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7篇
  免费   111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电工技术   65篇
综合类   1106篇
化学工业   3812篇
金属工艺   117篇
机械仪表   154篇
建筑科学   2049篇
矿业工程   197篇
能源动力   812篇
轻工业   2020篇
水利工程   222篇
石油天然气   345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6篇
冶金工业   567篇
原子能技术   42篇
自动化技术   8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851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668篇
  2005年   527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探讨采用先进的A/O(厌氧菌 /好氧菌 )生物脱氮技术对己内酰胺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的工作机理和工艺设计方法 ,分析了温度、溶解氧、pH值、进水碳氮比等参数对生物脱氮工艺过程的影响 ,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2.
生物制剂在SBR中的工业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炼油废水的SBR装置中加入一种生物促进剂和毒性缓冲剂,在投加量均为7mg/L的条件下,与未投加生物促进剂时相比,出水COD的去除率增加约50%,挥发酚由20mg/L降至4.9mg/L,污泥浓度由3.9g/L提高到4.9g/L,污泥絮体增大,结构紧密。  相似文献   
73.
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水厂污泥中铜、锌含量的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测定污泥中铜、锌的回收率分别为95%~104%,96%~105%,RSD﹤5%。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污泥中铜、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74.
ICEAS工艺脱磷除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ICEAS工艺的特点,可以从时间上实现脱氮、除磷的厌氧一好氧间歇状态。通过对瓦房店龙山污水处理厂一年半的运行分析,提出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运行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75.
焦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油浆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继梅 《工业催化》2002,10(4):13-15
通过油浆掺炼小试, 对以加工管输原油等中间基原油为主的安庆炼厂焦化装置掺炼RFCC油浆生产中的物料平衡、产品质量、生产操作、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油浆掺炼将导致焦化装置液收下降、气体及焦炭产率上升,蜡油芳烃含量上升,不利于提高装置加工量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6.
Phosphorus (P) inputs are required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most acid soils of the tropics and subtropics. Phosphate rocks (PR) and organic materials have been suggested as alternative P sources in these soils.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P availability from sewage sludge (SL) is scanty.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 such as partial acidulation and compaction with water-soluble P sources have been recommend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greenhous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agronomic effectiveness (RAE) of Florida PR and sewage sludges (irradiated and non-irradiated) applied alone and in mixture with a water-soluble source (triple superphosphate, TSP) at two rates (50 and 150 mg P kg–1 soil). The 32P isotope dilution technique was utilised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of P in the plant taken up from the P fertilizer treatments. Wheat was grown on an acid loamy sand Dystric Eutrocrepts and harvested 6 weeks after planting. Results on total P uptake and the RAE of the P fertilizer sources tested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50 mg P kg–1 soil as TSP was adequate in supplying P to the 6-week-old wheat plants as compared to PR and sewage sludge. Intermediate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the mixtures. Similar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high P rate. For a given P rate, phosphorus uptake from PR and SL in presence of TSP was higher than P uptake from these sources alone, indicating an enhancement effect of TSP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non-readily available sources. With respect to P uptake from PR applied alone, the relative increases in P uptake from PR due to TSP influence were 52 and 67% for the low and high P rate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increases in P uptake from SL due to TSP when compared to P uptake from SL alone were 102 and 59% for the low and high P rates of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of a water-soluble P fertilizer together with a non-readily available P source shows an enhancement on the P uptake from the non-readily available P source by the wheat plant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estimated enhancement effects are very likely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77.
以厌氧折流形式的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进行了连续流有机废水发酵产氢试验研究。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三格室,单格有效容积9.16L。以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剩余污泥为种泥,在容积负荷为8.89kg COD·(m~3·d)~(-1),水力停留时间为13.5 h,温度(35±1)℃等条件下,系统启动运行25 d后达到稳定运行状态。系统稳定运行时,总产气量和产氢量分别稳定在59.0 L·d~(-1)和32.0 L·d~(-1)左右。其中,第一格室、第二格室和第三格室的平均产气量及其氢含量分别为14 L·d~(-1)、25 L·d~(-1)、20 L·d~(-1)和50%、60%、50%。系统污泥的比产氢速率为76.64 L·(kg VSS·d)~(-1)。与同类生物制氢反应器相比,厌氧折流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操作灵活、容积利用率高、生物持有量高以及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在发酵生物制氢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8.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概述了焦化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等水质特点和传统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缺陷,提出应用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这一新途径。并就技术和经济方面对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分析,说明利用该技术处理焦化废水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指出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面临催化剂溶出和反应设备材质要求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9.
易艾琼 《上海化工》2007,32(9):30-33
利用有机垃圾产氢的研究逐渐兴起,人们利用有机垃圾产氢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有机垃圾资源化,减少环境的污染,又可以通过无污染氢气的获得改善能源市场,缓解能源的压力。分析了国内外厌氧发酵产氢的技术现状;以厌氧发酵产氢的原理和机理入手,讨论微生物、发酵过程、过程参数等对产氢效率和速率的影响;最后还对厌氧发酵产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0.
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作物秸秆生产可再生能源是解决秸秆环境污染和开辟新的能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主要有热解气化、厌氧消化、液化、乙醇化、直接燃烧和固化等。简要介绍了我国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及利用现状,着重对国内外作物秸秆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工业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加强作物秸秆液化与乙醇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工艺过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