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01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4篇 |
综合类 | 736篇 |
化学工业 | 3093篇 |
金属工艺 | 70篇 |
机械仪表 | 156篇 |
建筑科学 | 630篇 |
矿业工程 | 936篇 |
能源动力 | 309篇 |
轻工业 | 1946篇 |
水利工程 | 74篇 |
石油天然气 | 5919篇 |
武器工业 | 59篇 |
无线电 | 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02篇 |
冶金工业 | 208篇 |
原子能技术 | 17篇 |
自动化技术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84篇 |
2022年 | 445篇 |
2021年 | 439篇 |
2020年 | 366篇 |
2019年 | 357篇 |
2018年 | 230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396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862篇 |
2013年 | 840篇 |
2012年 | 861篇 |
2011年 | 827篇 |
2010年 | 706篇 |
2009年 | 702篇 |
2008年 | 751篇 |
2007年 | 634篇 |
2006年 | 632篇 |
2005年 | 571篇 |
2004年 | 631篇 |
2003年 | 524篇 |
2002年 | 401篇 |
2001年 | 383篇 |
2000年 | 332篇 |
1999年 | 313篇 |
1998年 | 327篇 |
1997年 | 268篇 |
1996年 | 313篇 |
1995年 | 245篇 |
1994年 | 193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8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咖啡伴侣(植脂末)的研究与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咖啡伴侣(植脂末)的试验研究原理、主要关键技术条件的选择。根据选择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配方试制出国产的咖啡伴侣,并且测定了其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首先通过脂肪酸与酸酐反应,得到多元羧酸中间体,再将其与改性多乙烯多胺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一种酰胺类沥青乳化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乳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实验室对比测试了自制乳化剂与进口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及其所制乳化沥青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乳化剂制备乳化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可满足微表处施工技术要求,且自制乳化剂具有较高的固含量和较好的储存稳定性,乳化沥青8 min即可破乳,用于微表处养护可快速开放交通;自制乳化剂价格仅为进口乳化剂的76.4%左右,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6.
采用由南京工大釜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原料油预混乳化技术分别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所属公司的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中国石化的装置在投运膜混合器后,干气收率下降0.12个百分点,生焦收率下降0.20个百分点,汽油、液态烃的收率分别增加0.90,0.59个百分点,轻质油(汽油+柴油+液态烃)收率增加0.89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0.31个百分点;中国石油的装置在原料油预乳化混合器注水后改善了原料的雾化效果,汽油、柴油的收率分别增加0.45,0.12个百分点,轻质油收率增加0.13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0.32个百分点,生焦收率降低0.31个百分点;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原料油预乳化混合器存在原料预热温度与原料油汽化温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7.
针对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稠油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地质、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区内稠油物性特征、族组成及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精细研究,剖析了稠油成因机理、稠化过程与稠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原油主体为高密度、高黏度、低蜡、低硫稠油;严重的生物降解是石炭系原油稠化的主要因素,氧化作用、水洗作用对原油稠化的贡献较小;石炭系原油经历了两期充注与稠化过程,分别为古近纪末、新近纪末红车断裂带构造拉张产生系列小断层,破坏了油藏平衡,古油藏调整后充注成藏,运移过程中遭受严重的生物降解形成稠油。研究成果对该区下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可为研究复杂稠油成因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8.
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关系一般较为复杂,针对该类油藏开展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是可动用储量评价与开发的基础。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东区馆6开展储层含油性评价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其为油水关系复杂的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其油气成藏机制为:以重力、浮力为主的弱成藏动力难以排驱较小喉道孔隙中的原生水,致使河道边缘、河间滩地等物性较差的砂体含油饱和度较低;油气成藏后,孤北断层剧烈活动,致使其附近区域的地面原油密度超过1.01 g/cm3,具有一定长度的连续油柱足以克服毛细管力排出孔隙,聚集于构造低部位,形成油水倒置现象。以油藏成因机制研究为指导,根据油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将孤岛油田东区馆6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分布模式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岩性控制的Ⅰ类、构造控制的Ⅱ类、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Ⅲ类、油水密度分异控制的Ⅳ类,并制定了差异化的开发策略,进而实现储量评价及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89.
90.
乳化性能是反映功能型聚表剂提高采收率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确定功能型聚合物对大庆原油的乳化性能,进行了乳化实验。实验用的聚合物为大庆油田常用的海博Ⅰ型聚表剂、炼化Ⅰ型聚表剂和普通中分聚合物,原油、清水和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一厂。通过乳化设备制备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剂油比条件下的乳状液,测量不同条件下乳状液的析水量,对3种聚合物的乳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普通中分聚合物,聚表剂具有较好乳化原油能力;随着聚表剂浓度的增加,析水率逐渐降低,乳状液越来越稳定;当聚表剂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黏度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相应的乳状液聚并速度明显变慢;乳化能力最好的聚合物为聚表剂海博Ⅰ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