信息,DoT密码算法在该模板攻击下具有脆弱性。  相似文献   
54.
基于深度学习的建模类旁路密码分析(Deep Learning Side Channel Analysis/Attack,DLSCA)对于各种旁路攻击场景的密码破解效果都十分显著,但是DLSCA仍存有安全评估问题。基于AES对称加密算法的能量分析,通过信息熵角度分析准确率等传统机器学习性能指标无法评估DLSCA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模型训练程度的原因。定义密钥信息量,分别阐释密钥信息量与旁路安全评估、DNN模型训练阶段性能评估的关系,建立深度学习模型与旁路分析二者的联系,提出以密钥信息量为核心的DLSCA安全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节理岩体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特征对重力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计算节理岩体在主滑动方向上沿不同角度剪切的连通率与相应的抗剪强度参数,对Mohr-Coulomb强度准则进行各向异性修正。在此基础上,结合极限分析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岩体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特征的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向家坝泄12坝段的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并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获得的临界滑裂面位置比较接近,但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明显小于传统方法,且临界滑裂面的剪出段倾角与坝基岩体连通率的最大值方向基本一致,和实际情况相符。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岩体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对合理评价重力坝的抗滑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为更加深入研究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规律,以印尼地区某工程为依托,对3根直径为800 mm的嵌岩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桩身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根试桩的Q-s曲线均为缓变型,沉降量均不超过17 mm,回弹率较大,介于54.8%~70.9%之间,残余沉降较小,承载力较高,均满足设计要求。桩身轴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逐渐增大,随深度逐渐递减;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具有异步性,随着荷载的增大,桩侧摩阻力逐渐发挥,在嵌岩段桩侧摩阻力最大,但仍未充分发挥;桩端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大,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占比约55%,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研究结果对国内桩基规范的完善以及当地桩基规范的制订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在"文化趋同"愈发明显的当今社会,城市本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新徽派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继承,绽放于各个地区。本文以场所复兴为出发点,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建筑本我的表达"以及"情感体验"三个方面举例论述了场所精神的营造。  相似文献   
58.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approach to computing the reachability set by using place invariants and strict minimal siphons for S3PR with specific resource places. First, the set of invariant markings is enumerated. Then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is developed to decide whether a marking is spurious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okens in the corresponding places of any strict minimal siphon and their bounds. In addition, the spurious markings are calculated. Finally, the reachability set of the net is generated by removing all the spurious markings from the set of invariant marking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59.
针对异步电机定子变频在解决高压电机调速时,对输出电压的等级要求高,对调速技术要求不足,在原有仅采用控制触发增量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闭环控制。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通过在仿真模型中引入S函数,建立了定转子分段变频有级调压闭环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以双变量变频器为基础设计了实验电路,编写了实验程序,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定转子调速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双变量交交变频器在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侧供电实现调速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随着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智能电表和新一代无线通信等的发展,以及通过电价机制实现需求侧管理,配电系统的状况逐步发生变化,智能配电系统应运而生。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也有能力参与上层输电系统的优化调度或市场化运行。在过去的10多年间,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未来配电系统的组成、体系架构、规划方法、运行策略等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逐步建立了智能配电系统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对含电动汽车的智能配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做了评述并对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首先分析了智能配电系统的体系构成,并给出了一种系统架构;之后对智能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有待研究或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就智能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与控制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