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6篇
  免费   1308篇
  国内免费   795篇
电工技术   182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87篇
化学工业   1126篇
金属工艺   574篇
机械仪表   739篇
建筑科学   1774篇
矿业工程   875篇
能源动力   415篇
轻工业   395篇
水利工程   422篇
石油天然气   589篇
武器工业   126篇
无线电   41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1篇
冶金工业   210篇
原子能技术   491篇
自动化技术   2505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1225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009篇
  2010年   940篇
  2009年   1022篇
  2008年   1083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青油田北区油气运移通道与成藏关系研究表明,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方式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以及成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该区油气运移输导层(不整合面、连通砂体、断层及三者的组合形式)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及其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为勘探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2.
在对沙二上2+3油藏的非均质性和窜流特征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性识别;利用特征曲线法进行优势渗流通道的模式识别;利用概率统计法进行优势渗流通道参数描述。该识别方法在沙二上2+3油藏的应用结果表明:沙二上2+3油藏大部分井组已形成大孔道乃至特大孔道;无论是水井还是油井,油藏的优势渗流通道均为孔道型;优势渗流通道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油层中部的26-32小层;油藏内优势渗流通道的渗透率为5000~50000×10-3μm2,孔道半径为25-80μm。  相似文献   
993.
渤海边缘洼陷整体勘探程度较低,烃源岩生、排烃能力分析是研究重点。为明确庙西凹陷中南洼地区油气富集规律,从烃源岩分析和油源对比入手,明确低熟油优势运移通道类型,进而预测油气富集层位与区带。研究表明,中南洼地区发育巨厚沙三段,其有机质母质类型以混源为主,沉积水体为半咸水-咸水环境,现处于低熟阶段,为蓬莱25-6油田主要油源,证明其为研究区主力生烃层系。烃源岩热演化与排烃强度分析表明庙西凹陷中南洼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低,而低熟油初次运移动力较弱,因此单一型的油气二次运移通道运移量高于复合型通道,沿断层近距离运移馆陶组就近成藏几率较大。研究区中部走滑带断层活动性强且深切油源,主干走滑和其派生断层形成背斜形态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94.
济阳坳陷油气主运移通道及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济阳坳陷的油气勘探领域可划分为上第三系河流型、下第三系湖泊型和前第三系潜山型三类层系,其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为断层、骨架砂体和不整合面。其中,断层是油气垂向远距离运移和控制上第三系河流型勘探层中"下生上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骨架砂体、断层一骨架砂体是油气发生阶梯状运移并控制下第三系湖泊型勘探层中"自生自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不整合面和断层一不整合面是油气发生横向远距离运移和控制前第三系潜山型勘探层中"新生古储"式油气藏形成的主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995.
低渗透厚油层层内优势窜流通道定量识别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厚油层引入能有效表征优势窜流通道的4项参数,应用加权K-means聚类算法开展优势窜流通道的定量识别方法研究。利用该方法对乾安油田Ⅰ区Ⅶ砂组油藏59口井177小层进行识别,诊断出22口井存在优势窜流通道,与研究区示踪剂检测结果基本相符。根据优势窜流通道的单井识别结果,绘制了优势窜流通道平面分布图,研究其分布规律。优势窜流通道的分布区域主要受砂体微相、砂体形态及古水流方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6.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相似文献   
997.
运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实际勘探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气源成因和运移通道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盆地内巨厚的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及第四系富有机质沉积岩可生产大量的热成因气和细菌成因生物气,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气源;盆地内断裂和底辟构造发育,把热成因气源源不断从深部运移...  相似文献   
998.
通道压裂维持高导流能力的前提是支撑剂团完全支撑裂缝,但目前对于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能否完全支撑裂缝尚不清楚。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支撑剂团与地层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厚度和直径的支撑剂团在地层闭合压力下的最优铺置间距,即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当相邻支撑剂团间距小于最优铺置间距时,支撑剂团可完全支撑裂缝,反之裂缝部分闭合,导流能力下降。以支撑剂团最优铺置间距为基础,根据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出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排量和地层闭合压力越高,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短;裂缝宽度越大,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越长。整个通道压裂过程应提高施工排量,在高闭合压力地层中减小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在低闭合压力地层中应增加最优中顶液脉冲时间。  相似文献   
999.
赵冬云  李学艺  王强  李贵生  盖国生 《录井工程》2015,26(2):62-65,92,93
针对大港地区港西油田浅层水窜通道严重和注入水通过裂缝等窜至地面问题.开展浅层水窜通道和断层封堵技术研究。结合油藏条件和流体性质优选出超分子聚集体.对其温度、盐度适应性以及-枯度、添加剂和注入性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寞验结果表明,1号超分子聚集体(配方:1.0%光亚凝胶+0.1%交联剂+高强度复合造壁刺)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性、耐盐性、粘弹性.且抗冲稀能力强、强度高、注入性能好.可实现大剂量高速注入;并且在聚集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交联剂能大幅提高聚集体性能。结合油葳情况制定了现场试验方案并进行了实施.方案实施后近1年的跟踪结果表明,注水井的注水压力稳定.受益油井的井组增油量较实施前增加了10j%.投入产出比达1:4.8。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港西地区浅层大孔道的封堵问题.为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寻找葡南生产井黑帝庙天然气窜气的根源,在地震剖面和录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详尽地刻画了13口窜、漏气生产井气体流窜的纵横向通道,认为白垩系顶部不整合与上覆泰康组底砾岩共同构成最佳气体横向输导通道,断层为气体流窜的最大纵向运移通道;通过对研究区生产井黑帝庙天然气窜气成因的研究,将黑帝庙天然气窜气分为3种类型:黑帝庙储层窜气型、断面窜气型、不整合面底砾岩窜气型.黑帝庙储层窜气型是泄漏气通过黑帝庙油层的砂体在横向上直接运移到窜气井孔,再由窜气井孔垂直运移到地表;不整合面底砾岩窜气型,主要以明水组沉积末期反转形成的风化层及其上覆第三系底砾岩为横向运移通道,由漏气井孔运移至窜气井孔,再垂向运移到地表;断面窜气型是黑帝庙气体从漏气井孔垂向运移到断面后,气体再沿断面做横向和垂向运移到断穿该断面的窜气井孔内,然后再通过窜气井孔垂向运移到地表.研究结果认为塌陷生产井葡196-20为漏气井,为下一步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