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87篇
  免费   6208篇
  国内免费   5503篇
电工技术   229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420篇
化学工业   7639篇
金属工艺   2400篇
机械仪表   1838篇
建筑科学   15109篇
矿业工程   2928篇
能源动力   2053篇
轻工业   3645篇
水利工程   5423篇
石油天然气   2432篇
武器工业   453篇
无线电   51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49篇
冶金工业   2481篇
原子能技术   1071篇
自动化技术   2496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862篇
  2022年   1611篇
  2021年   1989篇
  2020年   1979篇
  2019年   1868篇
  2018年   1625篇
  2017年   2093篇
  2016年   2122篇
  2015年   2229篇
  2014年   3558篇
  2013年   3393篇
  2012年   4171篇
  2011年   4535篇
  2010年   3517篇
  2009年   3665篇
  2008年   3383篇
  2007年   4175篇
  2006年   3740篇
  2005年   3260篇
  2004年   2778篇
  2003年   2360篇
  2002年   1997篇
  2001年   1584篇
  2000年   1431篇
  1999年   1142篇
  1998年   918篇
  1997年   803篇
  1996年   658篇
  1995年   584篇
  1994年   495篇
  1993年   369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55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01.
水土流失径流养分监测通常采用野外采集后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操作复杂。为验证离子选择电极这种可快速测量养分的方法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可靠性,以氨氮离子选择电极为例,与传统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在准确度、抗离子干扰及坡面径流迁移规律等方面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电极法测定范围最大值为1000 mg/L,分光光度法测定范围最大值为2 mg/L;用幂函数模型模拟坡面径流氨氮迁移规律时,电极法测定值的拟合系数为0.9537,分光光度法的为0.9305。在95%的置信水平上,两方法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而电极法的标准偏差小,其结果更接近标准值。  相似文献   
902.
软上地基上加筋碎石垫层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加筋和不加筋碎石垫层在软土地基上的承载特性,分析了垫层厚度、加筋材料、加筋层数、筋体布置位置等因素对垫层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垫层厚度对地基沉降影响明显,合理的垫层厚度能有效地降低地基的沉降;加筋后的碎石垫层对降低地基沉降的效果更明显,同等条件下,土工格室的加筋效果优于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及筋体布置位置对加垫碎石垫层承载特性有一定影响,层数越多加筋效果越好,将筋体布置在垫层下部时效果最好;加垫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基床系数,其中土工格室加筋碎石垫层对提高地基基床系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03.
针对陕南旬阳地区某电厂工程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遇到的膨胀土问题,结合场址附近圆砾资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良方法——在膨胀土中掺入圆砾.根据土工试验规程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分别按照掺加圆砾比例为0%、20%、30%、40%、45%和55%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试样的最大干密度从1.84g·cm-3提高到2.05g·cm-3,最优含水量从18.76%降低到11.32%;对改良试样进行膨胀量试验,掺加圆砾比例为45%时膨胀性改良效果最好,浸水膨胀达到稳定的时间约为600min.而未掺加圆砾的试样在2 160min还未达到膨胀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04.
The rol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catalyst components in CuO–ZnO–ZrO2–Al2O3 (CZZA)/HZSM-5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dimethyl ether (DME) synthesis via carbon dioxide hydroge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CZZA catalyst showed excellent stability during methanol (MeOH) synthesis for 100 h, while there was a severe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bifunctional catalyst for DME synthesis. Henc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intimacy of two catalyst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for DME synthesis, including mixed and separated modes. For the mixed mode, the particle size of catalysts and the amount of reaction intermediates were proven to influence the catalyst deactivation. For the separated mode, the catalysts showed rapid deactivation within a short time.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remarkable deactivation of separated mode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copper active centers (e.g., sintering and oxidation) and blockage of acid sites via increased coke deposition on HZSM-5.  相似文献   
905.
The swelling behavior in micro-extrus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mensional and shape accuracy of microproduct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characteristic scale, defined as the gap of die land in an annular micro-extrusion die, on the extrudate swelling behavior of viscoelastic melt is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micro-extrus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elling behavior displays an obvious depend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An increase in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reduces the swell ratio and retards the process to reach the equilibrium state. In contrast, a decrease in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results in a larger magnitude of change in velocity field and faster relaxation development of stress field. The location of the maximum velocity layer for the laminar flow gradually deviates from the geometric center of channel toward the wall of mandrel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Moreover, an increase in the flow rate results in a larger swell ratio for a constant characteristic scale. The elastic effect plays a more dominant role than the viscous effect in determining the viscoelastic swell behavior. It is imperative to consider the complicated swelling behavior and remarkable viscoelastic effect simultaneously in micro-extrus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06.
该文研究了中频400~800Hz条件下纵磁真空灭弧室内的磁场特性,利用Ansys Maxwell求解了三维瞬态纵向磁场分布.由计算结果可知:在电流变化的过程中,中心区域纵向磁场的变化明显滞后于其他区域.电流峰值时在触头片开槽交错放置的位置有磁场峰值区域,电流过零时中心区域有明显剩磁.当频率增加时,涡流效应更明显,使纵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值减弱.对中心点,频率提高导致过零时剩磁增加,磁场滞后相位更明显,影响电弧扩散.增加触头片开槽数可以减弱涡流效应,而增加触头杯座槽旋转角,触头中间平面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近似线性增加.文中通过分析电弧形态和电压等实验结果验证了磁场滞后对真空灭弧室的开断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7.
曲泓硕  张伦  张小松  纪文彬 《化工学报》2021,72(Z1):210-217
研究典型叉流式溶液除湿系统中,溶液循环流量(Gcir)、冷/热量(Qc/Qh)和系统流程对除湿/再生空气状态变化和除湿效果的影响机制。分析不同工况下空气在焓湿图中的过程曲线特征,比较各因素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当Gcir约为0.05 kg/s时,溶液除湿系统达到最佳除湿效果;当QcQh比例接近,总量由29.4 kW增加至48.9 kW时,系统中除湿量由3.7 g/kg上升至5.7 g/kg;不同流程中,当冷却对象为溶液时,溶液除湿效果较好。相较于溶液除湿系统中GcirQc/Qh,溶液除湿流程对空气状态变化和除湿效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空气过程曲线在各流程下具有显著特征,溶液除湿流程是影响空气状态变化和除湿效果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908.
长期以来,栅极老化一直是SiC MOSFET器件可靠性研究的关键,而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则是栅极老化的重要现象。由于栅极老化的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存在应力撤出后的恢复现象,如能在可靠性实验中快速、准确地监测SiC MOSFET器件的栅极老化变化量,对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提出一种新的栅极老化监测方法。该方法以体效应下的阈值电压VTH(body)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来描述VTH(body)和栅极老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栅极电压开关过程中从体二极管电压–栅极电压曲线中得到VTH(body)的方法,并详细研究实验参数对VTH(body)的影响。此外,通过高温栅偏实验对VTH(body)的实用价值进行验证,并与栅极老化参数阈值电压VTH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新型栅极老化监测方法可以实现栅极老化的快速、准确及非恒温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909.
以马来酸酐和二乙二醇醚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二乙二醇醚马来酸酯(MD),此分子结构中具有酯基、醚键及碳碳双键,将此中间产物分别与乙酸钙、乙酸锌反应,制得二乙二醇醚马来酸酯钙/锌盐(MD?Ca/Zn)。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分析了热稳定剂产物的结构,分子中含有醚键、酯基、碳碳双键、羧酸盐结构,可作为PVC主效热稳定剂。通过刚果红法、热老化法、热失重法、电导率等检测方法,和市售硬脂酸钙/锌进行对比,验证了热稳定效果及性能,分析了热稳定机理,同时探究了与辅助热稳定剂β?二酮(硬脂酰苯甲酰甲烷)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当MD?Ca/Zn=2∶1(质量比,下同)时,对PVC的热稳定效果最好;初期白度可以达到40 min,静态热稳定时间为35 min;与热稳定剂总质量10 %的β?二酮复配后PVC的热稳定性能还可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10.
张峻玮  董力群  马韵  张军  薛平 《中国塑料》2021,35(11):125-132
以锥形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段、过渡体和挤出机头为研究对象,基于Polyflow非等温稳态和瞬态的有限元模拟,对不同径向间隙下流场中各场量分布情况和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含能材料在挤出段、过渡体和挤出机头流道中的安全和混合问题。从安全和混合效果两方面考虑,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优选径向间隙。结果表明,最大剪切速率、最高剪切应力和最高黏性耗散热均在挤出段流道入口附近,最高压力在挤出段流道出口处,最高温度在机头处;锥形双螺杆的混合效果随着间隙的增加而增加;在径向间隙为0.5 mm时,流道的安全性能最差,径向间隙为1 mm时,流道的安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