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0篇
  免费   1642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电工技术   495篇
综合类   1535篇
化学工业   948篇
金属工艺   196篇
机械仪表   509篇
建筑科学   7634篇
矿业工程   1204篇
能源动力   371篇
轻工业   118篇
水利工程   1994篇
石油天然气   170篇
武器工业   152篇
无线电   4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08篇
冶金工业   179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58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522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368篇
  2011年   1416篇
  2010年   1189篇
  2009年   1223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1217篇
  2006年   939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series of macrocyclic(arylene multisulfide) oligomers were synthesized under high dilution conditions by reacting diphenyl ether/diphenyl/diphenyl disulfide/diphenyl methane with dichloro disulfide in the presence of a trace amount of iron powder by a one‐step reaction. From MALDI‐TOF mass spectra,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repeating units of the cyclization ranged from two to seven and the unit of macrocyclic(arylene multisulfide) oligomers had one to seven sulfur atoms. The macrocyclic oligomers readily underwent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in the melt, resulting in linear,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ultisulfides. DSC thermogram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ur polymultisulfides, derived from the macrocyclic(arylene multisulfide) oligomers, are amorphous in nature. The macrocyclic(arylene multisulfide) oligomers and polymers were analyzed by MALDI‐TOF‐MS, IR, HPLC, NMR, DSC, and TGA methods.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1: 735–741, 2004  相似文献   
102.
任庆国 《人民长江》2017,48(16):54-59
为准确、科学及全面地对隧道变形进行趋势判断和预测分析,将隧道的变形过程划分为中期阶段和长期阶段,利用R/S分析对其位移序列和速率序列进行趋势判断研究,再利用PSO-BP神经网络对各阶段的变形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R/S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两者的一致性。利用两个工程实例进行检验,得出各序列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各序列均具有持续变形的长期性,且位移序列的趋势性均大于速率序列的趋势性;同时,变形预测结果也显示隧道后期变形将持续增加,验证了R/S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3.
杨波  刘浩 《人民长江》2017,48(15):57-61
楔形环管片是盾构隧道曲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珠海-澳门轻轨某急弯隧道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楔形环管片在不同管片幅宽、楔形量、隧道曲率半径、千斤顶压力等条件下管片纵向接头的受力情况,重点分析了管片环间接头的最大正负弯矩。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盾构隧道曲线半径减小,正负最大弯矩均增大,不同隧道转弯半径下,管片最大正负弯矩均随接头抗弯刚度的增大而增大;不论正负弯矩,均有管片幅宽越小最大弯矩越大的现象。不同管片幅宽下,管片最大正负弯矩均随接头抗弯刚度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半径为150 m时,最大正弯矩基本随着千斤顶压力呈线性增大的趋势,最大约为1 180 k N·m。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急弯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水工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变形特征对保证其长期稳定性具有关键的作用。该文以中部引黄施工支洞为例进行实态建模,通过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未加强支护前,锁脚锚杆所受的压应力已超过锚杆的抗压强度,拱脚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变形主要集中在拱顶、底板部位;加强支护后,钢拱架变形、钢拱架轴力和锚杆最大拉应力都得到减小。支护效果稳定且能够满足施工及后期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5.
隧道式锚碇的变形破坏机制涉及到结构与围岩的协同作用问题。以华丽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悬索桥两岸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类比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控制要素,设计了超载数值试验。根据塑性区的扩展过程确定了施工安全监测和需要采取预加固的重点部位,确定了隧道锚围岩的破坏模式。根据锚面监测点位移由mm到cm量级突变确定的两岸锚岩系统极限荷载均为6~8倍设计缆力,则锚岩系统的设计承载力取3倍设计缆力下变形安全是有保障的。丽江岸塑性区在10 P下贯通;华坪岸塑性区在14 P下贯通。设计缆力作用下,丽江岸锚碇最大位移1.5 mm、围岩1.2 mm、地表0.5 mm;华坪岸锚碇最大位移1.7 mm、围岩1.5 mm、地表0.7 mm,其响应顺序为后锚面监测点前锚面监测点锚碇中间岩体地表点,可作为后期结构及围岩安全监测布点和预警的参考,也证明当前设计缆力下变形和强度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泥岩隧道的特殊性,通过优化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讨论泥岩隧道掘进的经济性、安全性。采用预埋振速传感器监测的方式,分析光面爆破对隧道周围岩体的扰动。现场光爆技术应用效果显著,隧道开挖轮廓线内基本未出现超欠挖现象,半孔率达86%以上,爆破进尺提升约15%,孔痕长度基本均匀分布一般都在孔长的66%以上;萨道夫斯基公式的系数K衰减明显、α基本稳定,光爆的振动速度和围岩扰动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7.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water decomposition were examined for photocatalysts using hexa- and octa-titanates and TiO2(B) with different tunnel space in the structure. Using RuO2 as promoter, M2Ti6O13 (M = Li, Na, K, Rb) showed the stoichiometric production of Hz and O2 except for Li, whereas H2Ti8O17 and TiO2(B) had very low activity producing only hydrogen as a product. The effects of promoters on Na2Ti6O13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RuO2 > RuO2 + IrO2 > IrO2 > RuO2 + Pt > MnO2. These effects along with other related ones are discussed: it emerges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tunnels is important for the achievement of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08.
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腐蚀防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安 《电镀与涂饰》1996,15(4):39-40,58
简述了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局部腐蚀、点蚀、钝化膜形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李小顺  冯艺  彭望 《人民长江》2017,48(2):74-7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国际上近年发展的一项集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空间数据。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放空检修时发现少数洞内存在混凝土破损情况,但受时间与费用等因素限制,难于以采用常规手段详细检查混凝土表面缺陷与变形等问题。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洞进行全断面扫描,及时探查了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并进行了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还得到混凝土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建立了混凝土表面缺陷基准数据库,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变化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介绍了1995年及“八五”期间中国化学工业在生产的增长、基建与技改、科技进步、对外开放、深化企业改革和强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九五”时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