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09篇 |
免费 | 816篇 |
国内免费 | 65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8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142篇 |
化学工业 | 5291篇 |
金属工艺 | 2587篇 |
机械仪表 | 610篇 |
建筑科学 | 891篇 |
矿业工程 | 367篇 |
能源动力 | 120篇 |
轻工业 | 987篇 |
水利工程 | 96篇 |
石油天然气 | 377篇 |
武器工业 | 113篇 |
无线电 | 52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27篇 |
冶金工业 | 2372篇 |
原子能技术 | 122篇 |
自动化技术 | 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97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467篇 |
2021年 | 461篇 |
2020年 | 476篇 |
2019年 | 392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305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337篇 |
2014年 | 789篇 |
2013年 | 637篇 |
2012年 | 770篇 |
2011年 | 853篇 |
2010年 | 815篇 |
2009年 | 862篇 |
2008年 | 1031篇 |
2007年 | 969篇 |
2006年 | 979篇 |
2005年 | 987篇 |
2004年 | 924篇 |
2003年 | 770篇 |
2002年 | 625篇 |
2001年 | 573篇 |
2000年 | 510篇 |
1999年 | 383篇 |
1998年 | 341篇 |
1997年 | 353篇 |
1996年 | 362篇 |
1995年 | 315篇 |
1994年 | 240篇 |
1993年 | 199篇 |
1992年 | 194篇 |
1991年 | 197篇 |
1990年 | 161篇 |
1989年 | 16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刘宏英 《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5,(5):5-5,4
本文介绍了超细粉碎技术的一般方法及设备,着重了气流粉碎的方法,通过实验对此设备进行深入的研究,制造出先进的粉碎设备,利用这项技术制得了超细珍珠粉、超细花粉、超细中药材。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实验制备的壳聚糖负载二氧化钛的微球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效果进行研究。设定的对刚果红脱色率的影响因素为微球用量、吸附时间、pH。经过比较,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成本、时间、收益等方面的统筹考虑,在处理50 mL的10 mg/L的刚果红中,各个因素的最佳值为二氧化钛壳聚糖微球用量为0.15 g、吸附时间30 min、pH为弱酸性,具有最佳的处理效果。因为微球负载着二氧化钛,所以在吸附后的微球可以进行光催化,将吸附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经过光催化的微球可以进行二次吸附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用电镀方法在贮氢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铜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专用电镀装置:阳极为石墨或不锈钢等制成的不溶性阳极;阴极为贮氢合金粉末和承接部分组成的复合阴极;还有保证阴阳极相对运动的机械传动部分——供液和供料部分。采用特殊的电镀方法对贮氢合金粉末进行包覆Cu处理:随着阴阳极的相对运动,合金粉末和电镀液一起进入阴阳极之间,电镀液在粉末的间隙中流动,在电场作用下Cu2+在粉末的表面放电而沉积,获得均匀镀层。主要工艺参数为:电压6V~12V,电流密度20A/dm2~40A/dm2,阴阳极相对运动速度2m/min~4m/min。此方法易于控制铜的包覆总量,制成的镀铜贮氢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问世的控制与保护自配合电器作了简要的叙述,研制了同时满足高分断、长寿命要求的粉末烧结挤压法AgCdO触头材料,并对添加元素的选用和添加方式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6.
997.
本文根据影响含铀煅烧渣粉末酸浸的主要因素:酸浸温度(A)、酸浸酸度(B)、酸浸时间(C)、渣粉粒度(D),采用正交实验法L16(4^4)对其酸浸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一次酸浸残渣中铀的再回收技术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含铀煅烧渣粉末在所试最佳条件下.其浸出率可达97.5%以上.一次酸浸残渣中铀含量〈3%;一次酸浸残渣用浓硫酸熟化、煅烧破碎后.进行第二次酸浸实验,浸出率可达94%以上,二次酸浸残渣中含铀〈0.3%。通过本次实验.为实现大规模处理回收含铀煅烧渣粉末中的金属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8.
999.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和直流溅射沉积方法成功制备了与基体附着力高的不同Pt厚度的Pt/碳纳米管(CNT)膜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分别对薄膜厚度和表面形貌以及膜层中Pt的含量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曲线分别对Pt和Pt/CNT对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NT与基体具有良好的接触性,并且随Pt沉积时间的增加,Pt在CNT薄膜中的含量增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随Pt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单纯的Pt对电极相比,Pt/CNT对电极具有更高的活性比表面,更低的电子迁移电阻以及更高的还原电流密度;以Pt(80 nm)/CNT为对电极的DSSC具有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8.54%;另外,与Pt(80 nm)对电极相比,以Pt(40 nm)/CNT为对电极制备的DSSC具有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因此,该新型对电极结构可大大节省贵金属Pt的用量,在DSSC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